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故居

✍ dations ◷ 2025-08-05 19:34:15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上海名人故居,上海明代建筑物,黄浦区建筑物

坐标:31°13′11″N 121°29′25″E / 31.21968°N 121.49035°E / 31.21968; 121.49035

徐光启故居,又称九间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乔家路234-244号,是明朝重臣徐光启的故居。该建筑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1959年5月26日、1983年11月7日,故居被认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故居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栋朱红色木墙的二层小楼。故居大门原在太卿坊,有三进三出式住宅,宅内原有“后乐堂”、“尊训楼”等建筑。徐光启生前,与意大利人龙华民、邓玉涵、罗雅谷、汤若望等一起修历法,因西洋人习惯于居住楼房,徐光启特建九间楼。万历三十六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受徐光启邀请来沪传教,曾寓居于此楼,并在宅西修建简易教堂,是上海最早的天主堂(仅容数十人的中国厅堂式建筑,俗呼小圣堂,后名圣母圣堂。堂中上方有卷篷,下铺方砖,中奉圣母像,左为圣达尼老像,右为圣雷斯像)。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徐光启因父亲去世回故乡守制,当时全国各地饥荒,他在故居桑园和露香园废墟开辟试验田种植福建甘薯,并总结经验编写《甘薯疏》,建议朝廷在全国推广以缓解饥荒。在此基础上,他在这九间楼写出了巨作《农政全书》。清顺治二年,清军南下时,住宅遭到兵火,今保留部分仅是当年徐宅最后一进“后乐堂”的一部分。因仅存后进九间,故称九间楼。

抗日战争期间,因日军空袭,九间楼又被毁去两间,仅存留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七间,建筑面积缩小至685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间楼”内尚有明代古井三口及房内斗拱等饰物。房屋屡经修缮,已失原貌,但主要梁柱仍是明代硬木,卷水云花纹尚存,柱础为覆盆式石基。1956年文物普查时,居住在这幢楼里的徐氏后人,徐朱二媛老太将徐家珍藏的徐光启绢质画像及明代崇祯皇帝赏赐给徐光启的“诰命”两件,捐献给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59年5月26日,故居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有房屋特征已被破坏,徐光启故居成为民居。但硬木梁柱依然完好;柱础、斗拱、替木、楼板仍是明朝材质。1983年11月7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定明徐光启故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全身放射治疗全身放射治疗(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又称全身辐照,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前进行的一种放射疗法。它会对人体全身进行放射治疗,但肺部通常需要使用肺遮罩重点防护,以避
  • 恋尿布恋尿布(英语:diaper fetishism或nappy fetishism)是指在生理上并无排泄上的疾病问题或障碍,却有使用尿布的需求或习惯的现象。现今社会此称现象为恋尿布癖亦或称为尿布主义(Diape
  • 基础研究研究是用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一词常用来描述关于某一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
  • ʈɭ̊˔清卷舌边塞擦音(Voiceless retroflex lateral affricate)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用于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ʈ͜ɭ̊˔⟩。清卷舌边塞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
  • 两瓣趾甲复型小趾甲是在小趾上的一项身体特征,有些人在小趾外侧的长出一片细小的“第六片趾甲”(在中文里常称为小小趾甲、小趾甲分两瓣、瓣状甲)。一般认为这项身体特征多出现在汉族人
  • 孙延龄孙延龄(?-1677年),汉军正红旗人,定南王孔有德部将孙龙之子。孙龙在与南明李定国的作战中阵亡,孙延龄袭二等男兼一等云骑尉,后与孔有德之女、孝庄文皇后养女孔四贞婚配,清廷以此授延龄
  • 作秀公审摆样子公审(show trial),又译作秀公审、作秀审判,是一个对某种高度公开审判的贬义提法。在此种类型的审判中,有明显迹象可以表明司法当局已经提前定了被告人的罪。此审判唯一的目
  • 锺丁先钟丁先(1613年-1672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广东紫金县苏区镇永先村人。明末解元。崇祯十五年(1642年)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次年上京会试,至河南,被李自成所阻,只得返乡。桂王时任
  • 周奇周奇(2000年10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代表作有《老男孩》、《小欢喜》等。2019年,参加湖南卫视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第二季》。20
  • 京房京房,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