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体化石
✍ dations ◷ 2025-08-03 21:40:55 #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是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层中所保存的微小古生物化石,是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微体化石可以作为地层学中划分地层、进行地质年代研究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推断古环境和恢复古地理的标志。微体化石一般为毫米级,另外把微米级的化石称为超微化石。䗴亚目圆片虫
相关
-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
- 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是因缺乏摄入碘元素而造成的病态。这种病症通常出现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的人口,因海产是人体摄取碘的主要来源,以及内陆地区土壤含量不足。但并不代表沿海地区就
- 氯化锌氯化锌(ZnCl2)是氯和锌的化合物,该名称亦用来称呼它的水合物。无色或白色,有极强的水溶性和吸湿性,甚至会潮解,应在干燥处密封储存,避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在纺织加工、焊接、
- 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古希腊语:Κλαύδιος Πτολεμαῖος;拉丁语:Claudius Ptolemaeus,约100年-170年,又译托勒玫或多禄某)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
- 原结原结是脊椎动物在囊胚于原肠形成所留下的,又可以称为汉森结/亨生结,因为由Victory Hensen所发现;而两生类则被称为史培曼/史佩曼组织,因为是由Han Spemman所发现(在1924年与Mangold
- 泄殖腔膜泄殖腔膜(cloacal membrane)是一个在泌尿生殖器官发育期间,覆盖胚胎泄殖腔的薄膜。它由外胚层发展,并与内胚层彼此接触 。随着人类胚胎和尾折持续生长,直肠间隔将泄殖腔分为腹侧
- 绿色荧光蛋白结构 / ECOD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个由约2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从蓝光到紫外线都能使其激发,发出绿色萤光。虽然许多其他海洋生物也有类似的
- 化学尾迹化学尾迹阴谋论(英语:Chemtrail Conspiracy Theory)是长效的凝结尾迹的虚假断言。支持者称这种尾气由高空飞行的航班遗留在天空中,含有生化武器成分,出于不可告人的故意喷洒。理
- 农业技术农学,狭义上专指农艺学(英语:Agronomy)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 Hsub2/subCrsub2/subOsub7/sub铬酸,化学式为H2CrO4,是三氧化铬溶于硫酸以及铬酸盐/重铬酸盐酸化时生成的化合物之一。重铬酸是二分子铬酸脱水形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2Cr2O7。三氧化铬是铬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