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傀儡戏
✍ dations ◷ 2025-02-23 14:37:39 #傀儡戏
木偶戏,又叫木偶剧、傀儡戏、人偶戏,是一种不以真人演出,而以操控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戏剧,有许多种类。根据出土文物与历史资料显示,傀儡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具有表演功能的戏剧。据说古代葬礼中用来殉葬的“俑”,与傀儡戏有直接而深远的关系。《通典》则云:“《窟礌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乐府杂录》以为起于汉高祖被冒顿围于平城,平城正西是冒顿的阏氏把守,谋臣陈平知阏氏爱忌妒,制造了会动的美人木偶来解围。唐代谢观为此作了《汉以木女解平城围赋》。杜佑《笔麈》中的记载:“傀儡子,汉末使用于嘉会,北齐高纬尤好之”,“今俗悬丝而戏,谓之偶人,以手持其末,出其帏帐之上(外)。”“郭郎”与“鲍老”是傀儡戏史中对傀儡的两个称谓。《后山诗话》载宋杨亿《傀儡诗》:“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觉郎当舞袖长。”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提到了4种傀儡:“弄悬丝傀儡(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类是也。”在亚洲不少地区,傀儡戏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驱除邪煞,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驱除邪煞变成民间傀儡戏主要的功能之一。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傀儡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这也是傀儡戏跟其他种类的戏剧非常不同的地方。木偶戏被摄制后,用于电视、电影放映,一般被归入特摄。
相关
- 纵隔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糙皮病糙皮病又称癞皮病,是一种维生素缺乏性疾病,主要诱因是缺乏维生素B3(烟酸)和蛋白质,特别是含必需氨基酸色氨酸的蛋白质。色氨酸能被转化为烟酸,大约60mg色氨酸能被转化成1mg烟酸,过
- 武汉市长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实行共和政体,地方政权裁府留道,州厅并称县。武汉各县成立自治机构参议会。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县参议会,停办自治。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武汉,始建立
- 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西伊比利亚语支西伊比利亚语支(West Iberian)是伊比利亚罗曼语支下属的一个人分支,包括阿拉贡语、西班牙语、拉迪诺语、阿斯图里亚斯-莱昂语、加利西亚-葡萄牙语等语言。西伊比利亚语支在12世
- 波罗的地盾波罗的地盾(或称为芬挪斯堪地盾,Baltic Shield或Fennoscandian Shield)是位于欧洲大陆北部的前寒武纪地质露出区,是欧洲最古老的地质区域之一。波罗的地盾基本分为5个区域—瑞典
- 克里斯托夫·马洛克里斯托弗·马洛(英语:Christopher Marlowe,1564年-1593年5月30日),英国伊丽莎白年代的剧作家、诗人及翻译家,为莎士比亚的同代人物。马洛以写作无韵诗(blank verse)及悲剧闻名,亦有
-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语:পাকিস্তান অধিরাজ্য;乌尔都语:مملکتِ پاکستان),通称巴基斯坦自治领,为一前南亚联邦制独立自治领,1947年印巴分治后建立(另一部
- 欧洲统合欧洲一体化是指欧洲整体或部分地区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统合的历史。现代欧洲统合主要由欧洲联盟和欧洲委员会推动进行。最初提出欧洲统合构想的是理察·尼
- 外省人台湾的外省人族群,是指1945年日治时代结束后至1980年代末期海峡两岸重启交流期间,从中国大陆各省移民至台湾的人士及其后裔。尤其以1949年前后因国共内战随中华民国政府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