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犯罪

✍ dations ◷ 2025-09-07 10:49:07 #未解决刑事案件,犯罪,推理小说

“完美犯罪”(日语:完全犯罪)是一个口语词汇,它基本的标准是不为社会大众所察觉、或无法使犯人落网的犯罪。一种观点是,若一起事件不曾被视为犯罪,则它不应冠以完美犯罪之名,例如各国存在很广泛的政治腐败,因为法律是自己定的,只要设定法律的解释空间,使得某些行为虽然违背常理却一切合法,而政府涉案人士通常可获得无罪判决,但这样的案子通常不被称作完美犯罪。

完美犯罪是推理小说和电视剧集的题材之一,基本可以分为犯案时使用难解的诡计、或者重视现实性即事后的掩盖两种。不少中译日系推理作品中则常直接使用和制汉语词汇“完全犯罪”。

完美犯罪一词常在符合一部分乃至全部的下述条件的场合使用:

对犯罪者来说则是以下则一,系列犯罪者,以仍能达到为标准:

...等等形式,也有视当不再被通缉、或不再需要畏惧将受到法律制裁时,才称得上是完美犯罪的说法。

但是,即使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但被周围视为犯人仍然会使人失去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地位、名声、信用。因此,真正的完美犯罪也会导致凶嫌不得不暂时“消失”,成为半永久性的计划。由此延伸为即使被一些人发现犯案的事实,但将其杀害、隔离、收为共犯而使得大范围来说犯行仍未被发现,也能被算作完美犯罪的范畴。

在揭露几近完美犯罪的手法吸引了大众的关注造成轰动时,也可能会出现将其中的缺陷进行改良的模仿犯罪。

完美犯罪作为经常被推理小说、电视剧集使用的题材,曾被无数前任尝试过。可是,若是真正的完美犯罪,便无法给故事一个结局,因此大多数场合都是采用最终得以揭露真相的“不完美犯罪”。另外,也有以辅线形式刻画完美犯罪的作品。甚至还有犯人的动机和背景勾起担任侦探的角色的同情心,而使得对外而言成为完美犯罪的情况,例如夏洛克·福尔摩斯就曾放走至少4名杀人犯。

很多故事采用尽管作案计划本身是完美的,却遭遇到例如几十年一遇的大型台风将本应深埋海底的证物重现人世等,因不能预测的天灾而暴露的情况。反过来,也有由于本来不可能吹起的大风将现场的足迹完全抹去等,偶然下造成完美犯罪的情形。

此外,也有比起犯罪手法(如何逃避警方的搜查等),更加注重刻画犯人心理的作品。由于受到良心的谴责和不安、或者一时冲动走向自杀的完结方式。

犯罪学家和科学家的说法是,由一个与被害人毫无瓜葛、从来就安分守法的人所犯下的事后未掠走任何物品且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的谋杀,就有可能成为一起完美犯罪。另外,也可能是在人员嘈杂的场所犯案使得证据采取的难度加大——筛选证据犹如“大海捞针”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描写会因为动机的设计不足,作品内容比较牵强。

就蓄意杀害来说,将现场伪装到像是自杀是常用的一种达成完美犯罪的方法。其他的犯罪则被限定到必须未被发现过。也就是说,即使它存在,它也不应该为人所知,否则就不符合它的定义。

正如一些犯罪学家及推理小说作家所提到的,很显然,无法侦破完美犯罪不应当是由于侦办人员的无能,而是犯人心思缜密的行动的成果。也就是说,重点应当放在刻画犯人摆脱追捕的能力上,而不是试图谴责相关机构的无能。

相关

  • 各省区预期寿命本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级行政区(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在2013~2016年的预期寿命。
  • 顺-二氯·二氨合铂(Ⅱ)顺铂(Cisplatin,CDDP)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物,即顺式-二氯二氨合铂(II),棕黄色粉末,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肉瘤、恶性上皮肿瘤、淋巴瘤及生殖细胞肿瘤都有治疗功效。它是第一个
  • 色情成瘾色情成瘾(英语:Pornography addiction),是一种强迫性的性行为成瘾模式,有此现象的人在消费色情内容时,会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社会或经济情况造成负面影响。虽然《精神疾病诊断与
  • 巴勒维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波斯语:محمد رضا شاه پهلوی‎;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是伊朗的沙阿,1941年9月16日即位,1979年2月11日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他是
  •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卡罗尔·马切伊·席曼诺夫斯基(波兰语:Karol Maciej Szymanowski,1882年10月6日-1937年3月29日),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席曼诺夫斯基是伟大的波兰作曲家。其早年作品受肖邦和斯
  • 凯尔特十字凯尔特十字(爱尔兰语:cros Cheilteach, 苏格兰盖尔语:,曼岛语:,威尔士语:,康瓦尔语:,布列塔尼语:kroaz geltek)是一个中央交叉处连接着一个圆环的十字之符号。在早期,凯尔特十字通常是指一
  • 张秋桥张秋桥(1920年9月-2010年11月),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中国共产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四人帮”之一张春桥的弟弟。先后在开封上初小、济南上高小,在私立齐光
  • 镜像法镜像法(又称镜像电荷法)是一种解析静电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对于静电学问题,镜像法将原本问题的某些元素改换为假想电荷,同时保证仍然满足定解问题原有的的边界条件(请参阅狄利克雷
  • 帕特里夏·蒂尔帕特里夏·A·蒂尔(Patricia A. Thiel),或帕·蒂尔(Pat Thiel),(1953年2月20日-2020年9月7日)是美国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杰出教授。她以对固体表面上原子尺度的结构和化
  • 科普帕科普帕(Koppa),是印度卡纳塔克邦Chikmagal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11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115人,其中男性2596人,女性2519人;0—6岁人口501人,其中男266人,女235人;识字率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