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兰包围战

✍ dations ◷ 2025-05-21 00:58:45 #1944年苏德战争战役,1945年苏德战争战役,拉脱维亚战役

160,000人死亡或受伤(1945年2月16日-1945年5月8日)

库尔兰包围战(各国正式名称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末期,苏军在库尔兰对轴心国势力的阻击和包围,指挥官为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将军。

口袋阵在苏军波罗的海攻势中接近梅梅尔(克莱佩达)时形成,这次行动成功地将德国北方集团军从同部署在拉脱维亚图库姆斯和利耶帕亚的其他德军重孤立出来。该部队后联合中央集团军残部,于1945年1月25日重组改称库尔兰集团军(英语:Army Group Courland),但仍始终被围困于库尔兰。

当德军最终于5月8日向同盟国宣布正式投降时,他们仍处于“停电”状态,所以并未得到上级命令。直至两天后的5月10日库尔兰集团军才宣布投降,这也是欧洲最后投降的几个德军部队之一。

库尔兰,其位于波罗的海地区东岸,在1941年被北方集团军攻占。在之后的两年,北方集团军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尝试拿下列宁格勒,但这并没有成功。1944年1月苏军解除德军的包围,取得列宁格勒围城战的胜利。

1944年6月22日苏军在白俄罗斯展开战略进攻,这次进攻被苏军命名为巴格拉基昂行动。这次进攻旨在从德军手中(英语:German occupation of Belarus during World War II)解放整个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巴格拉基昂行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几乎歼灭了整个中央集团军,这次进攻于8月29日结束。

在这次进攻的最后阶段(考纳斯攻势(英语:Kaunas Offensive)以及希奥利艾攻势(英语:Šiauliai Offensive)),苏军攻到了波罗的海海岸,切断了北方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的连结。

在巴格拉基昂行动结束之后,苏军仍继续清剿波罗的海海岸。尽管德军尝试恢复当地的防线(多波尔科夫行动(英语:Operation Doppelkopf))。但苏军发动默默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Memel),占领了默默尔。将北方集团军彻底孤立。

1944年10月9日苏军抵达默默尔,这里位于波罗的海岸边。这让北方集团军对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联系被切断。希特勒的军事顾问:海因茨·古德里安、德国总参谋部的参谋总长向阿道夫·希特勒要求将北方集团军自波罗的海地区撤出,并将其重新布署在中欧。然而希特勒拒绝这请求并要求当地德军固守库尔兰以及爱沙尼亚的岛屿:希乌马岛以及萨雷马岛。

希特勒认为这样将能保护德国在波罗的海的潜艇基地,而且希特勒到了这时仍然相信德国将会胜利:他认为海军元帅邓尼茨的XXI级潜艇可以为德国带来大西洋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同盟国退出西欧战场,这样德国就能集中力量在东线战场了,接着库尔兰就能成为德军新攻势的发起地。

希特勒拒绝从库尔兰撤兵,使得第16军团(英语:16th Army (Wehrmacht))以及第18军团(英语:18th Army (Wehrmacht))大部分的,高达200,000名的兵力被包围在库尔兰,这里在德国被称作“库尔兰桥头堡”。在这里一共有23个德国师,受费迪南德·舍纳尔上将指挥,当时这些部队分散在从里加到利耶帕亚的地带,因此舍纳尔决定这些部队撤入利于防守的库尔兰,从而放弃里加。

苏军于1944年10月15日至1945年4月4日,对驻库尔兰的德军及拉脱维亚军发动6次进攻。

德军在波罗的海攻势(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以及默默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Memel)这两场战役中撤入库尔兰。

于1944年10月15日至22日进行,在此之前北方集团军已于10月11日放弃里加,而波罗的海第3方面军(英语:3rd Baltic Front)则在10月13日拿下里加,稍后北方集团军成功守住了防线。

于10月27日至11月25日进行,苏军投入了52个师,尝试突破德军防线并攻向斯克伦达和萨尔杜斯,同时苏军攻击利耶帕亚的东南方。在11月1日至15日苏军投入了80个师,尝试突破长约12公里宽的防线。尽管苏军在兵力上有10:1的优势,但苏军最后只取得长4公里-12公里的狭长地带。

此次进攻也被称作“圣诞节攻势”,这次进攻于12月21日展开,苏军对萨尔杜斯附近的德军发动进攻,苏联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英语:1st Baltic Front)分别在战场北部及南部,对德军发动封锁并尝试削弱库尔兰德军。在这场战役中,苏德双方的拉脱维亚部队:苏联第22军(英语:22nd Army (Russia))以及亲卫队第19师,各自为自己的长官战斗。这次进攻于12月31日结束,苏军攻占了少量土地,但付出了大量人员伤亡,以及损毁了大量的坦克和飞机。

1945年1月15日北方集团军被重新命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由洛塔尔·伦杜利克上将指挥。同时海因茨·古德里安获得希特勒的同意,将7个师从库尔兰撤出,然而希特勒仍然拒绝从库尔兰完全撤出]。1月23日苏军对德军防线发动进攻,准备攻向利耶帕亚及萨尔杜斯,苏军尝试攻下位于巴尔塔河的桥头堡,但被德军成功阻止。

2月12日苏军再次展开进攻,3月12日进攻结束,苏军只攻占了包含普列库莱在内的少量土地,苏军承受了70,000人伤亡、损毁了608辆坦克和178架飞机。

3月16日苏军展开最后一次进攻,进攻持续到3月30日,苏军承受了74,000人伤亡、损毁了263辆坦克,德军在萨尔杜斯的防线被向后推了数里,德军的亲卫队第19师还从苏军手中夺回少量土地。

5月8日德国的国家元首兼联邦大总统:卡尔·邓尼茨下令库尔兰集团军总司令:卡尔·希尔佩特(英语:Carl Hilpert)陆军大将投降,于是他的幕僚以及军队向苏联元帅,同时也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总司令的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投降,这时库尔兰集团军仍有27个师和1个旅。

同时德军也收到苏军要求他们投降的指示,5月9日苏军开始接收投降的德军,所有德军都成了俘虏。

5月12日大约135,000名德军已经投降,5月23日苏军已彻底吸收库尔兰境内的德军,大约180,000名德军成为俘虏,这些俘虏将被送到瓦尔代高地集中营。

相关

  • 寄生虫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寄生虫与其宿主和两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寄生虫学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寄生虫学不仅仅是厘清这些生物和环境之间的问题,还包括了他们生存的方式。这意思著寄生虫
  • 核事故依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标准,核事故是指对人、环境或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核事故导致的后果有致死的影响、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大量辐射泄漏、炉心熔毁等。“重大核事故”
  •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英语: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PRRS),俗称蓝耳病(英语:Blue Ear Disease),可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及仔猪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是
  • 前世回溯前世回溯(英语:Past life regression), 又称前世催眠(英语:Past life hypnosis),是一种记忆回溯,指透过催眠或其他的方式, 从大脑的潜意识中,回溯人们对前世的经历及记忆。前世催眠是透
  • 延宕延宕(英语:procrastination),俗称拖延症,指一种“个性”行为,即将所计划执行的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延宕者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延宕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
  • M. Tegmark马克斯·埃里克·泰格马克(英语:Max Erik Tegmark,1967年5月5日-),宇宙学家,拥有美国与瑞典双重国籍。他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基础问题研究所(英语:Foundational Questions Institu
  • 乐观乐观主义(另称乐天派)是指一种对一切事物采与正面看法的观念。是悲观主义的相反词。乐观的人不会想到一件事的缺点与瑕疵,永远以正面的想法对待身边的一切。
  • 食浮游生物动物食浮游生物动物(英语:planktivore)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水生生物,包括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为可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植物,通常栖息于海洋的表层以利吸收阳光。浮游植物负责
  • 朱以海明义宗朱以海(1618年7月6日-1662年12月23日),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朱以海是明太祖第十子鲁荒王朱檀的九世孙(明思宗的叔父辈),鲁肃王朱寿镛第五子,“鲁王”朱以派之弟,藩封在兖州
  • 卢循卢循(?-411年),字于先 ,小名元龙,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西晋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东晋末年孙恩以五斗米道起事,败死。卢循统孙恩余众继续反抗晋廷,世称“孙恩卢循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