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

✍ dations ◷ 2025-04-11 09:04:55 #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英语:mendelian inheritance)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它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J.Mendel, 1822~1884)经豌豆杂交试验发现。其内容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P1(含基因对AA)和P2(含基因对aa)产生的子代第一代仅表现P1的性状;子代第二代既有P1的也有P2的性状,并且出现P1与P2性状的比例为 3 : 1 {displaystyle 3:1} 。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P)进行杂交(如右图),结果第一代只得到高茎的豌豆。第二代出现了高矮混合的情况:豌豆子代高茎与矮茎的数目比总是3:1。这代表矮茎的性状没有消失,只是隐藏了而没有显现。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型叫做相对性状。孟德尔把在杂种子代第一代(即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叫做隐性性状。杂种子代第二代(即F2)开始出现不同形状叫做性状的分离,两种性状的数目的比例叫做分离比。孟德尔经总结后得出如下的结论: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后来改称“基因”,以下都称作“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画示意图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控制性状的基因总是成对的。因此生物体在形成配子再结合时就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控制性状的基因对。当一个体细胞中同时含有隐性与显性基因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显性作用,体细胞只表现显性基因所表达的性状。杂交育种、医学上判断遗传病的发病概率。适用于对只包含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的分析。通常采用“旁氏表(棋盘法) ”。例如让基因型都为Dd的两颗豌豆植株亲本杂交,那么这两个亲本产生的后代出现的基因型的概率分布如下图所示:

相关

  • 约翰·麦克劳德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1876年9月6日-1935年3月16日)是一位苏格兰医师、生理学家。他在1923年与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
  • 唐本草《新修本草》,因成书时主持修撰的是英国公李
  • 安第斯山安第斯山脉(西班牙语:Cordillera de los Andes;奇楚亚语:Walla Antikuna),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约7,000公里长,200至700公里宽(最宽的部分
  • 研磨研磨是一种将固体物质化为较小颗粒的单元操作。为了研磨不同物质,人类会使用各种研磨器,包括手动的臼、由动物、风力或水力推动的磨坊、以及由电力驱动的电磨等。在研磨作用下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英语: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简称JHUSOM),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负责医学教育训练与研究的单
  • 高屏铁路捷运化高雄潮州铁路捷运化计划,简称潮州计划,又称屏潮计划,是由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所承办的工程,该计划纳入新十大建设之台铁捷运化范围内。计划范围始于屏东车站北方,止于潮州车站南
  • 眼角膜角膜,是眼球最前方的透明多层组织,其作用为:角膜位于虹膜、瞳孔及前房前方,并为眼睛提供2/3的屈光力(角膜的屈光力是眼球中最强),进入眼球的光在经过角膜后,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光线
  • 月球日食在天文学上,月球发生日蚀是因其行星(地球)运行至月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因此进入地球本影或半影。与此同时,在地球则观察到月蚀。月球上出现日全蚀时,因为地球大气层会将太阳光
  • 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盟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盟(英语: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缩写为 ATN)是由5所重视将本科阶段所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转化于实际应用成果的澳大利亚大学组成,成立于1995年。这5所院
  • 普朗克时间在物理学的普朗克单位制里,普朗克时间(Planck time)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光波在真空里传播一个普朗克长度的距离所需的时间。普朗克单位制是一种自然单位制,因马克斯·普朗克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