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犁耙
✍ dations ◷ 2025-05-16 03:16:18 #犁耙
犁是一种耕作的农具,用途是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犁也可以将较深层的土翻到表面上。犁是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犁的材质可以是木头或是铁,自有信史以来,犁就是人类使用的工具之一,而且也是农业上的一大进步。犁的功用是将较较深层的土壤翻到土地的表面,并且可以盖住杂草及以前的作物并让其自行分解。当犁划过土壤时,产生了有肥沃土壤的长沟。现在犁过的土地会先让其干燥,用耖破碎土块并平整后再种植植物。犁地及土壤的处理约会影响土壤上层的12至25公分。在许多土壤中,植物的细根会出现在犁过的上层土壤。最早的犁是用人力来带动,但后来发现用动物来带动会更加有效率。最早的动物用犁是用公牛来带动,后来有许多地区改用马(多半是驮马(英语:draft horse))及骡,也有用各种役用动物来带动犁。工业化国家中,最早带动犁的机械是用蒸气驱动的犁田机(英语:ploughing engine)或蒸汽拖拉机(英语:steam tractor),而后来渐渐的被内燃机所取代。现在一些地方因为土壤流失及冲蚀,犁田的比例渐渐下降,多半改用较浅的犁田方式及其他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不过仍有一些犁田的爱好者,像每年在爱尔兰进行的国际犁田比赛(英语:National Ploughing Championships)即为一例。自然农法提倡不犁田,只有在有硬质地层(英语:hardpan)需要用犁田方法处理时才会犁田,因此新生成的土壤生物可以更快速且更深入的成长及繁殖。因为不犁田,有益的菌类及微生物会将空气带进土壤中,再配合不同作物的混栽(英语:Companion planting),可以自然的减少杂草及害虫并保留雨水,因此可以避免在耕作中密集的使用水、石油、肥料及除草剂。耕作过的土地会更随时间更肥沃也更有生产力,而犁过的田因着每次耕作时土壤及营养的流失,生产力会渐渐的下降。朴门的支持者声称这是在化石燃料渐渐短少下唯一可行的耕种方式。但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犁田的农业方式其好处是允许大规模单一作物的种植,而且用机械化设备来取代人力。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农民就开始尝试使用犁。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3000年,犁进行了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中国的犁是由耒耜发展演变而成。最初可能仍名“耒耜”。用牛牵拉耒耜以后,才渐渐使犁与耒耜分开,有了“犁”的专名。犁约出现于商朝,见于甲骨文的记载。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并用牛耦耕作,史载西汉赵过教民用牛拉犁耕田。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犁头和扶手。而缺少耕牛的地区,则普遍使用“踏犁”。今天在四川、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均有踏犁的实物。踏犁也称“镵”、“脚犁”。使用时以足踏之,达到翻土的效果。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风土》:踏犁形如匙,长六尺许。末施横木一尺余,此两手所捉处也。犁柄之中,于其左边施短柄焉,此左县所踏处也。犁柄之中,于其左边施短柄焉,此左脚所踏处也,......踏犁五日,可当牛犁一日,又不若犁之深于土。至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了较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除犁头扶手外,还多了犁壁、犁箭、犁评等。陆龟蒙《耒耜经》记载,共有十一个用木和金属制作的零件组成,可以控制与调节犁耕的深度。长达2.3丈,十分庞大,必须双牛才能牵挽。中国历史博物馆有唐代犁的复制模型。其原理为今天的机引铧式犁采用。唐朝的曲辕犁与西汉的直辕犁相比,增加了犁评,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改进了犁壁,唐朝犁壁呈圆形,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古代欧洲使用的犁,从青铜时代起,基本上就没有怎样改变过。只有犁嘴从公元前十世纪起一般用铁代替了木头。这时的犁在耕田时由犁田人提到一定的高度,需要相当大的气力。犁出来的沟垄既不怎么直,也不怎么深,因此要犁过两遍。在犁第二遍时要和第一遍的方向形成直角。在欧洲,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使用一种新式的犁。它有个轮子控制犁地的深度,这就使犁地的人省力。新式犁有犁刀划土和一个模板翻土,犁出来的沟又深又整齐,而取代了以前的犁田法。新式犁比旧式犁要重,拖起来需要相当大的力气,因此农民用牛来犁地。在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则开始用马耕田,但是古代中国仍用牛来耕地。现在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包括中国),仍然使用犁来进行耕作。类似犁的器具也称为“犁”。图右显示出犁的基本部分:其他未显示的部分包括辙叉,滑行装置,犁侧板等。在现代的犁和一些老犁,犁板与犁刃和滑行装置分开,使这些部件更换时无需更换犁板。当最早农业形成时,会在肥沃的土壤中用简单的挖棒(英语:digging stick)和锄头来耕作,例如在每年洪水过后的尼罗河岸,然后挖洞播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在开始农业文化时都利用挖棒、锄头及鹤嘴锄等工具来进行耕作。锄耕(英语:Hoe-farming)是热带地区及亚热带地区传统的耕种方式,这些地方常见石质土壤、较斜坡度、以根茎类作物及粗粮种植为主。有些地方会用猪代替锄头来践踏土壤及挖土。当需要在比较不肥沃的土壤种植作物时,需要将土壤内营养较丰富的部分带到地表,因此会用到铧式犁,铧式犁不但会在土地中划出沟槽,也会翻土。铧式犁也可以加上犁刀,垂直的切割土壤。爱尔兰犁(英语:Loy (spade))是一种爱尔兰的人工用犁,用在面积较小的农地,或是非常崎岖的农地,这类的农地可能不适合用马来犁地,或是农家无法负担一匹马的开销。自1960年代起就有在较贫瘠的农地使用这类的耕作方式,这种方式适合爱尔兰潮湿的气候,土地用犁翻过后产生的沟槽可以排水,也可以让马铃薯在土地中成长,在山上比较不宜找到其他的耕作方式。可翻转犁(reversible)有二片背对背安装的铧,一片往左边转,另一片往右边转。当在田地里工作,一片铧犁地,另一片则是在空转,当犁到农地末端要调头时,会调整铧的位置,用另一片铧来犁地了,因此可以依一致的方向来犁田。现代的犁一般是由多个可翻转犁(reversible ploughs)组成,利用三点悬挂(英语:three-point hitch)的方式接到牵引机上,其用来破土的铧在二片到七片之间,若是半悬挂式犁(semi-mounted ploughs,铧的提升是由一半长度的轮子来维持),最多会到十八片铧。牵引机的液压系统用来提升这些机构,并调整犁沟的宽度及深度。农夫仍需要在牵引机上操作draughting连杆,使犁和土壤之间有固定的角度。新式的犂可以自动控制深度及角度。凿子犁(chisel plough)是一种可以深翻土地,但可以减少土壤破坏的农具。凿子犁的主要用途是松开土壤并且使土壤通气,而将之前残留的作物留在土壤上的上方。凿子犁可以减少土壤压实的影响,也可以打碎plowpan(英语:ploughpan)及黏土。凿子犁和其他的犁不同,不会翻转土壤,因此常用在免耕(英语:no-till farming)或少耕的农法,这些农法致力于减少土壤的侵蚀,也设法将有机物质及之前残留的农作留在土壤的上层。也有学者认为凿子犁是比较符合永续农业的农具。起垄犁(ridging plough)用在像马铃薯及大葱之类的作物上,这类作物会种在土壤形成的垄堆中,产生垄堆的技巧称为Hilling(英语:Hilling)。起垄犁有二个二个一组,彼此相对的铧,因此会切割出一条深沟,并且将土堆在二个深沟之间。在收成时也可以用起垄犁来收成作物。铧式犁若用在寒带及温带土壤,深度不超过二十公分,可以使土壤松动,可以使土中的作物秸秆、肥料及石灰石和氧气作用。减少因为挥发造成的氮肥损失,使土中的有机物质更快变成腐殖质,使土壤更加肥沃。犁会消除收割设备留下的轮迹和车辙,也可以在隔年春天之前控制多年生杂草的生长,因为上层土壤较少,会加速春天时的土壤暖化及水分蒸发,有助于用较轻的播种机来播种。犁耕可以减少作物的许多天敌(像蛞蝓、大蚊(英语:crane flies)、果蝇、蛀虫等),增加土食性蚯蚓的数量,但对于垂直移动性的蚯蚓有不利的影响。在用犁耕作后的土地,上面只会留下少量的作物,因此土壤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形响。过度耕作可能会导致砂砾层的形成。一般农夫会用土壤深耕器(英语:subsoiler)破坏砂砾层,土壤深耕器类似长的、锐利的刀片,切开表层土壤下的硬化层。因为不当的土地利用及犁耕作,有可能造成土壤侵蚀,等高耕作(英语:Contour plowing)因为随海拔线进行耕作,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其他农业方式,例如免耕农业(英语:no till method),有可以建立土坏厚度及腐殖质的潜力。因此较密集种殖的地区可能较适合用犁耕作,若是土壤较浅,或是已开始退化的土壤,用犁耕作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退化。1908年发行德国马克100元的背面1975年意大利里拉匹兹堡的罗伯特·伯恩斯像哥本哈根的吉菲昂喷泉Henry Herbert La Thangue(英语:Henry Herbert La Thangue)在1895年绘制的《最后的犁》Rosa Bonheur(英语:Rosa Bonheur)在1849年绘制的《Ploughing in the Nivernais(英语:Ploughing in the Nivernais)》
相关
- 面在立体几何中,立体几何体的边界被称作面或表面,更严谨地说,面是立体几何体的一个平坦表面,而不平坦的面通常称为曲面,而所有表面的总和称为表面积。在高维度几何以及高维的多胞形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英语: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是指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任何类型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有挤压般的疼痛,常放射至左臂或下颌角点(gonion),并伴有
- 红斑红斑(希腊文:erythros,意思是红色)是因为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的血管扩张,造成皮肤或黏膜充血发红的症状。红斑会因为皮肤受伤、感染或发炎而出现。也有一些和疾病无关的皮肤红斑,例
- 大氧化事件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也有氧化灾变(Oxygen Catastrophe or Oxygen Crisis)等不同称呼,是指约26亿年前,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尚
- 入入部,就汉字索引来说,是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十一个(二划的则为第五个)。就正体中文中,入部归于二划部首,入部通常是从上方或中间为部。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
- Hsub2/subWOsub4/sub钨酸,是三氧化钨(WO3)各种水合物形态的总称。其最简单的形态是一水合物,化学式为H2WO4·H2O,另一个常见形态是二水合物,H2WO4·2H2O。黄色粉末。加热至100°C时失去一分子水而转变
- 折扇扇是一种拨动空气以令人凉快的工具,需要人手推动,所以又称之为拨扇。但在现代,凉快的工作多为电风扇或冷气机所取代,扇子渐渐衰落。最常见的扇子款式是折扇,又名聚头扇、折叠扇、
- 马撒葡萄园岛坐标:41°24′N 70°37′W / 41.400°N 70.617°W / 41.400; -70.617马萨葡萄园岛(英语:Martha's Vineyard),常被简称为“葡萄园岛”,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外海一岛屿,位于鳕鱼角(Cape C
- 蜡烛蜡烛,是由蜡或其他燃料所制成,中有烛芯,点火之后可以持续燃烧的用品。蜡烛一般用于照明,但在电力革命以后逐渐被电灯取代,现在蜡烛多是停电时的备用照明用品。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
- 高雄捷运高运量捷运:BOT环状轻轨:第三轨供电(750伏特直流电)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简称高雄捷运、高捷,为中华民国第二座投入营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座机场联络轨道系统,以高雄市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