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

✍ dations ◷ 2025-08-13 04:20:14 #印度裔
西马 (马来西亚印度人(也称为马来西亚印度裔;马来语:Orang India Malaysia),是移居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的称呼。马来西亚印度裔大多是在英属马来亚时期从印度移居马来半岛,这可能是印度人第一波往东南亚迁徙的时期──阿育王对卡林加的南征和之后沙摩陀罗·笈多对东南亚各地的入侵,势力远及爪哇和马来半岛──从此开始,有印度人移居于此。如今,印度裔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人口规模在马来人和马来西亚华人之后。马来西亚是最多印度人聚居海外的国家之一,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7%。印度裔有大量专业人士,尤其在医学领域表现卓著,超越其人口比例。根据1984年调查,印度裔医疗专业人员占国家人口的38%。尽管如此,印度裔在马来西亚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穷人口。1786年至1824年海峡殖民时期,英国征服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逐步引入印度劳工,当中包括商人,警察,园丘工人和殖民士兵。除此之外,还有大部分印度人因熟练英语,移民到英国殖民地工作。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凯加耐工头为了招募廉价劳工开拓园丘,大量引进印度人。凯加耐工头制度(英语:Kangani System)于20世纪初废除后,有些印度人还自费进来马来亚。这些移民工人主要是泰米尔人(约80%),其次是泰卢固人,马拉亚利人以及来自印度北部的其他族群。移民工人主要是成年男性,家人留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随着移民流入,独立前的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印度人口大幅增加。早在1901年,海峡殖民地和马来联邦的印度人口约为12万人。到1931年,马来亚和新加坡有64万印度人,当年在雪兰莪州的印度人数甚至超过当地的马来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印度男女作为印度国民军的一部分前往缅甸而估计成千上万人战亡。结果至1957年,印度人口只增至82万人。印度移民是国家在独立之前人口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但随着英国政府机构和公司撤离,公务员和种植业白领阶层也离开,印度人口出现负成长。之后就像马来西亚华人一样,除了出生率降低,一部分人为了寻求更好的教育和经济机会前往新加坡,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导致印度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比例继续下降。 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7%(约200万人),在新加坡约占9%(45万人)。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也有少数印度人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从事各行各业,包括建筑工程,餐馆,科技,教学和金融。许多印度人在新加坡永久居住,占新加坡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非熟练劳动工人主要在印度餐馆工作。 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外国人也与当地印度人结成配偶。马来西亚印度人使用马来语、英语,及其他印度语言,下表为截止2016年,马来西亚印度人的民族、语言组成。马来西亚印度人的经济状况不同,财富分配不均衡。虽然许多马来西亚印度裔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也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在马来西亚的医疗和法律领域中有许多印度裔,马来西亚大部分英语教师也由印度裔担任。传统上,法律和医学一直是印度裔的首选职业,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马来西亚印度人正在尝试进入其他领域,如工程,金融和创业。 Ananda Krishnan 和安东尼·弗朗西斯·费南德斯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印度裔富豪。淡米尔小学由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资助,使用泰米尔语作为教学语言,而马来语和英语则为强制性教学科目。印度国民大会党(MIC)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印度政党,也是国民阵线的主要成员之一。希望联盟的成员公阵党(PKR)和民主行动党(DAP)为多元种族政党,拥有印度党员,在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有16名印度人当选下议院议员,创史上最多印度人入选议会的记录。兴权会(Hindraf)成立于2007年,旨在解决对马来西亚印度人的种族歧视,同年在吉隆坡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集会后被禁止,目前是希望联盟政府的盟友。马来西亚印度社区目前有4名部长和1名副部长。Astro卫星电视提供几台淡米尔电视频道。Astro Vaanavil和马来西亚国有电视频道RTM TV2都有淡米尔语的节目播出。印度传媒在马来西亚的频道包含Sun TV、Jaya TV和ChuttiTV。Thanga Thirai为淡米尔电影频道,马来西亚印度社区是淡米尔电影业淡米尔电影业(可莱坞)(英语:Kollywood)取景的重要市场。马来西亚印度人也为马来西亚主流娱乐业做出了贡献。印度淡米尔古典舞蹈婆罗多舞是淡米尔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马来西亚很受欢迎。Ramli Ibrahim和Mavin Khoo是两位非印度裔马来西亚人,他们两位是世界知名的印度古典舞蹈婆罗多舞表演者。印度文化对马来西亚料理有深远影响。对马来西亚的传统料理的马来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咖喱在马来西亚受到欢迎。印度料理餐馆受到来自各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马来西亚人好评。印度餐馆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人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观看电视足球赛现场转播的首选场所。嘛嘛档为印裔淡米尔裔穆斯林所经营的餐馆。印度煎饼、扁担饭(英语:Nasi kandar)、美极炒面(英语:Maggi Goreng)和鲜鱼印式沙拉(英语:Pasembur)是马来西亚独有的印度料理。扁担饭(英语:Nasi kandar)为淡米尔裔穆斯林餐馆的独特料理,其做法不外传。由于马来西亚印度人大多为来自南印度的泰米尔人,马来西亚的印度菜主要为南印度料理,而不像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印度菜倾向于北印度料理。然而一些北印度料理的菜肴如印度烤鸡和馕在马来西亚的印度餐馆也很常见。在马来西亚印度泰米尔裔家庭 ,阿榜糕为最常食用的早餐菜肴。印度餐馆贩售的羊肉(山羊肉)手抓蕉叶饭是非常受欢迎的,以羊肉作为主菜,并佐以各种(咖喱浓汁)酱料和蔬菜。主要由泰米尔人组成的马来西亚印度裔社群主要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和佛教在公元前二世纪从印度次大陆传播到马来半岛,出现了受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国古吉打、三佛齐和朱罗王朝。早期的印度人通过婚姻和马来世界的马来人结合。后来印度教势力衰弱消失,逐渐被伊斯兰教所取代。印度教为最多泰米尔人信仰的宗教,由印度和斯里兰卡移居马来西亚的泰米尔人大部分信仰印度教。锡克教主要由旁遮普人所信仰。基督宗教由少数泰米尔人信仰。在马来西亚,绝大多数印度裔基督徒属于天主教、圣公会、卫理会、路德会和福音派。马来人与泰米尔人的贸易早于伊斯兰教创立时期(公元570-632年),或伊斯兰教创立时期。印度尼西亚人和马来人最初通过古吉拉特商人接触到伊斯兰教,并由借由阿拉伯商人进一步发展。印度裔穆斯林社群大多数融入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社群中。印裔穆斯林和马来人社群之间的同化和通婚比率相当高。在马来西亚,泰米尔穆斯林经常被称为“嘛嘛(马来语:Mamak)”,而马拉雅拉姆穆斯林被称为“Kakas”或“Malabaris”。黑风洞吉隆坡的马里安曼兴都庙槟城威中县大山脚大山脚圣安纳教堂槟城乔治市甲必丹吉灵清真寺斗湖Thirumurugan 印度教寺庙马来西亚最大的印度节日之一是大宝森节,时间为淡米尔历的“泰月”(第十个月)满月时举行,时间在公历的一月或二月。在乔治市、怡保和吉隆坡的印度寺庙中以盛大的活动庆祝三天。排灯节,俗称“光明节”,是印度裔社群所庆祝的另一个重要的印度教节日。马来西亚印度基督徒庆祝基督宗教节日包含复活节、圣诞节和诸圣节(主要由公教基督徒庆祝)。印度穆斯林则会过斋戒月、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现代马来西亚文化以及传统的马来文化都可以看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印度文化的传播通过以下例子来证明:在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土圣诞岛有来自马来西亚的印度裔移民社群,他们通常归类为印度裔澳大利亚人(英语:Indian Australians),并和同样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及欧裔澳大利亚人聚居在一起。虽然马来西亚印度人的平均收入超过马来西亚人的平均收入,但仍有大部分贫困人口,其中40%的印度裔据称仍然处于所得最低层。尽管其贫困人口有所需求,也不得享有为土著保留的特权和扶佐计划。印度社会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由于伊斯兰教日益提升,印度人和马来人之间发生的宗教冲突,例如2001年的甘榜棉兰骚乱,以及2007年兴权会对种族歧视和寺庙拆除的集体抗议活动。这些因素一部分导致许多高技能的马来西亚印度人移居海外,2017年的调查发现42%完成中学或大学教育的印度裔想要移民。

相关

  • 北美洲北亚ç¾åˆ©åŠ æ´²ï¼ˆè‹±è¯­ï¼šNorth America;字æºï¼šäºšç¾åˆ©å“¥Â·ç»´æ–¯æ™®è¥¿ï¼‰ï¼Œç®
  • 领土扩张美利坚殖民地,又称美国海外属地或美国属地,是指美国除了联邦州与华盛顿特区以外的所有地,它们之间与美国的关系各有不同。阿拉斯加与夏威夷最终成为美国联邦的一州。而现在的美
  •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麻省总医院(英文: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缩写:Mass General或MGH)为一所坐落于波士顿的综合型医院。其为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最古老且最具规模的医院,并是哈佛大学最大型的
  • 虔婆老鸨(鸨,音:Bǎo),又称鸨母、虔婆、龟婆,是妓院的实际经营者,或妓女的经纪人,一般指女性;男性则称龟公、龟头、皮条客。其中的老代表熟练之人,鸨为会走不会飞之鸟,在中国古代象征淫贱。
  • 瑞博西利瑞博西利(英语:Ribociclib)商品名击癌利(KISQALI)是一种CDK4/6抑制剂类型的乳腺癌药物,由Astex和诺华制药研发。可使用的对象为:贺尔蒙接受体阳性、HER2阴性患者,以及停经后晚期乳腺
  • 里查·塞拉里查·塞拉(英语:Richard Serra,1939年11月2日-),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录影艺术家,以用金属板组合而成的大型作品闻名。塞拉同时也参与了“Process Art”运动。塞拉出生于美国加州
  • 李荣春李荣春(1914年-1994年1月31日),宜兰县头城镇人,台湾小说家,曾经创作《祖国与同胞》作品。李荣春1914年出生于宜兰厅头城,15岁毕业于头城公学校。隔年他进入私塾学习汉语并且自修学
  • 骨科医院及住宅骨科医院及住宅为台北市中正区的古迹,其在日治时期时为日人所开设的骨科诊所与住宅,在二战后作为公务人员宿舍并使用至今。此建筑建于台湾日治时期,并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日人开
  • CVL-26 蒙特利号蒙特利号航空母舰(CVL-26)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独立级航空母舰的五号舰。她是美军第三艘以蒙特利为名的军舰,纪念美墨战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战役。蒙特利号在
  • 莱曼·弗兰克·鲍姆李曼·弗兰克·鲍姆(英语:Lyman Frank Baum,1856年5月15日-1919年5月6日),又译为富兰克·鲍姆,是个美国作家、演员、报纸编辑,也曾是独立电影的电影监制。《绿野仙踪》(The Wonder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