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179年-214年夏(农历4月)),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襄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地方上称其“凤雏”,与“卧龙”诸葛亮师出同门与齐名。庞统亦是诸葛亮二姐夫庞山民的堂兄弟,当时俗语有云:“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被南郡太守周瑜任命为功曹,周瑜死后扶送灵柩回江东吊丧,后成为刘备重臣谋士,协助刘备征伐天府之国的四川之地巴蜀,在攻打首府成都附近重要据点支城雒城时被流矢射中身亡,享年36岁。陈寿誉其可比拟为魏国的荀彧和荀攸叔侄。历任耒阳令、治中从事,官至军师中郎将;死后由后主刘禅追封为关内侯,追谥为靖侯。
庞统出身荆州名门,年少时质朴鲁钝,未有人识。叔父庞德公看重他。颍州人司马徽清高雅正,有知人之鉴。庞统弱冠之年(二十岁)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坐在树下,由早谈到夜一起交谈。司马徽甚奇异,称庞统为荆南士人之冠,评他为“盛德”,更赞叹庞德公知人的才能,庞统开始渐有名声。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在南郡争夺战,战胜曹仁后,占领南郡领为太守。庞统在周瑜南郡太守任下,担任功曹。后周瑜病卒,庞统前往江东吊丧,遇到闻名而来的陆绩、顾邵、全琮等。庞统认为全琮:“你好施予、慕贤明,有点像汝南人樊子昭。虽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时的佳话。”又认为:“陆绩有驮马的脚力,而顾邵则有驮牛能负重走远路的能力。”有人便问:“如你所见,陆�较优胜?”庞统解释:“驮马虽厉害,但只能负起一人。但驮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负又岂止一人!”于是顾邵招待庞统留宿,并问道:“你评价过如此多名人,我与你如何?”庞统说:“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教化世俗,荐举人物,我不及你;但论帝王的秘策,揽、倚、伏的精要,我则较有利。)”
众人受到庞统点评后都十分满意,更与他结为朋友,说道:“当天下太平时,一定与您谈尽四海之士。”
刘备督管荆州后,用庞统为耒阳令,但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引荐并加以说话:“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诸葛亮亦加以推荐,使刘备再任用他,任治中从事。其待遇与诸葛亮差不多,后同升为军师中郎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描述庞统任耒阳县令,张飞去监视期间,庞统就将百余日所累积的公务全按部处理。这事件的蓝本就是在《三国志·蜀志十一·杨洪传》裴注引陈寿另一著作《益部耆旧传杂记》里的何祗。
之后跟随刘备进入川蜀,并提出直接杀害刘璋,大军征伐川蜀方案,但刘备不从。后来刘备与刘璋决裂,庞统再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更认为:“若是还沈吟不做行动,大军即将受困,不可再等了。”刘备认为上策过急,下策又太缓,故依采取中策而行。先斩杨怀、高沛,夺取白水关确保畅通回荆州之路,又进据涪城,再攻成都,所向披靡。
当大军经过涪城时,刘备设宴款待众人,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的宴会,真是乐事。”但庞统责备:“攻打别人的领土,还在饮酒作乐,此非仁者的兵法。”道破刘备的野心,当时酒醉的刘备愤怒地说:“当年周朝武王克殷,既唱歌,又跳舞,难道他不是仁者?你说话不当,赶快离开!”于是庞统离席引退。
后来,刘备感到悔意,请庞统还席,庞统便回到坐位。不过,庞统没有多谢刘备请他回来,却自己在饮食,神色自若。刘备问他说:“你认为刚才是何人的过失?”庞统答道:“是君臣皆错。”刘备大笑,继续宴乐。
刘备调遣荆州援军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逆江而上率军攻克白帝、江州、江阳。刘备进攻雒城时,庞统率军攻城,不幸被守军的流矢射中而身亡,年仅36岁。刘备为之痛惜、流泪,诸葛亮也亲自前往拜祭,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更升其父为谏议大夫。后追赐关内侯,260年九月,追谥为靖侯。
庞统年少时显得比较纯朴鲁钝。爱结交朋友,朋友众多。他也认定仁的重要,有急才,于涪城上谏时可见到。
甚有修养,评价他人时会夸大赞美别人的优点,有人对此好奇便问他,庞统回答道:“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大意是想通过赞美人去鼓励、指导世人向善。
《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与史书上的庞统有所不同。《演义》中描写庞统容貌丑陋,在赤壁之战时受周瑜之托而向曹操献连环计,曹操因此将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刘备入蜀后,在庞统的辅佐下夺取涪城,斩了泠苞之后,与庞统分兵进取雒城;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请求换乘刘备座骑白马--的卢,并自告奋勇担任前军,行至一地势逼窄之山谷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呼此乃上天赐予之最佳墓地,遂遭埋伏于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