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鹦鹉

✍ dations ◷ 2025-04-25 09:03:18 #鸡尾鹦鹉
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凤头鹦鹉科鸡尾鹦鹉属的一种鸟类,也称作玄凤鹦鹉。因日本于明治后期(约1910年)引进,因此在台湾又名;欧卡妹(“オカメインコ”的音译,日名源自此鸟脸颊橙红斑点很像阿龟面具(Okame)),似乎有误称或再简化为卡妹(カメイ龟井Kamei)的趋势,是澳洲特有的凤头鹦鹉,是最常见的宠物鸟。鸡尾鹦鹉不论在鹦鹉科或凤头鹦鹉科中的身型也是一种中型的鹦鹉。鸡尾鹦鹉起源于澳洲内陆,尤其爱栖息于湿地和灌木丛。参见野生的鸡尾鹦鹉。鸡尾鹦鹉那独特的鲜黄色头冠会在受惊或兴奋时竖起,而它们平常放松时头冠就会微微倾斜,若紧贴头部时则是生气或自卫时。原生种的鸡尾鹦鹉,在灰色双翅的外缘上有明显的白羽。 公鸟的脸是白色或黄色;母鸟的脸部则是灰色或浅灰,两者都有橘红色的圆形区域在两边脸颊上,这常通是被称作“耳羽”。公鸟的橘红色耳羽较母鸟还鲜艳得多,可以依此作为辨别公母的方法。通常在各个变种中,于成鸟时会有两性异形的外观差异,而幼鸟时则是同形的特征,就像母鸟一样。通常母鸟在尾羽上有圆点或横纹,而公鸟的尾羽则无条纹。雌鸟和未熟的幼鸟在尾羽上有排列清楚的条纹(乳白色,白色或黄色),在第一和第二飞羽上有圆点,成庛的公鸟身上则没有这些特征。 但有两个变种,白子(白脸黄化)及白的完全派特(黑眼),是无法以目视看出性别。ADM派特(一般所称的派特或隐性派特) 是典型的不能以外观来辨别性别。这是因为派特独一无二的基因,不只是产生带斑纹的变种,也使成熟公鸟的两性异形差异作废。甚至在鸟类学者专家中间同样也有是否能以外观作为辨别动物性别的争议。鸡尾鹦鹉原产于澳洲,可在干地或草原上发现鸡尾鹦鹉的踪迹,不过它们总是生活在靠近水边的地方,有时甚至会有上百只围在水边成群的喝水,也会吃农作物而造成当地农民的恐慌。个性温驯、乖巧又很容易照顾,因此广受欢迎而成为流行的宠物鸟。但是却相当的神经质,胆小容易受惊吓,一点惊动就会使它们陷入恐慌之中,它们的冠羽会随情绪变化。公鸟会较母鸟喜爱啼叫,特别是清晨与黄昏鸡尾鹦鹉(Nymphcus hollandicus)英文俗名Cockatiel。鸡尾鹦鹉原栖息于澳州内陆,约在一、两百年前被英国人带回去当作宠物饲养而开始流行起来,学名“Nymphcus hollandicus”的由来是1832年德国的Johann eorg agler看到栖息在澳洲的鸡尾鹦鹉时,见它们十分可爱而以虚构的宁芙(精灵)命名(Nymphcus意即“小精灵”),种名hollandicus则是New Holland新荷兰(古时对澳洲的称呼)之意。1845年,荷兰人在初次见到鸡尾鹦鹉时以葡萄牙语的cacatitho(小凤头鹦鹉)称呼它,以后则演变为英文的Cockatiel。鸡尾鹦鹉的基因遗传大致可分为:显性遗传(dominant) 、性联遗传(sex-linked) 、隐性遗传(recessive),根据各项遗传法则可培育出各种变化。在遗传上是占有表现优势,其中显性银>原生灰,显性黄脸>原生灰。依照性染色体的遗传法则来遗传,但鸡尾鹦鹉和人类相反,是母鸟带ZW染色体,而公鸟带WW染色体,因此公鸟需要有成对的基因,而母鸟只需要有一个即可。表现力较弱的基因,需要有两个成对的基因始能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公鸟的羽色多较母鸟颜色鲜艳,且公鸟的叫声较为婉转多变。公鸟的头部为奶油黄,母鸟则是微微混点黄色的灰头。另外,母鸟的翅膀下有黄白圆点,羽尾有横纹。原生种公鸟。原生种母鸟。全身带浅黄的黄化鸡尾鹦鹉较原生种还难分辨公母,不论雌雄头部都是黄色,其中雌性的喙和眼会有一抹黄色,雄性则大部分头部及冠羽前端均为黄色,雌性黄化种尾羽有横纹及飞羽里部有黄色圆点。黄化母鸟。黄化玄凤公鸟。珍珠。派特加珍珠,带派特基因的珍珠,淡化了身上的灰黑羽毛。左为派特(公),右为白脸派特(母)。睡觉中的白脸鸡尾鹦鹉。公鸟的颜色比母鸟深,而且脸部的颜色也比较鲜艳,不过并没有差太多。公鸟的颜色会比母鸟还来得深,母鸟尾羽背部有横纹;公鸟的脸是偏黄色,但母鸟的脸则是黄灰色的羽毛。公鸟脸上是鲜艳的黄色,母鸟脸上是黄灰色并且尾羽背部有横纹。白子的公母从外观上无法分辨,需从行为或叫声上来分辨。白子幼鸟。鸡尾鹦鹉是一种流行的宠物鸟,这是由于它们很好繁殖,一次约抱4~6颗卵,每一颗约略姆指大。 在交配后约10天会生下第1颗蛋,之后平均每两天下一颗蛋,多在下第二颗蛋后开始抱卵,孵化时间约为19~22天,育雏时间约为四周,两个月后开始学会飞行。公鸟1年9个月成熟,母鸟约1年3个月,但9个月大时就开始进入思春期。在育雏方面由公母轮替,雄性鸡尾鹦鹉也会尽心保护和哺育儿女,如果母亲不能胜任,雄性仍能好好地养育雏鸟。有些母鸟也会未受精而产卵,若不移开那些蛋的话,母鸟会一直孵下去。为避免产卵,可以在晚上前提早将布盖在笼子上,减少每日的日照时间。就像所有的鹦鹉类一样,鸡尾鹦鹉也会把饲主或玩具当作配偶,公鸟会求爱、交配或占有欲,母鸟则会产下无精卵。顺带一提,若是想要促进母鸟的产卵,可以试着爱抚母鸟的背给予她们性刺激,反之则要避免。鸡尾鹦鹉近来被发现可以与粉红凤头鹦鹉(Galah)杂交,其后代被称为Galatiel(各取Galah和Cockatiel的一半名称)。交配鸡尾鹦鹉的卵抱卵中的母鸟约三周大的幼鸟

相关

  • 同担子菌亚纲同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又称无隔担子菌亚纲,在2001年已经被合并到伞菌纲,在此之前是真菌下属担子菌门的一类,并且也是担子菌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同担子菌亚纲饱含
  • 子宫颈原位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是已被发现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还没有入侵其它组织的肿瘤。许多形式的癌症始于原位癌,但不能及早发现。原位癌的癌变仍然限于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
  • 回声回声(或称回音)是指障碍物对声音的反射。借由声波反射可以做出回声定位的效果。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穿过障碍物,而另一部分声波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障碍物具有坚
  • 类人猿下目类人猿下目(学名:Simiiformes)是一类高等灵长类,由旧世界猴及猿组成。它们比原猴亚目的要大。类人猿下目分成三类。阔鼻小目于约4000万年前分支出来,只余下狭鼻小目留在旧世界。
  • β-硝基丙酸β-硝基丙酸(3-硝基丙酸,BPA,3-NPA,C3H5NO4)是一种真菌毒素,其对线粒体有抑制作用对人体有毒。许多真菌产生这种毒素,因此广泛存在于食品如甘蔗,以及通过真菌发酵的日本主食味噌,酱油
  • Tb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铽,化学式Tb2O3。白色粉末。与其他主要镧系氧化物类似,三氧化二铽有两种晶体结构。较稳定的一种结构是缺陷萤石型结构(方铁锰矿(英语:Bixbyite)结构),晶格参数 a = 10.72 Å
  • 讲谈社兰登书屋讲谈社 讲谈社国际 讲谈社科学 讲谈社Comic Create 讲谈社Famous Schools 讲谈社出版服务中心 讲谈社物流 King Records 短歌研究社 第一通信社 音羽建物 第一纸业
  • 许茨海因里希·许茨(德语:Heinrich Schütz,1585年10月8日-1672年11月6日),德国作曲家。许茨是巴赫之前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曾学习法律,但是后来到威尼斯跟随乔万尼·加布里埃利
  • 洁西卡·坦迪杰西卡·坦迪(Jessica Tandy)(1909年6月7日- 1994年9月11日),英国女演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了奥斯卡女主角史上最年长的女性得奖者。1990年,她确诊患上卵巢癌,同时受苦于
  • 吴阶平吴阶平(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原名吴泰然,号阶平,江苏常州武进人,中国泌尿外科医学家、政治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料院士。吴阶平自小于天津长大。1942年毕业于北京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