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地天体
✍ dations ◷ 2024-12-23 01:33:36 #近地天体
近地天体 (near-Earth object, NEO)为太阳系内其轨道接近地球的天体。所有近地天体的轨道近日点都小于1.3天文单位,它们包括数以千计的近地小行星、接近的彗星、和大到在撞击到地球之前还在太空时就能够被监测的流星体。现在广泛认为过去的天体撞击,对于地球的地质史和生物史有着重大的影响。自1980年代以后,由于逐渐认知到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的潜在危机,对近地天体的兴趣已逐渐增在,减缓威胁也在积极研究中。近地天体中有部分的小行星轨道的近日点在距离太阳0.98和1.3天文单位之间。当一颗这样的近地小行星(NEA)被检测到,就会提交给位于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小行星中心编目登录。一些近地小行星的轨道会和地球轨道交会,所以它们有和地球碰撞的潜在危险。美国、欧洲联盟、和其它国家目前共同努力建构太空警卫,持续的监视这些近地小行星。在美国,NASA接受国会的命令,对所有可能造成灾难,直径在1公里以上的近地天体都要造册监看。截至2012年8月 (2012-08),他们已经发现848颗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其中154颗是潜在威胁小行星(PHAs)。在2006年估计大约还有20%尚待发现, NEOWISE 在2011年估计,已经发现93%直径大于1公里的近地天体,大约只剩下70颗尚待发现。潜在威胁天体(PHOs)当前的定义是基于该物体接近威胁地球的潜在能力参数。主要是轨道与的最小近地距离(MOID)小于0.05天文单位,或是绝对星等(H)低于22.0(粗略的代表了更大的尺寸),就被视为是潜在威胁天体(PHOs)。而不会接近地球至0.05AU(7,500,000 公里,4,600,000 英里)以内,或是直径大约小于150米(500英尺)(假设反照率是13%,则H=22.0),就不会被当成潜在威胁天体。NASA的近地天体目录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并且以月球距离为测量距离的显示单位,而这种用法已经成为媒体在讨论与报导这类天体时最通用的距离单位。有些近地天体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因为实际前往探测的任务速度甚至比月球还要低。由于结合了相对于地球的低速度(ΔV)与小重力,所以它们可能会提供令人感兴趣的科学机会,直接进行地球化学和天文上的调查,和作为人类开发外太空获取物质的潜在经济来源。这使得它们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探测目标 ,在2012年,已经有太空探测器访问过三颗近地天体:NASA的会合-舒梅克号登陆爱神星、日本JAXA的隼鸟号探测系川 、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嫦娥二号探测图塔蒂斯。人类对近地天体是良性天体的迷恋或是人类社群高风险杀手的感受已经减弱,因为在人类短期的历史上,已经对NEOS做了科学性的观测。最近,对寻找到的近地天体已经通过科学的概念,建立起评估风险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以人类社群的文化和技术当镜头,来评估任何一个近地天体的风险。纵观历史,对NEOs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一颗被观测到的近地天体,每次接近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随着时间对风险的认知也逐渐进化,它不只是攸关生死的科学知识,这种对风险的感知是宗教信仰、哲学原理、科学认识、技术能力,甚至还有经济上的资源。截至2004年4月18日,已经发现2808个NEO。它们包括49个近地彗星、217个阿登型小行星、1114个阿莫尔型小行星和1427个阿波罗小行星。它们中的708个直径超过1千米。目前使用两种对灾难的评估方法:2004年12月25日,99942号小行星“阿波菲斯”(旧名 2004 MN4)在托里诺规模上被分类到最高的4级。在2004年12月27日估计其大约有2.7%的或然率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发生撞击。2004年12月28日,撞击风险被调低到接近于0(在托里诺规模上也被分类到0级)。其惟一的非0值是在2053年,为1级,并且有希望也在将来降为0。现在,已知惟一在巴勒莫撞击灾难规模上级别大于0的NEO是(29075) 1950 DA,预测其会在2880年从地球表面很低飞过,也有发生撞击的可能性(p≤0.003)。如果发生撞击,(29075) 1950 DA释放出的能量将会带来灭绝事件——行星上大部分生命将被摧毁。无论如何,人类还有超过800年时间来重新评估(29075) 1950 DA的轨道,并在必要时使其发生轨道偏转。NASA维护着一个持续更新的下100年内NEO威胁的网页——所有(或几乎所有)的威胁天体的数据都有希望在获得更多观测跟踪结果在作更精密预测后下调;但是,如上文所述,该网页并不包括1950 DA这样至少需要800年才撞击地球的天体。普遍被接受的阿尔瓦雷斯假说,解释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大型天体的撞击事件的结果,提高了穿越地球轨道的其它天体和与地球碰撞可能性的认知。现在普遍认为1908年6月30日一颗石质小行星在通古斯的上空爆炸,释放出超过1,000万吨TNT的能量。据估计爆炸发生在8.5公里的高度上,物体的直径在45-70米之间。在1979年9月22日,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附近记录道一次可能是低能量的核子试爆事件,但起初被认为可能是外星物体撞击的事件。此一事件称为船帆座事件,是由美国为监测核子试爆而设置在轨道上的船帆座卫星记录到的。这次警报导致多个组织进行了数年的调查,但最终还是不能确定爆炸是来自核武,或是非核武。在2002年6月6日,一颗估计直径10米的小天体撞击了地球。这次撞击发生在地中海,介于希腊和利比亚之间,大约在东经21°北纬34°处的半空中发生爆炸。释放的能量估计在26,000吨黄色炸药,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核子武器。在2008年10月6日,科学家计算出一颗近地小行星,2008 TC3,将在10月7日0246UTC (当地时间5:46) ,发现后不久撞击地球。这颗小行星如预期的抵达,这是第一次准确的预测到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在地球表面上寻获数百颗的陨石碎片。因为此一事件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已经提出的报告提到它所造成的影响。在2009年10月8日,一颗巨大的火球出现在印尼的波尼附近天空中。这个天体被认为是一颗直径10米的小行星,估计这颗火球释放出的能量为5万吨黄色炸药,或是2倍于广岛原子弹。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导。在2013年2月15日,当流星体在俄罗斯的车里宾斯克上空爆炸后,造成了当地1,491人受伤。当地日出之际有着挥之不去越来越明亮的条纹出现,几秒钟之后,该物体达到最大强度,巨大的震波爆炸使得玻璃碎裂,并遮盖过汽车防盗器的警报声,随后还伴随着几次小爆炸。2004年3月18日,人们记录了一颗与近距离飞跃过地球的近地天体:小行星2004 FH,其直径大约30米(100英尺),从地球上方大约43000千米(26500英里)处飞过(约地月距离的十分之一)。从发现到接近地球最近距离时间短促,小行星2004 FH体积不是很大,天文学家在其飞跃3天前才发现了它。一个NEO可能带来全球灾难可能性的理论现在更让人信服了。就在两周后的2004年3月31日,2004 FU162打破了2004 FH接近地球距离的记录,2004 FU162在地球上方仅6500千米(4000英里)处飞跃而过(约等于一个地球半径)。其仅在飞跃前数小时被观测到——虽然2004 FU162大小小于10米(33英尺)。人们认为其如果撞击地球很可能会在大气层中就无害的分解。大小小于这两颗的天体(有时是武断的)就被分类为流星体而非小行星了。序号 · 卫星 · 名称意义小行星族 · 主带 · 近地小行星(阿波罗小行星 · 阿莫尔型小行星 · 阿登型小行星) · 特洛伊小行星(火星特洛伊) · 光谱分类半人马小行星 · 达摩克型小行星 · 海王星特洛伊 · 海王星外天体(独立天体 · 柯伊伯带 · 离散盘 · 奥尔特云)
相关
- 在试管内In vitro是拉丁语中“在玻璃里”的意思,意指进行或发生于试管内的实验与实验技术。更广义的意思,则指活生物体之外的环境中的操作。常见的例子是人工受精。在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 铁镁质铁镁质用来形容富含镁元素与铁元素的硅酸盐矿物或岩石,又称基性岩。大多数铁镁质矿物颜色暗并且相对密度大于3。常见的造岩铁镁质矿物包括橄榄石、辉石、闪石和黑云母。常见
- 安东尼奥·韦瓦第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
- 马克斯·冯·劳厄马克斯·冯·劳厄(德语: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879年10月9日,马克斯·劳厄出生于科布
- 融化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一个过程(又称熔解,其中冰的熔化又写作融化、融解)。固态物质中的内能增加(通常借由加热或加压)至一特定的温度(称之为熔点),在该温度下(或对于非纯物
- 杰马尔帕夏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土耳其语:Ahmet Cemal Paşa,1872年5月6日-1922年7月21日)是奥斯曼帝国的政府官员与知名军事人物。杰马尔出生于希腊米蒂利尼。毕业于奥斯曼帝国战争学院。
- 桃金娘科桃金娘科(学名:Myrtaceae)植物主要产于澳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100属约3000种,中国原产有8属,引种了5属,共有136种。台湾有9属30种。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子对生或互生,单叶,多全
- 建州右卫建州三卫是中国明代为统治东北建州女真所居地区而设立的三个卫,包括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其首领大多为女真族世袭领袖。其中建州卫建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以胡里改部
- 尿液圆柱体圆柱体 (尿液) (Urinary casts),又称为尿液管型、尿管型或者管型(有可能还称为尿液铸型或尿铸型),是指形成于远端肾单位,之后离开形成部位,并最终从尿液之中排出体外的,由微粒物质
- 芒属见内文芒草(学名:Miscanthus)是各种芒属或芒草属植物的统称,含有约15到20个物种,属禾本科。原生于非洲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其中一个物种中国芒(M. sinensis)的生长范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