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律背反
✍ dations ◷ 2025-04-03 16:32:41 #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是康德的哲学概念。意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二律背反是康德在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在书中,康德列出四种二律背反,均由正题和反题组成。康德先设置了理性作为感性与知性的综合。知性所依赖的范畴是先验的,由量、质、关系、样式等十二个范畴组成。当理性试图使用这些范畴去规范先验的无限物时,就会出现范畴失效的情况,也就是二律背反。四组二律背反被康德分为两类,四项正命题被称为柏拉图线。四项反命题被称为伊壁鸠鲁线。康德认为柏拉图线是实践性的,因为这一线允许宗教、道德从中获益。伊壁鸠鲁线是思辨的,因为他引发探究,促使科技发展。前两组康德称为数学的二律背反,错误的发生,在其逻辑上设定了并不独立有相互关连的概念为相斥;后两组称为动力的二律背反,错误的发生,在于命题将不相干的概念设定为相斥的概念。康德认为二律背反提供了一个可以好好检讨人类理性逻辑与知性经验关系的出发点。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的发现在康德哲学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康德深入到了对理性的批判,不仅发现了以往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根源,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康德将二律背反看作是源于人类理性追求无条件的东西的自然倾向,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解决办法是把无条件者不看作认识的对象而视之为道德信仰的目标。虽然他对二律背反的理解主要是消极的,但他亦揭示了理性的内在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了深刻影响。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何兆武、李约瑟译)第二十章&
∨
¬
~
→
⊃
≡
|
∀
∃
⊤
⊥
⊢
⊨
∴
∵
相关
- 鸦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Opioid)是具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用途是镇痛。阿片类药物通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阿片类受体(Opioid receptor)起作用。这些阿片类受体能引发有益的
- 尸体现象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在法医学上是指人死亡后尸体的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停止并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特殊变化。按照死后的时间,可以把
- 成瘾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
- 单氯丙二醇3-氯-1,2-丙二醇(3-MCPD),分子式C3H7ClO2。无色、有愉快性气味的吸湿性液体,放置后逐渐转变为微带绿色的黄色液体。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微溶于甲苯,不溶于四氯化碳、苯和石
- 疝疝(Hernia),俗称疝气,其最初的意义是“腹痛”,但后世多特指“少腹坠痛”的狐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疝”。医学上的疝气指的是器官,例如肠子,经由腔室的孔道离开原先的位置。有
- 普罗提诺普罗提诺,又译柏罗丁(希腊语:Πλωτίνος ,英语:Plotinus ;204年-270年),新柏拉图学派最著名的哲学家,更被认为是新柏拉图主义之父。普罗提诺出生于埃及,青年时在亚历山大港求学,并
- 标靶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靶向治疗或靶向分子治疗(英语:Targeted
- 胸椎胸椎是脊椎的一部分,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人类有12块胸椎,大小介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从上至下逐渐增大。Template:Spinal nerves(英语:Template:Spinal nerves) Template:Bones of t
- 吊颈吊颈可以是:
- 部件汉字部件是汉字字形结构的基本单元,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其由笔画构成,介于笔画与部首二者之间。其研究虽然古代已有人进行,但在手写时代并未受到重视。一直要到现代资讯科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