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h Poppers

✍ dations ◷ 2025-08-29 10:41:59 #Rush Poppers
Rush Poppers,又可简称芳香剂、Rush或Poppers,是各种亚硝酸酯——特别是异丙基亚硝酸盐(2-propyl nitrite)、异亚硝酸盐(2-methylpropyl nitrite)以及较为罕见的亚硝酸丁酯(isoamyl nitrite)和亚硝酸异戊酯(isopentyl nitrite)——的代称。亚硝酸异戊酯在医学上常用作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但是“Poppers”一词仅限于指代其作为娱乐性药物,中文译为情欲芳香剂,简称芳香剂。亚硝酸异戊酯及其他数种亚硝酸酯常见于空气清新剂、磁头清洁剂及指甲油去除剂中,因此也常会被用于提高性快感。这些产品自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了一种俱乐部文化。尽管至少有一份分析指出,Poppers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危害风险相比其他娱乐性药物所带来的风险要小,但是有其他的案例表明其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一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信件表示,一位眼科医师记录了四例因使用Poppers导致视力发生临时性变化的案例。有些证据表明即便是偶尔使用也可能会影响视力。意外吞咽Popper瓶中之液体(而不是吸入液体的挥发物)是相当危险的,并且可能会致命。1844年,法国化学家巴拉尔(Antoine Jérôme Balard)合成了亚硝酸异戊酯。苏格兰内科学家托马斯·劳德·勃隆顿爵士(1844年3月14日–1916年9月16日)受到先前其与亚瑟·加姆季(Arthur Gamgee)及本杰明·沃德·理查德森(Benjamin Ward Richardson)研究的启发,最先将亚硝酸异戊酯用于治疗心绞痛。勃隆顿爵士推论认为,亚硝酸异戊酯会使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进而增加流向心脏肌肉的血流,因而缓解心绞痛。进一步研究表明,少量的亚硝酸烷基酯会促使可用作氰化物中毒解毒剂的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当高铁血红蛋白遇到氰化物后会合成为无毒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急救人员通常会携带一个包含亚硝酸酯的氰化物中毒急救包,例如常见的Taylor Pharmaceutical氰化物中毒解毒剂。《时代》杂志和《华尔街日报》曾报道“Poppers潮”初现于男性同性恋中用于增强性快感,随后因为产品营销而“快速传播到先锋的异性恋中”。20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采访表明Poppers的用户群体及其广泛,包括建筑工人、在“纽约新潮夜店”的“时尚的纽约东区夫妇”、“陷于忙碌的公关工作”的洛杉矶女商(她向采访者透露“我现在就想用Poppers”)以及在“全国各地的闪光灯下和迪斯科舞曲中”的狂热迪斯科舞者。尽管很难获得用户调查,但1988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在巴尔的摩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百分之六十九的男男性行为使用了Poppers,而前一年的使用率为百分之二十一。调查也发现该地区中百分之十一的娱乐性药物使用者使用Poppers,其中百分之二十二为“重度滥用者”,首次使用Poppers的平均年龄为25.6岁。上述测量组均使用Poppers来达到吸毒后的快感,但是参与男男性行为的参测者通常更习惯在性行为中使用。报告指出这类参测者在艾滋病爆发后减少了Poppers的使用,而将Poppers用于娱乐性药品的测量组并无减少使用的迹象。1987年美国参议员委托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的调查表明,全美少于百分之三的人口曾使用过Poppers。由于各大制药厂出于公共关系和各项法规的限制,很少有未成年人使用Poppers的案例。2005年发表的一份论文关注了2000年及2001年的全美药物使用调查中12岁-17岁的青少年承认使用Poppers的数据。总体而言,百分之一点五的青少年受访者承认曾使用Poppers,而在大于14岁的青少年受访者中这个比例为百分之一点八。使用Poppers亦和居住于非都会地区、先前曾使用(与药物滥用治疗无关的)心理健康服务、过失行为、受访前一年的酒精及药物滥用和依赖以及多重药物使用有关。和这个调查相反的是,在英格兰西北地区,百分之二十自行报告使用Poppers的案例为16岁的未成年人。吸入亚硝酸盐能够放松全身上下平滑肌,包括肛门和阴道处的括约肌。尚不清楚亚硝酸盐是否会对大脑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吸入后会使血管周围的肌肉松弛,血管会扩张因而血压会降低,这会使使用者在几分钟内体会到激动和暖意。因此,不能在服用伟哥或希爱力的同时使用Poppers,因为这两种药物亦会降低使用者的血压,进而可能会威胁生命。 亚硝酸烷基酯常被用作俱乐部毒品以增强性快感。用药后因心跳加快所导致的眩晕感、愉悦感及其他感觉被认为能够增强性欲和快感。《默氏诊疗手册》(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表明近乎没有证据能证明吸入亚硝酸烷基酯会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基于对于个体和社会危害程度的科学证据,一份由英国政府顾问设计将药物和危害程度排列的调查显示,包括酒精和烟草在内,Poppers相比于其他娱乐性药物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潜在危害要小得多。1983年一份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的简报指出“现有的伤害报告并不能表明滥用空气清新剂会导致严重的伤害或疾病”。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在某些情况下会初现暂时的勃起问题。其他的风险包括如果Poppers的液体溅撒在皮肤上则可能会导致烧伤。罕见的情况下,过量使用Poppers则可能会导致窒息、心律不整、心血管抑制、一氧化碳中毒、肝肾中毒、面部皮肤炎以及粘膜、肺部或皮肤的瘙痒。罕见情况下(因超量使用Poppers而诱发)亦可导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反应。因吞咽(而非吸服)导致的过量用量可能会导致发绀、失去意识、昏迷甚至死亡。过量使用Poppers会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这时需使用亚甲蓝治疗。意外吞服戊亚硝酸盐或丁基亚硝酸盐可能会诱发类脂性肺炎。亚硝酸烷基酯禁忌与血管舒张剂——包括西地那非(Sildenafil,俗称“伟哥”;商品名“万艾可”、“威而钢”)和他达拉非(Tadalafil,商品名“希爱力”)——同时使用。因两者均能使血管舒张,同时使用可能导致低血压,进而导致晕厥、中风或心脏病。Poppers可能增加眼压,因此患有青光眼的人士应避免使用。一份发布的案例总结到,“在使用亚硝酸异戊酯治疗心绞痛的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中,没有类似的案例(即因使用亚硝酸异戊酯导致视力丧失)出现;就药理学而言很难指出视力丧失的机理”。在近来英国和法国的案例中,Poppers亦被认为会损伤视网膜黄斑。Poppers常被误认为和艾滋病、HIV感染和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carcoma,一种和艾滋病相关的癌症)有关。在艾滋病爆发初期,一种假说认为Poppers与其有关,而这个假说多基于艾滋病重估运动的伪科学。Poppers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酯(化合物结构为R–ONO)。更正式的说法应为亚硝酸烷烃酯。亚硝酸酯类中前几类为具有挥发性的液体;亚硝酸甲酯和亚硝酸乙酯在标况下为气体。亚硝酸的有机化合物可通过醇与亚硝酸钠在硫酸中反应制备。反应会缓慢生成氮氧化物,水,醇类和醛的聚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Sutton, 1963年):亚硝酸异戊酯由伯勒斯·惠康制药公司(现葛兰素史克)和礼来公司生产,最初以小瓶安瓿装瓶,折断瓶颈后即可释放挥发性气体。因为折断瓶颈时会发出“砰”的声音(popping sound),这也是Poppers名字的由来(意译为“会发出砰声的东西”)。现在,Poppers多改变了配方:在欧洲出售的Poppers多包含异亚硝酸盐(isopropyl nitrite;同名为“异亚硝酸盐”的isobutyl nitrite则因法律原因禁止销售),在美国多为异亚硝酸盐(isobutyl nitrite),而在加拿大多为亚硝酸异戊酯。在台湾,该药剂核可证字号已过期,故属非法药剂--伪禁药,不得贩售/转让/寄放或供他人使用,在台境内无合法取得管道。法务部公告称其为亚硝酸酯类(Nitrites),属于吸入性滥用物质(如同一氧化二氮),并非毒品。在美国,亚硝酸异戊酯做出于1937年作为处方药出售,后于1960年因安全记录良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去除了处方的要求。1969年FDA在发现亚硝酸异戊酯的娱乐性需求增长后又重新要求购买时需出示处方。其他的亚硝酸酯在1988年国会通过的反药物滥用法案中禁止,但该法案给出了“商业使用”这一例外。法案中,“商业使用”定义为任何除了将挥发性亚硝酸酯用作吸入剂或是将挥发性亚硝酸酯注入人体以达到愉悦感的应用。该法案于1990年生效。因此,一些生产商据此修改了配方以符合法案。由于环己亚硝酸盐并不违法,许多磁头清洁剂、指甲油去除剂和空气清新剂均改用此配方。在法国,因为潜在的安全因素,自1990年起政府禁止销售含有丁基亚硝酸盐和亚硝酸异戊酯(及其同分异构体)的产品。2007年政府将此限制扩展到所有的非药用亚硝酸烷基酯。在性用品商店物主起诉后,法国国务委员会认定政府未能为该法案的扩展做出合理的解释因而将其废除;委员会认为即便存在罕见的事故也是因为非正常使用,而这个风险应通过包装上的强制警示告知使用者。在英国,Poppers常常合法地在同性恋酒吧、性用品商店,娱乐性药物用品店(drug paraphernalia head shops)以及网络上销售。根据1968年药物法案,将Poppers当作供人摄入的产品是非法的,因此为了使其合法,商家其多以除臭剂的形式销售。

相关

  • 公共事业振兴署公共事业振兴署(英语: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WPA)(1935年-194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时期建立的一个政府机构,以助解决当时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是新政时期(以及
  • D维他命D也称抗佝偻病维他命,是一类脂溶性维他命,属类固醇化合物。在人类所需的维他命中,维他命D非常特殊,是一种激素的前体,而且人一天只要暴露在阳光下10分钟,人体自身即可合成足
  • 毒性毒性(英语:Toxicity)是毒物的化学分子或化合物到达生物敏感部位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毒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 NP核蛋白是指与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或者核糖核酸,RNA)有关的任何蛋白质。譬如,组织蛋白类型的蛋白-染色质。端粒酶,核糖核蛋白和精蛋白都是核蛋白。典型的核蛋白包括核糖体,核小体和
  • 配子配子(英语:Gamete)是单倍体细胞,它由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特定的器官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性配子通过配子结合 产生合子。有性生殖的好处是遗传讯息的重组,这也是物种内遗传信息的
  • 灵长目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细分原猴及简鼻亚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热带雨林的树上,许多灵长目的特征表现了其适应三维立体环境的能力,大部
  • 欧拉图欧拉图,部分文稿也称欧氏图,是类似文氏图的一种图,但是不必须包含所有的区(这里的区定义为两个或更多轮廓线的交集区域)。所以欧拉图可以定义论域,就是说它可以定义一个系统,其中有
  •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德语:Sachsen-Anhalt)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州府在马格德堡。它与下萨克森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相邻。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北部是平原,这里的
  • 递归可枚举集合递归可枚举集合(英语:Recursively enumerable set)是可计算性理论或更狭义的递归论中的一个概念。可数集合S被称为是递归可枚举、计算可枚举的、半可判定的或可证明的,如果或者
  • 鱼油鱼油是自富含脂肪的鱼类体内取出的油脂。鱼油含ω-3脂肪酸(奥米茄3),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是可降低发炎反应的营养素。鱼类本身并不会制造ω-3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