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 dations ◷ 2025-07-05 18:17:48 #致良知

致良知,即是指通过自省以实现良知,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创立的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致良知”学说对后世儒家、汉字文化圈都有深远影响。“致良知”是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良知”一词,出自孟子的著作《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而儒家经典《大学》也有“致知在格物”的语句。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认为“至善者,心之本体”。而“心”与“良知”的关系在王阳明《传习录》中有明确描述,是: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出自孟子,但又有进一步的阐发。王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王阳明采纳结合了《大学》中的“致知”思想,遂提出“致良知”之说。当时明朝中叶,传统的程朱理学已走向死板僵化,与科举紧密结合,走向形式化。而理学在理论上没能有大的突破。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新说,是儒家的一大理论创新。“致良知”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论。王阳明虽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但也倡导“良知是虚,功夫是实,知行合一”,说的是在本体上虽无需用功,但认知与实践、功夫与本体应该融会贯通,合为一体。

据王阳明弟子王畿的《刻阳明先生年谱序》记载,王阳明是在谪居贵州龙场极端困苦的环境下提出“致良知”之学的,史称“龙场悟道”:

自幼即有志于圣人之学。盖尝范例于辞章,驰骋于才能,渐渍于老释,已乃折衷于群儒之言,参互演绎,求之有年而未得其要,及居夷三载,动忍增益,始超然有悟于‘良知’之旨。

相关

  • 羊毛甾醇羊毛甾醇(Lanosterol)是一种甾体化合物,分子式C30H50O,动物和真菌合成类固醇的过程中均经过此化合物。而植物的甾体合成则通过环阿屯醇。酶催化下,角鲨烯闭环形成羊毛甾醇,该过程
  • b陈/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557-589/small陈(557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陈朝名称来自陈霸先即位前被封的陈公、陈王,但陈王的封号来源又有二说,一
  • 索比堡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大陆封锁大陆封锁 (法语:blocus continental,英语:continental system)是拿破仑在1806年11月21日在柏林启动的对英国的经济封锁政策,该政策于1814年结束。拿破仑意图使用经济战的手段使英
  • 希尔德贝特一世希尔德贝特一世(法语:Childebert Ier,496年-558年10月13日),法兰克人之王和巴黎国王。他是克洛维一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兰斯。在511年克洛维去世后,克洛维的领地被分给了他和他的
  • 溴化去氧尿苷溴化去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5-bromo-2'-deoxyuridine, BrdU)是一种合成的核苷,他是胸腺嘧啶(thymidine)的类似物。BrDU普遍的使用于侦测活组织中增生细胞的量。BrDU会被
  • 簸箕礁簸箕礁,马来西亚称为细布特礁(Terumbu Siput,一译西布礁),外国文献称为Erica Reef,为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中的一个礁盘,现为马来西亚实际控制,中国称对其拥有主权。簸箕礁呈椭圆形,状如
  • J.C.STAFF株式会社J.C.STAFF(日语:株式会社ジェー·シー·スタッフ,英语:J.C.STAFF Co.,Ltd.)是一家位于日本东京都武藏野市的动画制作公司。成立于1986年。日本动画协会正式会员。该公司
  • 艾维奇蒂姆·贝里林(瑞典语:Tim Bergling,瑞典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
  • 埃尔杰罗·埃利亚 埃尔杰罗·埃利亚(荷兰语:Eljero Elia,1987年2月13日-),是一名荷兰苏里南族裔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目前效力荷甲球会乌德勒支。在效力海牙青年队前,他打了很多业余球会。埃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