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

✍ dations ◷ 2025-10-25 23:09:05 #IUCN分类Ia,北苏拉威西省地理,印尼保护区,苏拉威西岛,1981年设立的保护区

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又译淡可可自然保护区(印尼语:Cagar Alam Gunung Tangkoko Batuangus),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距离万鸦老1小时车程。保护区面积8,700公顷,包括三座主要山峰:通科科火山(1,109米)、杜阿苏达拉山(Dua Saudara,1,361米)和巴图安加斯山(Batuangus,450米)。

在保护区的低地雨林中最常见的树有胶木属、依兰属和人面子属的植物。

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有至少127种哺乳动物、233种鸟类、104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其中79种哺乳动物、103种鸟类、29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是苏拉威西岛特有的种类。

濒危哺乳动物包括黑猴(苏岛上仅剩5,500余只)、幽灵眼镜猴(英语:spectral tarsier)、苏岛袋猫和苏岛纹袋貂(英语:Strigocuscus);濒危鸟类有苏拉皱盔犀鸟(英语:knobbed hornbill)、苏拉威西犀鸟(英语:Sulawesi hornbill)和苏拉冢雉。

1919年通科科火山建起第一个保护区域,1978年杜阿苏达拉山、1981年巴图安加斯山地区相继被加入进保护区范围,总面积8,718公顷。

许多印度尼西亚和国际环保组织参与了区域内物种的保护工作,包括Sulut Bosami、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和Tarantula等机构。

栖息地的破坏以及狩猎对生物保护构成严重威胁,狩猎的结果是,从1978到1993年间,黑猴的数量下降了75%,苏拉冢雉数量下降了90%,苏岛袋猫下降了95%。2005年对附近三个村落的调查发现,当地人仍然在猎杀黑猴和袋猫并在市场上售卖它们的肉。

维基共享资源中有关通科科-巴图安加斯山自然保护区的多媒体资源

相关

  • 分权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此学说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而其后被英国与法国的哲学家进一步发展。
  • 第勒尼安海第勒尼安海(或译提雷尼亚海;意大利语:Mar Tirreno;撒丁语:Mari Tirrenu)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意大利半岛西面。海域被意大利的萨丁岛、西西里岛、利古里亚、托斯卡纳、拉齐奥、坎
  • 李 林李林(1961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生于江苏南京,原籍山东荣成。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
  • 嘉靖大地震嘉靖大地震,也称华县大地震,是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发生的一次大型地震,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测算地震震级8.25级,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的101个县受灾
  • 敏化作用敏化作用(英语:Sensitization)是一种非联系性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期间重复的刺激会导致越来越剧烈的反应。除了被重复的刺激本身外,敏化作用常常使得一整类的刺激都会产生更激烈
  • 埃伦费斯特定理在量子力学里,埃伦费斯特定理(Ehrenfest theorem)表明,量子算符的期望值对于时间的导数,跟这量子算符与哈密顿算符的对易算符,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方程表达为其中,
  • 阿尔伯特·维克多·巴克隆德阿尔伯特·维克多·巴克隆德(瑞典语:Albert Victor Bäcklund,1845年1月11日-1922年2月23日),是瑞典数学家和物理学家。1907至1909年曾任隆德大学教授和校长。生于赫加奈斯市,1864
  • 刘世焱刘世焱(1899年-1941年9月28日),字耿光。广东省始兴县顿岗区留田村人。他为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暂编第八师第15团团长。1941年秋参
  • 沃尔法赫河坐标:48°37′36.05″N 13°12′14.03″E / 48.6266806°N 13.2038972°E / 48.6266806; 13.2038972 沃尔法赫河(德语:Wolfach),是德国的河流,位于该国东南部,由巴伐利亚负责管辖,属
  • 孝北堡站孝北堡站是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王家贬乡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727108。车站建于1973年,有咸铜铁路经过该站,现仅办理货运,不办理客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未电气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