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舰外交

✍ dations ◷ 2025-08-19 14:52:05 #炮舰外交
炮舰外交(Gunboat diplomacy),国际政治用语,指强权通过展示自身武力,迫使他国接受其要求的外交政策。炮舰外交一词源于帝国主义时期,当时,欧洲强权通过展示自身武力,威胁其他国家与其贸易或是签署条约(不平等条约)。在谈判期间,欧洲强权会派遣军舰到弱国附近海域。大部分弱国都会因此而屈服,但有时还需要这些军舰作出其他行为,展示自身武力,如开火。在炮舰外交的实践例子中,最著名,又最具争议性的事件是发生在1850年的唐·帕西菲科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一名英籍犹太商人遭到反犹暴徒(包括政府官员之子)袭击,希腊警方却无动于衷,并未采取行动。英国时任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决定派遣皇家海军舰队封锁希腊主要口岸比雷埃夫斯,以迫使希腊政府赔偿帕西菲科的损失。在经历两个月的封锁之后,希腊政府最终屈服,分别向帕西菲科赔偿120,000德拉克马与500英镑。执行炮舰外交的效用,极大地取决于一国投射武力的能力,那些拥有强大海军、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军事基地的国家,如英国,就能独占头筹。炮舰外交是军事征服之外最常用的行为,欧洲强权借此建立贸易伙伴,建立据点,扩展帝国。缺乏资源与技术优势的欧洲强权与其他国家和平建立的关系极不稳定,最后唯有依靠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原材料及海外市场。英国外交及海权思想家詹姆斯·盖布尔爵士在1971年-1994年间出版过一系列有关炮舰外交的本质的著作。他把炮舰外交定义为“运用有限的海军威胁某国,但不发动战争,以取得利益,或保障利益,促进国际冲突,对抗区内外国势力,取得治外法权。”他进一步将炮舰外交的例子分为四类:炮舰外交受到了源自18世纪的、受胡果·格老秀斯De Jure Belli ac Pacis影响的意见反对。在这本著作中,他限制他称之为“temperamenta”的诉诸武力的权力。炮舰外交与防御外交不同,后者是以发展双边主义、多边主义关系为目标,和平地运用资源。军事外交是防御外交的子集,侧重武官及其相关活动。防御外交不包括军事行动,但涵括了其他防御活动,包括国际人员交换,船只、飞机访问,高层会晤,训练及练习,保安区域改革等。炮舰外交被视为一种霸权。进入20世纪10年代后,西奥多·罗斯福的巨棒外交被威廉·霍华德·塔虎脱的金元外交所取代。巨棒被换成美国私人投资“多汁的胡萝卜”。然而,到了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美国仍有运用炮舰外交。当中最著名的事件,要数墨西哥革命的占领韦拉克鲁斯。到了后冷战时期,在美国炮舰外交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仍是海军,因为美国拥有比较强大的海军。美国海军主要舰队经常航往世界各地,影响他国政策。最近较大规模的事件是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与英国首相贝理雅联手,通过部署战斧巡航导弹、E-3空中预警机施加军事压力。“炮舰外交”一词往往由更委婉的“力量投射”所代替。

相关

  • 药物依赖物质依赖(英语:Substance dependence)或称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指需要服用药物才能使日常生活表现正常的强迫行为。出现物质依赖状况后,若突然停止服用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
  •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意大利语: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或译为彼得拉克、佩脫拉克,意大利学者、诗人、和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亦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
  • Hsub2/subSOsub3/sub亚硫酸是化学式为“H2SO3”的无机化合物,实际上是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真正的亚硫酸分子只在气态有发现,液态的尚未观测到。 其对应的正盐为亚硫酸盐,酸式盐为亚硫酸氢盐。根据拉
  • 甲酰甲硫氨酸N-甲酰甲硫氨酸(英语:N-Formylmethionine,简写为fMet)是一种存在于细菌及相关的真核生物细胞器中的蛋白氨基酸。它是氨基酸甲硫氨酸的衍生物,其中一个甲酸基被加到原甲硫氨酸的氨
  • 尤利乌斯·普吕克尤利乌斯·普吕克(德语:Julius Plücker,1801年6月16日-1868年5月22日),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为解析几何作出过许多基础贡献;同时它还是阴极射线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该研究后来
  • 史密森学会史密森尼学会,有时也译作史密松学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mɪθˈsoʊniən/ smith-SOE-nee-ən)是美国一系列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集合组织,其地位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国
  • 入赘入赘又称为招赘、入赘婚,为婚姻模式一种。简单来说,男子如同古代女子出嫁般,成为女方家庭成员,视岳父母为父母。入赘的男子称赘夫、赘婿,俗称为姑爷。在中国,入赘俗称“倒插门”、
  • 雅兹迪教雅兹迪教(库尔德语:Êzidîtî‎/Êzidî‎、阿拉伯文:يزيدي‎/ايزيدي‎),是中东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宗教。雅兹迪教徒可以说是一种族教群体(Ethnoreligious group),但雅兹迪
  • 腓特烈·威廉四世腓特烈·威廉四世(德语: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1795年10月15日-1861年1月2日),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840年至1861年在位。腓特烈·威廉少年时曾在1814年参加解放
  • 2005年 伊兹密尔第二十三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05年8月11日至8月22日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举行,这是土耳其首次主办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该届比赛共设14个大项。*  主办国家/地区(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