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朝鲜龙川火车站爆炸事件

✍ dations ◷ 2025-05-16 03:12:00 #2004年朝鲜,2004年灾难,朝鲜灾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铁路,2004年铁路事故,2004年4月,爆炸事故,平安北道,亚洲人祸

朝鲜龙川火车站爆炸事件(朝鲜语:룡천 열차 폭발 사고龍川列車爆發事故 )是指2004年4月22日午间发生在朝鲜北部平安北道龙川郡火车站的一起造成千余人伤亡的火车事故。

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13:00(GMT04:00)。两辆运载危险物品的火车在龙川站相撞并爆炸引发事故。韩国媒体报导说,有大约3,000人在爆炸中死伤。随后朝鲜政府宣布该地区实行紧急状态,但是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不久,朝鲜对外的通讯基本被切断(防止事故内幕外泄)。

据红十字会表示,在此次灾难中约54人死亡,1,200人受伤。另有约1,850幢建筑倒塌,6,350幢建筑受损。4月23日,朝鲜方面向联合国提出国际援助的申请。4月24日,一些外交官和救助人员进入朝鲜以评估灾情。

4月27日,朝鲜中央通讯社根据官方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平安北道龙川郡火车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480亿朝元(约合3亿欧元)。爆炸产生的威力相当于100余吨炸药爆炸的威力,爆炸冲击波半径达4公里。龙川郡火车站附近的公共建筑、30多幢产业和商业设施以及8100多户居民的住房遭到了破坏。4月29日统计至少161人死亡,1300多人受伤。龙川小学70多名学生死亡。

关于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性质,外界已有不少猜测。

时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爆炸发生前数小时曾坐火车通过该站。有人因此将其看做对金正日的暗杀,但韩国情报部门却予以反驳,认为这是“一次意外”。另外有观察家认为,朝鲜落后的铁路系统造成了这次爆炸。事实上,朝鲜的铁路网占据了全国货物运输量的90%(燃油匮乏使其他交通工具被迫闲置),但年久失修的铁路却是在二战期间由日方修建的,运行速度普遍低于每小时65公里。

事故发生后,朝方官媒异常坦率的确认了此次事件的真实性。该国在1990年代初期的饥荒中,官方媒体不愿承认因太晚向国际要求援助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相关

  • 邻苯二甲酸单苄酯邻苯二甲酸单苄酯(英语:Monobenzyl phthalate,缩写MBzP,IUPAC名为2-苯甲氧基羰基苯甲酸,2-phenylmethoxycarbonylbenzoic acid)是一种结构简式为C6H5CH2OOCC6H4COOH的有机化合物。
  • 森索夫奥列格·根纳季耶维奇·森索夫(乌克兰语:Олег Геннадійович Сенцов,1976年7月13日-),乌克兰电影制片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后,克里米亚
  • 绝缘绝缘体(英语:Insulator),又称电介质或绝缘子,是一种阻碍电荷流动的材料。在绝缘体中,价带电子被紧密的束缚在其原子周围。这种材料在电气设备中用作绝缘体,或称起绝缘作用。其作用
  • 布里斯托湾布里斯托尔湾(英语:Bristol Channel;威尔士语:Môr Hafren)是不列颠群岛的一处主要海湾,两边分别为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德文郡及森麻实郡,英国最长的河流塞文河经由布里斯托尔湾注入凯
  • 双子宫畸形双子宫畸形(英语:Uterus didelphys, uterus didelphis),是一种罕见的妇科缺陷,指患者有两个完全分离的子宫,各自有独立的宫体、宫颈,附有各自的输卵管、卵巢、圆韧带、阔韧带等,是双
  • 社会羞辱社会羞辱(英语:Social stigma)又称为社会耻辱、社会羞耻或社会污名,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基于个体特征而对某人的否定、不认同或不满。这些状况时常包括:不公正的待遇、疏远或排挤,并
  • 加州大学出版社加州大学出版社(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UC Press),是属于美国加州大学的学术出版社。它成立于1893年,为1868年成立的加州大学的教授出版著作和论文。其总部位于加州
  • 载脂蛋白A11AV1, 1GW3, 1GW4, 1ODP, 1ODQ, 1ODR, 2A01, 3J00, 3K2S, 3R2P· protein binding · phospholipid binding · phospholipid transporter activity · high-density lip
  • 噻吨类抗精神分裂药噻吨类抗精神分裂药见酚噻嗪类机理部分具体反应见酚噻嗪类的不良反应部分,指的专门指出的是,噻吨类抗精神分裂药的中枢镇静作用弱于酚噻嗪类药物,锥体外系反应程度相仿,其抗胆碱
  • 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Fitzwilliam College, Cambridge ,简称‘Fitz’)是剑桥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菲茨威廉学院始建于1869年,学院的起源与非学院学生委员会(Non-Collegiate S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