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 dations ◷ 2025-04-09 23:01:57 #反腐败,联合国公约和盟约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首个用于打击国际腐败犯罪的法律文件。反腐公约于2003年12月9日至11日在墨西哥南部城市梅里达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反腐败高级别政治会议上开始供各国签署。根据规定,该公约将在第30个签署国批准后第90天生效。截至到2007年初,已有83个国家批准了此公约。

《反腐公约》草案于2003年10月1日在维也纳会议上确定并核准,并于同年10月31日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投票通过。公约被定义为是联合国为世界各国加强反腐工作、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领域的国际合作而通过的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预防腐败、界定腐败犯罪、反腐败国际合作、非法资产追缴等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并确立了打击腐败的措施,奠定了各国就打击腐败犯罪开展国际合作的多边法律基础,在预防性措施、刑事定罪、引渡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特别是在腐败资金的返还问题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第一次在国际法律文书中确立了“被贪污的公款必须返还”的原则,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2007年1月20日,《反腐败公约》被140个国家政府所承认,其中83个国家政府批准了公约。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字。2005年10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7年9月6日,为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成立。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草案除序言外共分8个章节、71项条款,包括:


草案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

相关

  • 咪唑咪唑(英语:Imidazole),即1,3-二氮唑,是一个五元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3H4N2。它也是一个生物碱。白色或浅黄色固体结晶,可溶于水、氯仿、醇、醚,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氢原子
  • 软件验证及确认在软件项目管理(英语: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软件工程及软件测试中,验证及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简称V&V)是指检查软件是否符合规格及其预期目的的程序。验证
  • 龙虱科见内文龙虱科(Dytiscidae),亦作龙虱科,为水甲虫(英语:water beetle)的一种,隶属于鞘翅目之下的肉食亚目。生活在田野、水沟、小溪等水体中,是一种掠食性水生昆虫。其学名源于希腊文δ
  • 越南白话越南白话是粤语在越南的分支方言。越南白话分布于越南部分地区。在北部地区、南部胡志明市分布较多。越南少数民族中的山由族、艾族以及越南华人多数皆使用越南白话。越南白
  • 威氏海豹韦德尔氏海豹(拉丁文学名:Leptonychotes weddellii),又名威德尔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尔氏海豹,是海豹科下韦德尔氏海豹属的唯一种动物,由一位英国的南极的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
  • 维尔京群岛维尔京群岛国家公园(英语:Virgin Islands National Park)是美国的一处国家公园,公园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圣约翰岛,此外还包括了一些邻近岛屿。维尔京群岛国家公园是一个浮潜圣地,此外
  • 楠榜楠榜省(印尼语:Lampung)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位于苏门答腊南部,以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面积35,58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有8,205,141人(2017)。首府班达楠榜(Bandar Lampung)是省内最大
  • 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英语:marginal utility),又译为边际效应,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务量”图
  • 非传递博弈非传递博弈是一个通过多种策略得到一个或者更多“循环”选择的博弈。在非传递博弈中,如果策略A优于策略B,策略B优于策略C,并推导出策略A优于策略C。非传递博弈的雏形是剪刀、石
  • 德国油煎香肠德国油煎香肠(德语:Bratwurst)是一种由小牛肉、猪肉或牛肉制成的德国香肠。它的原文名称源自古高地德语的“brätwurst”,由“brät-”(绞肉)和“-wurst”(香肠)组成,意示香肠的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