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坛 (首尔)

✍ dations ◷ 2025-04-04 11:32:54 #东亚传统祭祀建筑物,朝鲜文化,首尔建筑物,朝鲜王朝建筑,大韩民国指定史迹,首尔旅游景点

圜丘坛(圆丘坛),又称祭天坛,是朝鲜半岛君主祭天的祭坛,位于韩国首尔,性质与中国的天坛相似。首尔的祭天坛在设计布局上与北京天坛非常相似,有与祈年殿、圜丘坛(환구단)、皇穹宇(황궁우)等类似的建筑。1967年7月15日,祭天坛被列为韩国的历史遗址157号。

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高句丽和东濊在朝鲜三国时代和前三国时期就举行十月祭天仪式。到高丽王朝时期,高丽成宗是第一个举行祭天仪式的高丽君主,并将祭天仪式规范化。这些祭天仪式主要是祈求农业丰收。高丽的祭天仪式在高丽后期被终止。朝鲜王朝时期,朝鲜世祖复兴了祭天仪式。但是由于祭天是天子的行为,在世祖继位的第10年,祭天仪式因为来自明朝皇帝的压力而停止。1897年,高宗称帝建立大韩帝国后,祭天仪式再次被复兴。

祭天坛1897年建于首尔南山和北汉山之间的风水宝地。祭天坛的外观被设计成太阳和月亮的形状。祭天坛的祭坛是一个由花岗岩建成的三层建筑。在祭坛的正上方是一个黄色圆锥形屋顶建筑。1913年,祭天坛被日本人拆除。不过祭天坛的主殿、祭坛、3个由龙支撑的鼓和祭天坛的大门被保留了下来。

2002年,祭天坛的祭坛仪式在韩国被复兴,作为韩国文化遗产每年举行一次。

祭天坛 皇穹宇

皇穹宇 栏干

石造大门

石造大门 阶梯

圜丘坛 石鼓

圜丘坛 正门

相关

  • 雨夹雪雨夹雪(sleet),又称作霙(汉语拼音:yīng,注音:ㄧㄥ,音同“英”)、夹冰丸,是雪和雨一同降下的现象。与液态的冻雨不同,以及与颗粒坚硬的冰珠不同,雨夹雪降下的颗粒柔软,呈半透明。由于雪花
  • 镫骨镫骨(stapes /ˈsteɪpiːz/、stirrup)是中耳的一块听小骨,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这块骨头形如马镫,贴在卵圆窗上,负责将声波震动由此处传送至内耳。镫骨是人体最小且最轻的
  • 放射辐射在物理学上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在真空或介质中传送。包含:辐射之能量会从辐射源往外向所有方向直线放射。一般依其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
  • 分子束分子束是一种以移动速度近乎相同且极少相互碰撞颗粒(原子、自由基、分子或离子)组成的波束,一种气体在较高的压力下膨胀以通过一个小孔进入压力较低的腔室内而形成分子束。分子
  • 符淙斌符淙斌(1939年10月14日-),上海人,中国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主任,“973”项目“中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
  • 蛴螬幼体或称幼生是指两栖类、昆虫、刺丝胞动物在变态为蛹或成体之前的状态。例如:蝌蚪、面包虫、毛虫。根据不同的变态模式,昆虫幼体亦被冠以不同称呼,如:幼虫(完全变态)如蝴蝶、蜜蜂
  • 江海区江海区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的中部偏西。总面积为107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为17.25万。明、清时期,今江海区域地归新会县潮连司辖。民国期间,除江南一带一度
  • 亚利桑那州历史首批印第安人在公元前16000年与公元前10000年之间到达现在的亚利桑那州所在地区。有记载的亚利桑那州历史开始于1539年,方济各会修道士Marcos de Niza在该地区探险。1810年墨
  • 国家情报院国家情报院(韩语:국가정보원),简称国情院(국정원,NIS),是大韩民国的情报及国家安全机关。韩国情报院前身为中央情报部(中情部,KCIA,1961年-1980年)和国家安全企划部(安企部,ANSP,1980年-1998
  • 阿伯丁郡阿伯丁郡(英语:Aberdeenshire)位于苏格兰东北部,气候严寒。现时的阿伯丁郡地界还包括了过去的其他两个郡。虽然郡议会位于阿伯丁市内,但其范围不包括阿伯丁市,是苏格兰唯一议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