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

✍ dations ◷ 2025-04-30 21:04:20 #IUCN分类Ia,北苏拉威西省地理,印尼保护区,苏拉威西岛,1981年设立的保护区

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又译淡可可自然保护区(印尼语:Cagar Alam Gunung Tangkoko Batuangus),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距离万鸦老1小时车程。保护区面积8,700公顷,包括三座主要山峰:通科科火山(1,109米)、杜阿苏达拉山(Dua Saudara,1,361米)和巴图安加斯山(Batuangus,450米)。

在保护区的低地雨林中最常见的树有胶木属、依兰属和人面子属的植物。

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有至少127种哺乳动物、233种鸟类、104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其中79种哺乳动物、103种鸟类、29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是苏拉威西岛特有的种类。

濒危哺乳动物包括黑猴(苏岛上仅剩5,500余只)、幽灵眼镜猴(英语:spectral tarsier)、苏岛袋猫和苏岛纹袋貂(英语:Strigocuscus);濒危鸟类有苏拉皱盔犀鸟(英语:knobbed hornbill)、苏拉威西犀鸟(英语:Sulawesi hornbill)和苏拉冢雉。

1919年通科科火山建起第一个保护区域,1978年杜阿苏达拉山、1981年巴图安加斯山地区相继被加入进保护区范围,总面积8,718公顷。

许多印度尼西亚和国际环保组织参与了区域内物种的保护工作,包括Sulut Bosami、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和Tarantula等机构。

栖息地的破坏以及狩猎对生物保护构成严重威胁,狩猎的结果是,从1978到1993年间,黑猴的数量下降了75%,苏拉冢雉数量下降了90%,苏岛袋猫下降了95%。2005年对附近三个村落的调查发现,当地人仍然在猎杀黑猴和袋猫并在市场上售卖它们的肉。

维基共享资源中有关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的多媒体资源

相关

  • Curtius重排反应柯提斯重排反应(Curtius重排反应)是一个重排反应,首先由西奥多·柯提斯(Theodor Curtius)发现,反应中酰基叠氮重排生成异氰酸酯。关于此反应的综述参见:。产物可与一系列亲核试剂反
  • 塔西姆·辛塔西姆·辛(印地语:Tarsem Dhandwar Singh,1961年5月26日-)是一名印度导演,涉及领域有电影、MV和商业广告。他生于印度,父亲是一名飞机技师。他先在印度西姆拉上学,后来毕业于加州帕
  •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Chemicals,缩写为GHS)也称为“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是一套由联合国
  • LSFLSF可以指:
  • 双叶褶口螺双叶褶口螺(学名:)为环口螺科褶口螺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湖北、长江流域一带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多生活于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灌木草丛中、树叶和
  • 东关街道 (保定市)东关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东关街道下辖以下地区:东方苑社区、梨园街社区、东进巷社区、三医院社区、合作路社区、河大社区、卫
  • 陆地卫星计划陆地卫星计划是运行时间最长的地球观测计划,1972年7月23日地球资源卫星(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发射,后来此卫星被改称为陆地卫星(LANDSAT),最新的陆地卫星是2013
  • 奥尔巴尼 (俄勒冈州)阿尔巴尼(Albany)位于美国俄勒冈州西部,是林恩县的县治。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阿尔巴尼共有42,280人,其中白人占91.68%、土著美国人占1.22%、亚裔美国人占1.14%。
  • 腓特烈三世 (哈布斯堡)腓特烈三世(德语:Friedrich III;1347年3月31日-1362年12月10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1358年-1362年在位)。奥地利公爵“智者”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与其妻子费雷特的约翰娜(英语:Joan
  • 乌鸦悖论乌鸦悖论(英语:raven paradox),也叫做亨佩尔的乌鸦或亨佩尔悖论,是1940年代德国逻辑学家卡尔·亨普尔为了说明归纳法违反直觉而提出的一个悖论。几千年以来,无数人观察了许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