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系列条目
太公望(?-?),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军师。史册记载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吕尚、吕望、吕涓、吕牙,别称有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师尚父,庙号文祖甲齐公,又被追封为武成王、昭烈武成王。太公望辅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于齐国,是姜齐的始祖,也因其战功,被后代视为武圣、兵家之圣,唐初起设置武成王庙,主祀姜尚,仪典与文庙相同。
民间传说称太公望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
太公望是殷商末年东海上人,其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依《水经注》,太公出生于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依《博物记》,太公出生于东海县(今山东省日照市)。周文王拜太公为师。周文王曾对姜尚说:“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称姜尚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太公为师,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败商军于牧野。《诗经·大雅·大明》中赞此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因辅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时为了讨伐东夷,姜尚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是齐国的始祖。
太公活跃于前11世纪,生卒年众说纷纭,其生年史料无载,卒年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太公卒于周成王年代,大致卒约为前1026年,即103岁,《史记》记载太公卒有百余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吕光以太公为祖先,加上庙号始祖。
谯周说,太公不得殷商所赏,行年七十岁,还在朝歌以屠牛为业、又在孟津开酒馆,七十几个诸侯经过,但无人赏识。一说是过了七年多,但无人赏识。
据民间传说,太公至渭水钓鱼,希望能遇见明主。据说姜尚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丝钓鱼。三个月后,周文王出巡至渭水边时发现八十多岁的姜尚。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道:“鱼钩应该要是弯的,为什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姜尚对曰:“我要钓的鱼,是自愿上钩的,我不必用弯的鱼钩来强迫鱼。愿意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罢。”周文王马上领悟,这是双关语,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殷纣暴虐,民不聊生,我将要振兴世道,请先生担任我的老师。”姜尚应允。周文王当场拜姜尚为太师,请姜尚上车,屏退车夫,亲自拉车将姜尚请回,路程约八百步,姜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载。虽然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虚构,它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源于此。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尚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尚是一个阐教的老仙人,七旬时奉元始天尊之命,骑着四不像,带着神器打神鞭及杏黄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执行封神的计划,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击落有修为的神仙。杏黄旗全名为中央戊己杏黄旗,以大地之力护身。
太公在钓鱼时遇见周文王姬昌,两人相谈甚欢,由于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预言“圣人将现,周得以兴”,所以姜尚又通称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后,姜尚便致力于辅佐文王,文王死后,姜尚继续辅佐继位的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并率兵讨伐商朝,漫长的战斗中姜尚面临了七次死亡,三次灾厄,但最终平安无事,成功让武王一统江山。姜尚也将战斗中阵亡的英雄义士们,册封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于小说与民间传说的风行,受人奉为神明。有时会以色纸,上书“姜太公至此”贴于家门等处,以求避邪消灾。
子女
周 → 秦 | 吴 | 姜齐 → 田齐 | 鲁 | 燕 | 蔡 | 曹 | 陈 | 杞 | 卫 | 宋 | 晋 → 赵 / 魏 / 韩 | 楚 | 越 | 郑 | 滕 | 许 | 薛 | 邾 | 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