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 (主持人)

✍ dations ◷ 2025-05-16 22:19:29 #1954年出生,在世人物,中国大陆主持人,中国电视主持人,中国专栏作家,广州人,陆丰人,陈姓

陈扬(1954年7月30日-),中国广东陆丰人。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资深媒体评论人。其以言辞犀利、作风强硬、形象亲民、热爱广州而著称,深受广州市民欢迎。

陈扬1954年于广州陆军医院出生,其父母都是解放广州的军队成员,祖籍不在广州。陈扬高中毕业后在师范学校进修2年,到花县(现广州花都区)芙蓉嶂中学当了5年教师(故被称作陈Sir、陈老师)。后来到广州市第九十九中学教导处工作,随后到电台工作。1981年起转到广东电台佛山记者站工作了15年。回广州后主持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心灵地图》节目,至2004年开始兼任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新闻日日睇》节目至2009年1月,借此亦迅速走红。

2009年1月3日,陈扬离开《新闻日日睇》节目组,暂时放下节目主持人工作。期间,曾经出任佛山电台节目《双城的天空》监制,同时为《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撰写专栏《陈Sir扬言》及《羊城风月》。

2010年1月11日,在告别主持人岗位373天后,陈扬正式复出,担任羊城交通广播电台《晚安,珠三角》节目主持人。

除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以及报章评论员,陈扬亦有许多业余爱好,而他的许多爱好也紧跟时代转变,有的甚至融入他的节目制作使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例如他曾在电台节目中透露他是广州第一批网民,在1990年代初便使用当时在中国大陆还不太常用的电子邮件;在主持《心灵地图》节目时会读出听众用手机短信发来的留言;到现在主持《晚安,珠三角》节目时又会读出听众在新浪微博上的留言与听众进行互动。陈扬同时也是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拥有自己的无线电呼号:BG7MAW,多次组织并参与珠三角各地的业余无线电活动。近年来,陈扬更会展现他在文艺领域的一些才华,例如与广东电台主持人林颐、郑达、何浩鹏合办栋笃笑节目“四大名嘴嘴对嘴”。

女儿陈星,为艺术工作者;与前南方卫视《城事特搜》节目主持人、政协委员陈星同名同姓。

羊城交通广播电台台庆和陈扬生日同为7月30日。

陈扬于2016年8月8日在新浪微博发表文章《我为什么要普语粤语双语直播》,解释其为什么要在个人网络直播平台上使用普通话和粤语双语。因其观点与从前主持人时期大相径庭,招致粤语地区网友的质疑和批评。

相关

  • 强电解质电解质(英语:electrolyte)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而固态可导电的物质不算电解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
  • 英格兰– 欧洲(绿色及深灰色)– 英国(绿色)英格兰(英语:England),又称作英伦、英国,是英国的一个构成国,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南方,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
  • 金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型细菌。工业上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蛋白质A——抗激素化学分析中的细胞壁组成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
  • X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指生理代谢层面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现象,这些危险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压(或血压偏高但未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包含血中三酸甘
  • 1807年1807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始鳄目始鳄目(学名:Eosuchia)又名杨氏蜥形目(Younginiformes),是已灭绝双孔类爬行动物的一目,生存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本目的定义范围有些困难。在早期的分类历史中,本目曾经被当作
  • 鹌鹑蛋鹌鹑蛋,是鹌鹑(学名:Coturnix coturnix)所产的卵,其外有一层蛋壳,表面有棕褐色斑点,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它富含各类营养,是人类常食用的食品之一。然而,一只鹌鹑蛋的胆固醇和
  • NY5型柴油机车NY5型柴油机车是西德亨舍尔公司为中国铁路设计制造的液力传动柴油机车车型之一,总共四台机车于1967年交付使用,全部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内燃机务段,引进目的是为了借鉴西德在液
  • 陈程学陈程学(1844年-1927年),是第一位定居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中国人。他在1860年来到美国,一开始受雇而成为一位仆人。1868年,他已成立一间量贩店,名为华昌公司(Wa Chong Co.),在Mill
  • 莫里斯·梅特林克莫里斯·波利多尔·马里·贝尔纳·梅特林克(法文:Maurice Polydore Marie Bernard Maeterlinck,1862年8月29日-1949年5月6日),比利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