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班

✍ dations ◷ 2025-05-16 08:10:34 #两班
两班(韩语:양반/량반)是古代朝鲜贵族阶级,雏形出现在朝鲜三国时代,主要形成于高丽国、朝鲜王朝时期。是古代高丽国和李氏朝鲜的贵族统治阶级与学者官吏。韩国中央研究院引用20世纪统治者日本驻朝鲜统监府(总督府)统计数据,截止到20世纪30年代,一共有1,685个家庭是两班贵族家庭,大部分为在地两班,即使没有做官依然控制所在地区的人口和土地,干涉地方行政。很多贵族家庭有500年或者500年以上贵族历史,大约50%以上的贵族家庭有300年到400年以上贵族历史,只有不到2%的贵族家庭成为贵族不超过一百年。日韩合并之后,很多贵族因为反抗日本统治,遭受统监府没收财产,部分贵族家庭进入中国,部分家庭进入日本。直到二次大战之后,大韩民国归还两班财产,但只限于韩国从日本统治者接收下的土地和财产。朝鲜王朝时期,宗室之外的臣民分为良民和贱民。良民也叫四民,共分成四个阶级。良民中,两班最高:良民之下的为贱民,包括奴婢、娼妓,贱妾(贱民出身的妾)所生子女(不论父亲身份)及其后代。高丽王朝时期如何并不清楚,但李氏朝鲜时期此阶级制度规范非常严格,不同阶级之人不准许通婚,并实施从母法,孩子继承了母亲的阶级。两班也有他们的居住区域,在汉阳自别一部(南村、北村),同时他们也有大量的奴婢在获赐职田上耕作。 朝鲜王朝规定,两班贵族生活来源为朝廷赐予的土地收入。即使不当官员,成为在地两班,也不能从事商业活动,不能种地,不能做手工业,只能研习儒学(朱子学)。但到了朝鲜王朝中后期,一些贫穷的两班为解决生计,也从事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维生(也有些商人籍由买得两班族谱成为两班)。因为两班是支配阶级,因此朝鲜王朝又称两班社会。朝鲜的三国时代,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依靠贵族统治各国。高句丽贵族阶级统治极其强化。新罗时代,新罗结束三国时代,统一朝鲜半岛,建立统一国家。后三国时代,新罗分裂,高句丽、百济的豪族复国,建立后高句丽(泰封国)、后百济,与残破的新罗在历史合称为后三国时代。公元936年,高丽王朝统一后百济和新罗。高丽王朝为后高句丽政变而来的国家,简称高丽。景宗元年(公元976年)正式确立两班制度,吸收高句丽和新罗的制度,将各级官吏分成文班、武班和杂业等,依靠贵族统治国家,分封政变有功之臣,特权世代相传。两班在高丽国时代充分发展。:89武臣政权时期(公元1170年至1270年)大量乡吏变成两班,高丽王朝后期许多译官、内僚也成为两班,使得两班人数大为增加。朝鲜王朝时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身份,强化了两班制度,将中人从两班中分出来,正妻以外所生的子女不属于两班而属于中人。通过科举和荫叙以及联姻得到强化的两班阶级,控制全国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日韩合并之后,宣布两班贵族子弟和平民子弟一起读书学习,取消两班统治国家的特权。“两班”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称高丽时期住在京城东边和西边的贵族的官员。另一种说法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东班),武官排列在西边(西班),之后,两班专指朝会的官员延伸到两班官员的家族及家门:89。高丽时文班叫龙班,武班叫虎班。文班管政治武班管军事。在乡村生活的贵族称乡班。两班子弟如果考中科举的殿试或者经由荫叙:88,可以获得首三品和首三品以上官衔。 只有两班子弟才有资格参加正统科举成为正三品和正三品以上官员。朝鲜科举分为三类:正统科举、杂科科举、武科科举。正统科举产生文武官员,只有两班子弟才可以报考;杂科科举产生医生、农业、林业官员,所有阶层皆可以报考;武科科举产生监狱官员、警察官员、军队较低级别的军官,所有阶层皆可以报考。杂科、武科只能考取四品和四品以下的官吏。荫叙制:两班家庭通过继承身份可以获得三品以上官衔。如果三代以内出现过任意级别的官吏,就自动继承两班。如果三代以内没有出现过官吏,也可以通过和其他两班家庭的婚姻联姻来维持两班的地位,因此两班阶级具世袭的特色。如果三代以内没有出现过官吏,也没有通过和其他两班家庭的婚姻联姻来维持两班的地位,两班地位将会降低,受到对手集团政治势力压迫。

相关

  • 太平省太平省(越南语:Tỉnh Thái Bình/.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奥斯曼土耳其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奥斯曼帝国穆斯林米利特的分支,以往主导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层。与奥斯曼人早期历史的可靠资料缺乏。据一些资料所述,突厥乌古斯人的卡耶部落首领埃尔图鲁尔
  • 牛顿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英语: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施加于物体的外力与物体所呈现出的运动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基础,是英国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所提出的三条
  • 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是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
  • 氧化作用氧化又被称为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是还原剂(被氧化物)与氧化剂(被还原物)之间的氧化数升降。还原剂可借由获得氧,失去氢离子,或者失去电子的过程,使得氧化数上升。 而氧化剂可通过
  • 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英语: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TE),商标名为Dacron、Terylene、Lavsan(苏联时代或俄罗斯)、的确良、涤纶、特丽纶(港澳称的确凉、特丽翎,台湾称达
  • Shirer, William L.威廉·劳伦斯·夏勒(英语:William Lawrence Shirer,1904年2月23日- 1993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国作家、战地记者和历史学家,曾为《芝加哥论坛报》、《国际新闻社》记者,代表作为《第
  • PPARγ1FM6, 1FM9, 1I7I, 1K74, 1KNU, 1NYX, 1PRG, 1RDT, 1WM0, 1ZEO, 1ZGY, 2ATH, 2F4B, 2FVJ, 2G0G, 2G0H, 2GTK, 2HFP, 2HWQ, 2HWR, 2I4J, 2I4P, 2I4Z, 2OM9, 2P4Y, 2POB, 2PRG
  • 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简称巡台御史。为台湾清治时期的1722年-1769年期间,设置于台湾的监察御史。18世纪,台湾行政区划为台湾道,而与其他省道相同,巡台御史通常为满人及汉人各一。监察
  • 幞状云幞状云(学名:Pileus,缩写: pil ),是一种云的附属结构,主要见于浓积云和积雨云顶。幞状云有一定的水平宽度,形似头巾。幞状云往往层叠着出现在积云的顶部并将其穿透,有时也会与其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