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兰包围战

✍ dations ◷ 2024-12-23 09:16:36 #1944年苏德战争战役,1945年苏德战争战役,拉脱维亚战役

160,000人死亡或受伤(1945年2月16日-1945年5月8日)

库尔兰包围战(各国正式名称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末期,苏军在库尔兰对轴心国势力的阻击和包围,指挥官为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将军。

口袋阵在苏军波罗的海攻势中接近梅梅尔(克莱佩达)时形成,这次行动成功地将德国北方集团军从同部署在拉脱维亚图库姆斯和利耶帕亚的其他德军重孤立出来。该部队后联合中央集团军残部,于1945年1月25日重组改称库尔兰集团军(英语:Army Group Courland),但仍始终被围困于库尔兰。

当德军最终于5月8日向同盟国宣布正式投降时,他们仍处于“停电”状态,所以并未得到上级命令。直至两天后的5月10日库尔兰集团军才宣布投降,这也是欧洲最后投降的几个德军部队之一。

库尔兰,其位于波罗的海地区东岸,在1941年被北方集团军攻占。在之后的两年,北方集团军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尝试拿下列宁格勒,但这并没有成功。1944年1月苏军解除德军的包围,取得列宁格勒围城战的胜利。

1944年6月22日苏军在白俄罗斯展开战略进攻,这次进攻被苏军命名为巴格拉基昂行动。这次进攻旨在从德军手中(英语:German occupation of Belarus during World War II)解放整个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巴格拉基昂行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几乎歼灭了整个中央集团军,这次进攻于8月29日结束。

在这次进攻的最后阶段(考纳斯攻势(英语:Kaunas Offensive)以及希奥利艾攻势(英语:Šiauliai Offensive)),苏军攻到了波罗的海海岸,切断了北方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的连结。

在巴格拉基昂行动结束之后,苏军仍继续清剿波罗的海海岸。尽管德军尝试恢复当地的防线(多波尔科夫行动(英语:Operation Doppelkopf))。但苏军发动默默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Memel),占领了默默尔。将北方集团军彻底孤立。

1944年10月9日苏军抵达默默尔,这里位于波罗的海岸边。这让北方集团军对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联系被切断。希特勒的军事顾问:海因茨·古德里安、德国总参谋部的参谋总长向阿道夫·希特勒要求将北方集团军自波罗的海地区撤出,并将其重新布署在中欧。然而希特勒拒绝这请求并要求当地德军固守库尔兰以及爱沙尼亚的岛屿:希乌马岛以及萨雷马岛。

希特勒认为这样将能保护德国在波罗的海的潜艇基地,而且希特勒到了这时仍然相信德国将会胜利:他认为海军元帅邓尼茨的XXI级潜艇可以为德国带来大西洋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同盟国退出西欧战场,这样德国就能集中力量在东线战场了,接着库尔兰就能成为德军新攻势的发起地。

希特勒拒绝从库尔兰撤兵,使得第16军团(英语:16th Army (Wehrmacht))以及第18军团(英语:18th Army (Wehrmacht))大部分的,高达200,000名的兵力被包围在库尔兰,这里在德国被称作“库尔兰桥头堡”。在这里一共有23个德国师,受费迪南德·舍纳尔上将指挥,当时这些部队分散在从里加到利耶帕亚的地带,因此舍纳尔决定这些部队撤入利于防守的库尔兰,从而放弃里加。

苏军于1944年10月15日至1945年4月4日,对驻库尔兰的德军及拉脱维亚军发动6次进攻。

德军在波罗的海攻势(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以及默默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Memel)这两场战役中撤入库尔兰。

于1944年10月15日至22日进行,在此之前北方集团军已于10月11日放弃里加,而波罗的海第3方面军(英语:3rd Baltic Front)则在10月13日拿下里加,稍后北方集团军成功守住了防线。

于10月27日至11月25日进行,苏军投入了52个师,尝试突破德军防线并攻向斯克伦达和萨尔杜斯,同时苏军攻击利耶帕亚的东南方。在11月1日至15日苏军投入了80个师,尝试突破长约12公里宽的防线。尽管苏军在兵力上有10:1的优势,但苏军最后只取得长4公里-12公里的狭长地带。

此次进攻也被称作“圣诞节攻势”,这次进攻于12月21日展开,苏军对萨尔杜斯附近的德军发动进攻,苏联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英语:1st Baltic Front)分别在战场北部及南部,对德军发动封锁并尝试削弱库尔兰德军。在这场战役中,苏德双方的拉脱维亚部队:苏联第22军(英语:22nd Army (Russia))以及亲卫队第19师,各自为自己的长官战斗。这次进攻于12月31日结束,苏军攻占了少量土地,但付出了大量人员伤亡,以及损毁了大量的坦克和飞机。

1945年1月15日北方集团军被重新命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由洛塔尔·伦杜利克上将指挥。同时海因茨·古德里安获得希特勒的同意,将7个师从库尔兰撤出,然而希特勒仍然拒绝从库尔兰完全撤出]。1月23日苏军对德军防线发动进攻,准备攻向利耶帕亚及萨尔杜斯,苏军尝试攻下位于巴尔塔河的桥头堡,但被德军成功阻止。

2月12日苏军再次展开进攻,3月12日进攻结束,苏军只攻占了包含普列库莱在内的少量土地,苏军承受了70,000人伤亡、损毁了608辆坦克和178架飞机。

3月16日苏军展开最后一次进攻,进攻持续到3月30日,苏军承受了74,000人伤亡、损毁了263辆坦克,德军在萨尔杜斯的防线被向后推了数里,德军的亲卫队第19师还从苏军手中夺回少量土地。

5月8日德国的国家元首兼联邦大总统:卡尔·邓尼茨下令库尔兰集团军总司令:卡尔·希尔佩特(英语:Carl Hilpert)陆军大将投降,于是他的幕僚以及军队向苏联元帅,同时也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总司令的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投降,这时库尔兰集团军仍有27个师和1个旅。

同时德军也收到苏军要求他们投降的指示,5月9日苏军开始接收投降的德军,所有德军都成了俘虏。

5月12日大约135,000名德军已经投降,5月23日苏军已彻底吸收库尔兰境内的德军,大约180,000名德军成为俘虏,这些俘虏将被送到瓦尔代高地集中营。

相关

  • 布尔乔治·布尔(英语:George Boole,1815年11月2日-1864年12月8日,英语发音 ),英格兰数学家和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先驱。乔治·布尔生于英格兰的林肯郡。在备课的时候,布尔不满意当时的数学
  • 奠基者效应创立者效应(英语:founder effect,亦称为建立者效应或创始者效应、始祖效应)是加速族群遗传漂变作用的一种形式,指由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重新建立新的群体,这个群
  • 杀生物剂杀生物剂(英语:Biocide,亦称为生物灭除剂与除生物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活的生物体的化学物质,而通常是在有选择性的。杀生物剂常用于医学,农业,林业,在工业界中则用于石油及食水管道中,
  • 306年
  • 苏联政厅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苏联民政厅(俄语:Советское гражданское управл
  • 威廉·凯林威廉·乔治·凯林(英语:William George Kaelin,1957年11月23日-),生于纽约,美国癌症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凯林1979年获杜克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
  • 李适之乱李适之乱发生于1624年(仁祖2年),叛变的将军李适由于不满在在仁祖反正事件中论功行赏的赏赐,所以发起事变,推举仁祖大王的叔叔兴安君李瑅为新王。叛变事件令汉阳陷落,但只维持了三
  • 佛足石佛足石,是指释迦牟尼佛留下的足迹,或佛教信徒仿制的足迹石刻;在早期无佛像时,作为佛陀的象征(英语:Buddhist symbolism)受人们礼拜。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有以下特征:足下
  • 瓦西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巴托尔德瓦西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巴托尔德(俄语:Васил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Бартольд)俄罗斯东方学学者,在突厥语民族以及中古伊斯兰史等领域研究卓著,一生撰写了
  • 向元贞向元贞(1814年1月21日-1865年1月14日)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君主尚育王之王妃,童名思真鹤金,号元贞。是尚楷(丰见城王子朝春)之女,生于嘉庆十九年十月二十,有一兄,初封野嵩按司加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