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瓜分波兰

✍ dations ◷ 2025-08-05 20:17:30 #波兰历史

第三次瓜分波兰(英语:Third Partition of Poland),发生于1795年,是连续瓜分波兰事件中的最后一次。波兰于立陶宛联邦的土地被普鲁士、奥地利帝国及俄罗斯帝国所瓜分,结束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家主权,直至1918年。

瓜分国间约定要将波兰的名称,消失于历史以及他们各自的百科全书,以遏制波兰社会的异议和民族情绪。当这些资料或法律文书需提及波兰或波兰人民时,常以波兰各具历史性地区的名称来取代,如马索维亚(Masovia)等。这种刻意的模糊化,引发波兰各地多次的起义事件。

第三次瓜分和瓜分本身,在现代波兰、学术圈和公共谈论时,仍是个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在提到波兰和俄罗斯的关系时,俄罗斯是历次瓜分波兰的最大受益者,最后波兰在1918年独立。

相关

  • 达雷尔·伊萨达雷尔·伊萨(Darrell Issa;1953年11月1日-)是美国的一位政治人物。2013年至2019年间,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第49选举区选出的美国众议院议员。他的党籍是共和党。伊萨曾经是一位商人
  • 巴西航天局巴西航天局(葡萄牙语:a Agência Espacial Brasileira (AEB))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的公共航天机构。1994年2月10日正式组建,隶属巴西政府下的科学技术与创新部(o Ministério da Ciê
  • 艾伯特·沙茨艾伯特·沙茨(1920年2月2日-2005年1月17日)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之一。在过去这个发现通常被单独归功于沙茨的导师赛尔曼·A·瓦克斯曼。沙茨生于康涅狄格州诺威奇,父母分别是
  • 尾索动物亚门见内文被囊动物亚门(学名:Tunicata),旧称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本纲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表面披有一层棕褐色植物性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亦称《塔城议定书》、《塔城界约》,是俄罗斯帝国与清朝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今由于苏联解体,全境归属于中亚国家。这地
  • 生质酒精燃料乙醇(英语:Ethanol fuel),也称乙醇燃料,又称生质酒精,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运输业的生物燃料。它和酒精饮料中的乙醇是同一类型的醇类。燃料乙醇由富含糖类物质的农作物酿制产生,可
  • 北京奥运会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于8月9日至8月24日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本届的篮球赛事设男子和女子篮球赛两个小项,会产生两枚金牌。2006年9月23日,国际篮联公布出本届
  • 陈 田陈田(1855年-?),字松珊,贵州省贵阳府贵筑县(今贵州省贵阳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次年,任国史馆协
  • 第3舰队美国第三舰队(United States Third Fleet)是美国海军六大舰队之一。辖区范围在东部及北太平洋海域一带面积约五千万平方公里(包含白令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及部分北极),司令
  • 鹅喉羚鹅喉羚,又名羚羊,黄羊,或长尾黄羊,是一种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鹅喉羚是中等体型的动物,体长约1~1.2米,肩高70多厘米,尾长15~18厘米;成羊体重约20--40公斤;颈细长,尾短,四肢细长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