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盟历史

✍ dations ◷ 2025-06-28 21:22:27 #欧盟历史

欧洲联盟是一个涵盖大部分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实体。其成立是以数个条约为基础。欧盟经历多次扩张,从原来的6个成员国扩展到现今的28个成员国。

欧盟的起源可追溯至后二战时代,特别是1951年依据舒曼计划在巴黎创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是根据《罗马条约》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两个共同体都在1993年并入欧洲联盟。

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欧洲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而王朝联盟(Dynastic union)则是统一欧洲领土的和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数的国家联盟,如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战争带来的破坏,让许多人开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欧洲统合,知名人士有威廉·宾(William Penn)、Abbot Charles de Saint-Pierre、维克多·雨果、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 和朱塞佩·马志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伤亡使得这些想法在西欧逐渐茁壮,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才开始采取实际手段。但在俄罗斯,或许是坚持其共产主义的政治思想,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并未带起与西欧各国同样的看法。

国际泛欧联盟是世界大战时期和开始宣扬欧盟思想之间的代表性组织。

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奥辛维兹大屠杀等事件证明战争与极端主义的可怕。特别是核武器的问世,使得世人希望能避免过去的错误,避免战争。另外,西欧国家再也无法巩固他们原有的列强地位,使得让世界上出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对立的超级强权。

为了确保德国不会再次威胁到和平,德国部分重工业遭到拆除,煤炭开采区被隔离(萨尔、西里西亚)或由国际控管(鲁尔区)。

随着丘吉尔在1946年所提出的“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及其他人士的类似声明不断提出,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泛欧组织。隔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整合欧洲煤钢工业的共同体,这两项产品是军事武器的必要原件。(参见:舒曼计划)

以该演讲为基础,法国、意大利、比荷卢三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西德签署《巴黎条约》,隔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接管鲁尔区的管理权 并取消部分德国工业生产的限制。它也催生最早的机构,像是最高总署(High Authority,现在的欧盟委员会)和共同议会(Common Assembly,现在的欧洲议会)。这两个机构的首位主席是让·莫内和保罗-亨利·斯巴克。

在防御(欧洲防卫共同体,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和政治(欧洲政治共同体,European Political Community)共同体成立失败之后,各国领导人召开墨西拿会议(Messina Conference),成立斯巴克委员会(Spaak Committee),并发表斯巴克报告(Spaak report)。1956年5月29至30日召开的威尼斯会议(Venice Conference)承认该报告,并决议组织一个“政府间会议”(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共同市场与原子能共同体政府间会议”(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the Common Market and Euratom)将焦点放在经济统合,并促成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虽然这两个新的共同体与欧洲煤钢共同体享有一样的法院及共同议会,但双方是互相独立的。新共同体的行政机构称为“委员会”(Commission),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最高总署”作区隔。欧洲经济共同体由华特·哈尔斯坦(Walter Hallstein)担任主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领导人则为路易斯·阿曼德(Louis Armand)。前者将发展会员国间的关税同盟,后者将整合核能部门。

1960年代,法国试图限制超国家权力,并拒绝英国成为会员国,使得紧张情势逐渐浮现。然而,1965年,各国达成协议合并三大共同体,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并在1967年7月1日正式生效,成立欧洲各大共同体。 吉恩·瑞伊(Jean Rey)主持合并后的第一届委员会。

经过多次协商、法国总统的改选,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包括直布罗陀)在1973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洲各大共同体。这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张。

1979年,欧洲议会举行第一次直接普选,选出410位议员。随后这些议员选出第一位女性欧洲议会议长西蒙娜·韦伊(Simone Veil)。

1981年1月1日,在六年前就提出申请的希腊成为会员国。1985年,自丹麦获得地方自治权的格陵兰投票脱离共同体。西班牙与葡萄牙(1977年申请)在1986年1月1日第三次扩张成为会员国。

1986年,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正式通过欧盟旗帜的采用。1986年2月,领导人签署《单一欧洲法案》。其内容论及机构改革,包括扩展共同体权利(特别是外交政策)。该法案是完成单一市场的重要要件,并在198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土耳其在1987年申请加入共同体,成为申请期最长的一个国家。1989年,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铁幕落幕。两德统一,也打开东欧集团通往共同体的门(哥本哈根标准)。

随着新一波的扩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1992年2月7日签署成立欧洲联盟,并在隔年正式生效。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创立欧洲联盟及包含外交、内政和欧洲共同体的欧盟三支柱。 199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社会主义团体维持其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执委会提议雅克·桑特担任执委会主席,但其实他被视为第二选择。议会勉强批准桑特的任命案,但他所领导的执委会则获得强力的支持(416票赞成、103票反对)。

1994年3月30日,奥地利、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入盟协商完成。各国举行公民投票,除了挪威以外,其他各国均通过加入欧盟的提案。然而,挪威与冰岛、列支敦士登等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在1994年1月1日加入欧洲经济区。瑞士曾计划加入欧洲经济区,但遭到公民投票否决。隔年,申根公约正式生效,到1996年年底已扩展到近乎全欧盟会员国。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暨货币联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进入第二阶段,成立欧洲货币管理局,1998年一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欧元开始运作,2002年1月1日,硬币与纸币开始流通,完全代替旧有货币。

90年代,巴尔干地区的冲突给予欧盟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强大的动力。欧盟在冲突之初未能及时反应,而联合国维和部队无法阻止欧洲在二战之后最大伤亡、发生于波斯尼亚和赫塞哥维纳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最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介入战争,迫使双方坐上谈判桌。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的局势使得欧盟发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声明,并迫使北约介入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相较于波斯尼亚冲突,这次欧盟更为积极,之前的失败使得欧盟希望在外交事务上更有效力。 欧盟早期的外交经验显现在1999年5月1日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以及1997年西欧联盟领导人所发表,关于欧盟及北约两组织所扮演的角色的宣言。 之后,《尼斯条约》加强高级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与外交政策的合作。

1999年3月,爆发预算危机。议会拒绝批准执委会所提出的预算案,理由是执委会财政管理不当、欺骗及裙带关系。议会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果在1999年3月15日发表,内容大力抨击执委会。原来唯一表态支持的主流政党欧洲社会党决定不再支持,并与议会准备罢免执委会。在报告出炉的当天傍晚,欧盟委员会宣布总辞。 该危机严重损害欧盟委员会面对全球危机的立场,而欧洲理事会也逐渐不信任执委会。欧洲怀疑主义在后德洛尔时代更加根深蒂固,理事会与议会也在之后几年不断质疑执委会的立场。 很快地,继任的执委会成立反欺诈部门OLAF。

1999年议会选举,欧洲人民党挤下社会党成为第一大党,罗马诺·普罗迪所率领的新任执委会成立反欺诈部门OLAF。在《阿姆斯特丹条约》赋予的新权力下,部分人士称普罗迪为“欧洲第一任首相”。 6月4日,哈维尔·索拉纳被任命为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它也被部分人视为欧洲第一任外交部长。 《尼斯条约》在2001年2月26日签订,隔年2月1日正式生效,开始起草欧盟宪法。《尼斯条约》在2004年扩张之前完成最后的准备阶段。

2004年6月10日至13日,25个会员国参与史上最大的跨国选举(世界第二大的民主选举)。这次议会选举是欧洲人民党-欧洲民主派的第二次胜利。同时这场选举也出现最低的投票率(45.5%),是第二次低于50%。

2004年7月22日,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被新议会任命为下届执委会主席。不过他所率领的25名新任委员立刻面对艰难的困境。议会反对他所提出的部分委员名单,使得巴罗佐必须撤回名单重新提案。因此普罗迪团队必须延长任期至11月22日,新任委员名单正式批准为止。

《欧盟宪法》于2004年10月28日签署。虽然议会先批准该条约,但一些国家在2005年举行该议题的公民投票。西班牙是第一个公民投票的国家,支持率高达77%。但法国的投票结果却造成条约推行的阻碍,以反对率58%否决批准《欧盟宪法》。不久之后,荷兰的投票结果与法国相同,以61%的反对率遭到否决。这两次结果几乎中止条约的推行。虽然卢森堡的投票以57%的支持率通过批准,但并未改变当时的处境。领导人宣布将深思投票结果,进入“思考期”。

2007年,领导人正式结束“思考期”,并在3月25日签订《柏林宣言》(《罗马条约》50周年)。该宣言是为寻找新体制提供新的动力。 同年,欧洲理事会同意撤销宪法,但宪法中大部分的变革将保留在修订条约中。2007年12月13日,《里斯本条约》签署,并打算在2008年结束前批准,在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不同于宪法,《里斯本条约》将只有爱尔兰举行公民投票。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的投票结果显示有53%的民众不同意批准《里斯本条约》。2009年10月2日,爱尔兰又以超过60%的赞成票,通过《里斯本条约》。至此,《里斯本条约》已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获得通过。

2007年1月1日,欧盟第五次扩张,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因此,议会将新增53位议员,执委会增加两个职位。罗马尼亚委员的职位名称为欧洲执委会多语委员(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Multilingualism),遭到部分人士批评太过狭隘。

同天,斯洛文尼亚开始使用欧元,但立陶宛等其他国家因通货膨胀而拒绝。 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在2008年1月1日开始使用欧元。 斯洛伐克在2009年1月1日成为欧元区第16个会员国。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2012年2月下旬,法国正式宣布停止流通原有本土货币法郎,在全法国境内统一流通欧元。2015年1月1日,立陶宛加入欧元区 。 截至2018年7月31日,欧元区有19个成员国。

冰岛在2009年首次申请加入欧盟,但在2015年3月12日,宣布撤回申请,放弃加入欧盟。

相关

  • 蛋白质水解剂蛋白酶解或蛋白水解(英语:Proteolysis)是指蛋白质降解为较小的多肽或氨基酸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水解的都是肽键,且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常用蛋白酶解。但也可能发生分子内
  • 导热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向低温部分转移的过程,是 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传递振动能的结果。各种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不同,传导性能好的,如金属,还包括了自由电子的移动,所以传热速度快,可
  • 国籍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一个国家国民的法律资格,也是国家实行外交保护的依据。各国将国籍作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是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开始的。《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五条规定:“人
  • 芋头角芋角是用芋泥作皮,将猪瘦肉、虾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馅,包制成角形,下锅油炸而成。炸成后呈金黄色,表层小眼密布,形状仿如蜂巢。芋角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少许肉汁,吃起来外酥脆松软
  • 黄巢黄巢(835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时人。初为盐帮首领,售私盐为业,后成民变军首领,曾自立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史称黄巢之乱。黄巢退
  • 黄酱黄酱,用黄豆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添加各种香料,呈粘稠状态的调味品,是中国菜的主要调料。黄酱可以用于烹调菜肴,也可以直接佐餐,例如北京的风味小吃“炸酱面”,就是用炸香的黄酱拌煮
  •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简称拉姆齐增长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经济增长模型。模型主要基于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的研究,并由大卫·卡斯(David Cass)和佳林·库普曼斯作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SARS-CoV-2(病毒)国际运输本条目记录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为防控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出入境限制,对航空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旅客数量的显着
  • 南部-比利牛斯南部-比利牛斯(法语:Midi-Pyrénées)是位于法国南部的一个旧大区,南与西班牙及安道尔接壤。面积45,349km²,人口2,551,687。下辖阿列日省(09)、阿韦龙省(12)、上加龙省(31)、热尔省(32)
  • 囊尾蚴囊尾蚴(Cysticercus)指的是带绦虫属动物的幼虫,可以导致囊虫病。囊尾蚴发现于17世纪晚期。囊尾蚴的中间宿主为猪、牛、羊等动物,囊尾蚴寄生于这些动物的肌肉中,并通过食物传播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