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造太阳
✍ dations ◷ 2025-10-21 21:11:27 #人造太阳
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英语: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缩写:EAST),原名HT-7U,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东方超环,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中国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建设的世界第一个全超导磁体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试验性装置,属于中国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2006年9月28日,该装置首次成功放电。2007年二月的实验中,EAST产生了持续了近3秒的200千安培的等离子放电。2016年1月28日,更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终极目标为1亿度与1000秒。欲达此目标,仍需克服很多科学与技术问题。该反应堆是在被称作HT-7的中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基础上的技术改进,并由中国于2003年开始建造。HT-7由中国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俄罗斯合作研发。由于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成员,更是希望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进一步发展而获得新的动力。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联盟的成员之一,并且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将是拟议的ITER项目技术的一个测试平台。建成一个具有非圆小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在其上实现高参数、长脉冲和稳态运行;在以上条件下开发先进运行模式,并进行热流平衡和粒子流平衡控制的实验研究。EAST将测试:EAST将使中国核聚变研究计入国际先进水平,为未来先进核聚变反应堆的工程技术核物理基础、为人类能在21世纪后半叶实际使用聚变能做出贡献。EAST是中国核聚变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将为未来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提供技术试验温床。根据设计,EAST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指标是:16个大型“D”字形超导纵场磁体将产生纵场强度(BT)3.5特斯拉;12个大型极向场超导磁体可以提供磁通量变化量ΔФ≥10伏特/秒。通过这些极向场超导磁体,EAST能产生超过100万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持续达1000秒、在高功率加热下温度将超过一亿摄氏度。EAST实验装置的主机部分高达11米,直径达8米,重约400吨。它们主要由超高真空室、纵场系统、极向场系统、内外冷屏、外真空杜瓦及支撑系统等六大部件组成。另外,EAST的实验运行需要大型超高真空、大型超导体测试、大规模低温液氦制冷、大型高功率脉冲电源及其回路、大型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兆瓦级低杂波电流驱动和射频波加热以及多种先进诊断测量等系统支持。中国为了在近堆芯的高参数条件下研究等离子体的稳态和先进运行,深入探索实现聚变发电的物理及工程问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成功建设中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HT-7的基础上,提出了“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为使国内外研究人员等便于记忆、易于发音同时又明确其科学含义,该项目的名称在2003年10月正式由HT-7U改为“EAST”。该装置计划于1996年被提出,1998年国家计委正式立项。 其作为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的开工报告于2000年10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根据2003年的进度表,主要建筑物与设施于2003年开始建造,2003年至2005年组装托卡马克。主机和分系统的研制安装工作于2005年底基本完成,2006年2月1日到3月17日进行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均获得圆满的成功。该装置至今投资约3亿人民币。2006年9月28日,该装置首次成功放电。这是全球首个投入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盗取天火”的征程中又迈了一大步。2007年二月的实验中,EAST产生了持续了近3秒的200千安培的等离子放电。2007年3月1日,顺利通过了中国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竣工验收。2016年1月28日凌晨零点26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该成果在未来聚变堆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目前,EAST已成为国际上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的重要实验平台,其研究成果将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实现稳态高约束放电提供科学和工程实验支持,并将继续中中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前期预研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2016年11月2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在第11轮物理实验中再获重大突破,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EAST因此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7月3日夜晚,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再传捷报: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标志着EAST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对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和未来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2018年11月12日,该装置首次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获得的多项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关
-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即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属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机制如下:当抗原(细菌、病毒、外来物)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会被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所吞噬、
- 雷沙吉兰雷沙吉兰(英文:Rasagiline,AZILECT®),一种单胺氧化酶的不可逆抑制剂,作为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单药和作为中、晚期帕金森病 L-多巴(Levodopa) 疗法的附加用药。
- 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
- 分解还原论(英语:Reductionism,又译还原主义、简化论、专简论与化约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
- 安德列·利沃夫安德烈·米歇·利沃夫(法语:André Michel Lwoff,1902年5月8日-1994年9月30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出生于阿列省。利沃夫在19岁时就加入了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1932年完成PhD学位。1965
- 比萨拉比亚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语:Basarabia;乌克兰语:Бесарабія;俄语:Бессарабия;保加利亚语:Бесарабия;土耳其语:Besarabya)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多瑙河和黑海
- 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约翰·查尔斯·菲尔兹(英语:John Charles Fields,1863年5月14日-1932年8月9日),加拿大数学家。他设立了菲尔兹奖,颁给成就杰出的数学家。菲尔兹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顿市一皮革店
- 高雄硫酸亚厂高雄硫酸铔,简称高硫、KASC,是台湾一家已结束经营的肥料及化工产品制造公司。
- 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昆仑站,简称昆仑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名称公布于2008年10月18日,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冰穹A最高点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海拔4087米,是中国第一
- 系综诠释系综诠释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也是一种最小诠释,即它提出最少的假设来表述量子力学。系综诠释有时也被称为“统计诠释”,其核心是马克思·玻恩对于波函数给出的统计诠释。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