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是东南欧的一个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目前已知栖息于此的两栖动物计有20种,为该国境内脊椎动物中物种多样性最低的一纲:34。保加利亚境内的7种有尾目动物全属蝾螈科,包含水螈(英语:newt)及蝾螈;13种无尾目则分属5科:铃蟾科、蟾蜍科、树蟾科、锄足蟾科,以及蛙科。最新的纪录种为2005年纪录的大冠欧螈(英语:northern crested newt):37,以及2007年纪录的马其顿冠欧螈(英语:Macedonian crested newt)。最常见的物种则包含绿蟾蜍、多彩铃蟾,及湖侧褶蛙。
保加利亚爬虫两栖类学的奠基者是一位教师瓦希尔·科瓦契夫(保加利亚语:Васил Ковачев),他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并写了《保加利亚两栖爬虫动物志》()一书:28。1930年代到1940年代,动物学家伊凡·布雷什(英语:Ivan Buresh)和他的同事约丹·岑可夫(Йордан Ценков)对于保国境内两栖爬虫类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到了20世纪后半叶,该领域的研究则以保加利亚两栖爬虫学家弗拉迪米尔·贝什科夫(Владимир Бешков)博士为首继续进行:28。
保加利亚具有相当的栖地多样性。该国全境位于古北界界内,境内有六个陆相生态区,分别为巴尔干混合林区(英语:Balkan mixed forests)、罗多彼山脉混合林区(英语:Rodope montane mixed forests)、黑海-柯尔基斯落叶林区(英语:Euxine-Colchic deciduous forests)、爱琴海暨西土耳其硬叶及混合林区(英语:Aegean and Western Turkey sclerophyllous and mixed forests)、东欧森林草原(英语:Forest steppe),以及东欧大草原等。除此之外,保国境内也有丰富的地势变化。由北到南分别有多瑙河平原(英语:Danubian Plain (Bulgaria))、巴尔干山脉、下巴尔干山谷(英语:Sub-Balkan valleys)、里拉–罗多彼山脉、上色雷斯平原(英语:Upper Thracian Plain),以及斯特兰贾山脉等等。该国也有相当致密的水系网络和河流,但多瑙河并不包含在其中,因其支流大多较短且水流不丰沛:68。保加利亚的年降水量约为 670 mm ,且雨量随海拔递增。境内最干旱的区域为多瑙河平原东北方的多布罗加,年降水量仅 450 mm ;雨量最丰沛的地方则为奥戈斯塔河位于西巴尔干山区的上游河谷,降水量可达 2293 mm:57-58。
蝾螈科的成员遍及陆域及水域,大多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北非和北美也有部分物种分布。本科大多数物种的皮肤分泌物具有轻微毒性,且生活史相当多元且复杂,许多物种每年会有水栖期及陆栖期。当春天来临,进入水栖期的蝾螈会长出背鳍及尾鳍。本科有21属119种,其中保加利亚境内有纪录的共4属8种。
铃蟾科为旧大陆的蟾蜍支系,体型较为扁平,本属计有2属10种,分别为巴蟾属()及铃蟾属()。保加利亚境内有2种,全属铃蟾属。
蟾蜍科分布于除澳洲及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本科物种的前肢较短,后肢较长以利于跳跃或移动。皮肤较干,眼后方具有腮腺。本科具有50属590种,保加利亚境内则有2种,分属蟾蜍属()及漠蟾属(西班牙语:Bufotes)()。
树蟾科是两栖动物中种类最多样化的一科,计有51属951种,分布于全球。大多数物种分布于气候较湿热的热带带区,特别是在新热带界。树蟾科的体型有大有小,趾的尖端拥有特化的趾垫,末趾节间有介软骨,以协助其攀爬。目前欧洲已知仅有雨蛙属一属分布,该属共有37种,其中6属分布于欧洲,保加利亚境内有一种。
锄足蟾科是相当小的一科,仅有1属4种,分布于欧洲、西亚,及西北非。本科成员的四肢较短,体型圆胖,瞳孔垂直。另外还会分泌一种类似蒜味的气味 ,因此在保加利亚语称之为“切斯诺维察”(чесновица),意为“蒜蟾”。保加利亚境内共有2种。
蛙科分布的范围相当广,许多种类拥有长而有力的后腿,具有蹼及流线型的身体,以利于跳跃及游泳。本属有14属379种,保加利亚境内有2属6种。
保护状态(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