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9这一名词首次出现是在IETF于1994年4月1日发布的《使用IP版本9的历史观》(RFC 1606:)一文,它作为一个RFC愚人节笑话,详见恶搞RFC。
2001年左右,中国一些学者宣布开始开发IPv9协议。2007年,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私营公司)所长谢建平宣布IPv9正式走出实验室,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2010年信息产业部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称已经有上百家企业使用IPv9但目前属于一种国内技术储备并没有公开推广或强制使用的规定。2018年9月饱受争议的IPv9话题又在各大自媒体上活跃。
IPv9本质与IPv6没有太多不同,仅是将编号方式改为十进制而非后者的十六进制,所以编号中不会出现英文字母,对人阅读稍微比较直观易理解。理论上所有v6的网络硬件都能运行v9而只需软件更改即可。协议的最大特点是使用十进制数字为网址编码,其间没有十进制-二进制互译过程与网址-IP地址互译过程。地址都以一串十进制的绝对数字存在,正如电话号码一般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背诵数字并输入而连上网站,但也可以使用网址-IP地址互译的DNS服务器使用现今熟知的网址类型。
支持者认为,IPv9可以实现中国对网络的自主权与可控制权,因此比IPv6更加安全,“可以摆脱因特网控制、打造主权网络命运共同体的技术”;而反对者认为,IPv9把中国的网络隔离起来,与现有国际互联网无法互联互通,违反中国所坚持的全球一个互联网主张,或者中间又需要一个转译服务器拖慢上网速度。
截至2010年,与IPv9有直接关系的专利为3项,即《联网计算机用全十进制算法分配计算机地址的方法》、《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系统》和《自动生成IPv9地址和查找所对应IP地址的系统》。
初期谢建平团队有放出一个实验软件,让IPv9对于现阶段IPv4和IPv6网络的兼容实现,但方式类似于DNS劫持,需要更改用户计算机的DNS设置到他专门的域名服务器才可以达成而引发更多争论。
谢建平称,IPv9是中国开发出来的,中国有对IPv9的绝对控制权。同时,ICANN称从未收到过关于IPv9的任何正式报告,也并不管理IP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