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桨烷

✍ dations ◷ 2025-10-20 00:30:01 #烃

螺桨烷是一类三环有机化合物,三个环共用一个碳碳共价键。它们的特征包括:有碳为反向四面体构型、空间张力很大以及反应活性很高,因此在有机化学中被广泛研究。此类化合物是因为其形状类似螺旋桨而得名。

最简单的螺桨烷是螺桨烷(C5H6)和螺桨烷(C8H12)。1,3-去氢金刚烷既是金刚烷家族中的一员,也是螺桨烷。

1982年,人们首次成功合成螺桨烷。合成办法是首先将二环戊烷中的1,3-二羧酸1通过Hunsdiecker反应转化为对应的二溴化合物2,接下来在丁基锂的存在下,发生偶联反应。最后产物在-30°C下,通过柱色谱法分离提纯。如图一所示:

另外一个合成方法是将一个二溴卡宾加到3-氯-2-氯甲基丙烯6的双键上,在甲基锂的作用下,中间产物7发生去质子作用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螺桨烷。 生成物仅能在−196°C存在于溶液中。

螺桨烷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它可以在114°C受热异构化生成3-亚甲基环丁烯5,半衰期仅有5分钟。它也可以自发的与乙酸反应,生成环丁烷4。

环张力估计为427千焦/摩尔。

螺桨烷是棒烷的单体。 由甲酸甲酯和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通常得到低聚物,如图二所示。而由丁基锂引发的阴离子加成聚合反应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高聚物。通过X射线衍射证明,聚合物中的C-C键只有一种键长,即148pm。

1973年,在成功合成螺桨烷之前,由合成立方烷而著名的菲利普·伊顿小组已经成功合成了螺桨烷

其合成路径(图三)使用了两次Wolff重排反应。

这个螺桨烷也不稳定,室温下在溶液中的半衰期为28分钟,异构化生成单环氨基化合物11。其环张力估计为390千焦/摩尔。

1,3-去氢金刚烷或称四环癸烷是一个金刚烷家族中的螺桨烷,可以通过氧化1,3-二卤金刚烷制备。。与其他小螺桨烷一样,1,3-去氢金刚烷也不稳定。在溶液中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个过氧化物,半衰期为6小时。后者和氢化铝锂反应生成一个二羟基化合物。

正如其他螺桨烷,去氢金刚烷也能够聚合。如图五所示,在四氢呋喃中,由金属锂引发,它与丙烯腈通过自由基聚合链式反应生成一个共聚物,其玻璃转化温度为217°C

相关

  • 斯巴达坐标:37°4′55″N 22°25′25″E / 37.08194°N 22.42361°E / 37.08194; 22.42361斯巴达(希腊语:Σπάρτη,英语:Sparta),城邦本身名为拉刻代蒙(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
  •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英语:Plankton)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
  • 形声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李 蓬李蓬(1965年10月-),女,江西宁都县人,分子生理学家,从事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研究。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取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
  • 私有制私有制,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私有制是剥削社会(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和专制制度为代表)基本标
  • 费尔南多·德拉鲁阿费尔南多·德拉鲁阿·布鲁诺(西班牙语:Fernando de la Rúa Bruno,1937年9月15日-2019年7月9日),阿根廷政治人物。德拉鲁阿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市,毕业于国立科尔多瓦大学法律系,获法
  • 鹿鼎记《鹿鼎记》(英文:Tales of a Eunuch),是1983年华山执导之电影,改编自金庸名著《鹿鼎记》。故事以原作为主干。叙述扬州妓女韦春花之子韦小宝(汪禹饰)于一次因缘巧合中结识反清志士
  • 苏维埃帝国苏维埃帝国(英语:Soviet Empire)是冷战时一个非正式用语,用以形容苏联对一些较小国家的操控,这些国家虽然名义上独立,但若它们尝试摆脱苏联操控,则会遭到军事入侵(如1953年东德六一
  • 资本品在经济学中,资本品(英语:capital good)是使用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耐用品,是由生产者投入的四种要素之一(另外三者为土地、人力及企业能力),四者合称为生产要素。在经济
  • 长子西征长子西征,又称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侵略欧洲(英语:Mongol invasion of Europe),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征。1235年开始至约1242年,历时约8年,因由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