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母语日定为每年的2月21日,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99年提出倡议,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目标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避免地球大部分语言的消失。
1948年,巴基斯坦政府把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唯一的官方语言,引发了东巴基斯坦民众的抗议。在孟加拉语言运动中,有五名学生于1952年2月21日遭受军警枪击死亡。1956年,巴基斯坦宪法规定孟加拉语和乌尔都语同时作为官方语言。
1971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并在达卡修建了“保护母语纪念碑”。
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会议决定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国际母语日自2000年以来每一年都会举办,以促进世界和平和语言多样性,并保护所有母语。
联合国大会第61届会议于2007年5月17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来突出语言多样性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及国际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意义,该决议由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孟加拉人拉菲克·伊斯兰(Rafiqul Islam)提出。他于1998年1月9日给科菲·安南写了一封信,要求他通过宣布国际母语日来拯救世界语言免于灭绝。拉菲克提议将该日期定为2月21日,以纪念孟加拉语言运动。
孟加拉国的纪念活动最初是向达卡烈塔广场(英语:Shaheed Minar, Dhaka)烈士纪念碑及遗物献花悼念。1953年始,这一节日成为全国公共假日,也被称为“烈士节”。1999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孟加拉民众会在当天组织各类聚会纪念其民族语言、文化,并举办文学竞赛,在道路上绘制阿勒帕纳(英语:alpana)(一种绘画艺术)等。
2008年4月11日,联合国“2008年国际语言年暨第九届国际母语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印度在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倡议下,将数字化内容从22个官方语言拓宽到了印度其他的234个公认语种。2016年6月,数字化活动通过位于迈索尔的印度语言中央研究所(英语: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s)的Bharatavani工程开始进行,并在2017年2月实现了印度60个语言的免费使用。
2014年2月5日,加拿大议会通过了C-573法案,政府确立了每年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
2006年2月19日,人们围绕在悉尼阿什菲尔德公园国际母语日纪念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IMLD宣言
班加罗尔庆祝2017年国际母语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