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

✍ dations ◷ 2025-07-22 12:49:17 #直升机组件

旋翼(英语:Rotor)是直升机上产生升力的主要旋转组件,同时也可为直升机提供推进力和操纵力。旋翼并非螺旋桨,虽然二者原理近乎相同,但名称上有别。直升机有分主旋翼以及尾旋翼,主旋翼提供升力作为飞行的动力,基本构成由主齿轮箱传递动力的大轴、主旋翼头、抑震系统。在桨叶数目由基本的二叶、三叶、四叶、五叶至最高八叶。

在二十世纪中叶有动力直升机发展以前,旋翼机先驱Juan de la Cierva研究和发展了一些旋翼基础理论。多桨叶(三片和三片以上)全铰接式旋翼系统的发展归功于他。这种系统在今天的多桨叶直升机上仍被广泛使用。

1930年代,英语:亞瑟·M·楊,转写:Arthur M. Young(Arthur M. Young)通过引入平衡杆装置改善了两片桨叶旋翼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系统在贝尔公司的几个直升机型号中得到了应用。在无线遥控的直升机模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旋翼系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单一的全铰接式旋翼已经发展到目前全铰式、半铰式、无铰式和无轴承式旋翼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一般直升机旋翼系统包括下列部件:

传统如UH-1型直升机,旋翼头连接可以平面左右扭动的旋翼毂衔接旋翼叶片,由二个V型臂作上下扬程来改变旋翼转轴角度。扬程是由巡回操纵杆经过旋转盘连接V型臂尖所提供,抗偏器则提供扬程的稳定度。照片中最上方是二端有配重的平衡杆,平衡杆跟V型臂是一个组成件。V型臂尖的连杆称为变距连杆。最下端为旋转盘,旋转盘是连接着枴臂做变距的传递。中间部分为大轴,大轴约在1/3处是抗偏器所在。

新式设计的主旋翼头没有旋翼毂设计,连接叶片的是一个锁在可360度2D活动胶质挠性座的旋翼连接轴座,并有Damper作为抗偏稳定。照片中最上方整流罩下方有一个称为摆辐勒谐振器,取代平衡杆。

尾旋翼作用为抵销旋翼的扭力。尾旋翼轴是双轴设计,外轴为动力轴连接着尾旋翼叶片承座驱动旋转,内轴变距轴.由齿轮或液压改变行程.连接着尾旋翼头做变距功能。部分尾旋翼组有倾斜设计可以提供辅助升力。

相关

  • 干癣干癣(英语:psoriasis,/soʊˈraɪ.əsᵻs/,学名为银屑病,又称“白疕”或“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特色是在身上出现一块一块异常的皮肤。通常,这些块状皮肤异常会发红、发
  • 女书店女书店,是华文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有同志书籍专区的书店,于1994年成立,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三段56巷。女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是女书店衍生的出版社。1994年4月17日,李
  • 遗精遗精或梦遗是指在睡眠中自发的性高潮其中包括男性射精、女性阴道湿润或不高潮(或两者皆有),男性遗精亦有可能在一天中任何时间发生。在青春期和青壮年中最常见,但它可能发生在青
  • 薛定谔猫薛定谔猫(英语: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物理学者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通过这思想实验,薛定谔指出了应用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于宏观物体会产生的问
  • 波尔多期波尔多期(英语:Burdigalian)是中新世的第二个阶段。其起止时间为20.44百万年前和15.97百万年前。
  • 马勃目马勃目(学名:Lycoperdales)是伞菌纲之下一个已弃用的生物分类,其物种现时被分入鬼笔目及地星目。由于真菌的支序生物学研究,学者基于分子支序学的研究结果而将本目一分为二。原来
  • 梅花《梅花》(英文:Victory)为1976年台湾出品的一部国语发音有声彩色电影,由中央电影公司发行。导演刘家昌,编剧邓育昆,摄影林赞廷、林鸿钟,录音忻江盛,演员有柯俊雄、张艾嘉、谷名伦、
  • 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院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院(United States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缩写为FISC),是根据美国1978年外国情报监控法建立的联邦法院,主要任务是审查联邦执法机构关于监
  • 珍妮·克拉克珍妮弗·爱丽斯·克拉克(英语:Jennifer Alice Clack,1947年11月3日-2020年3月26日),FRS,是一位英格兰古生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向四足类的演化——早期四足类的
  • 南斯拉夫王国解体 · 内战南斯拉夫王国 (1918年-1945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直到二战后结束。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