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特·维尔德斯

✍ dations ◷ 2025-10-22 14:53:39 #1963年出生,在世人物,荷兰政治人物,伊斯兰教相关争议,荷兰皇家陆军人物,林堡省人 (荷兰),荷兰开放大学校友,前天主教徒,荷兰作家,荷兰社会运动者,荷兰锡安

海尔特·维尔德斯(荷兰语:Geert Wilders,1963年9月6日-),荷兰反伊斯兰教及右派民粹主义政治人物,自由党的领导人。他早年隶属自由民主人民党,1998年起成为荷兰下议院议员,后来退出自由民主人民党,另行创立自由党。他以反伊斯兰教及批评伊斯兰教教义而闻名,有“荷兰特朗普”的称号。

维尔德斯于1997年当选乌德勒支市议员,当时他隶属自由民主人民党。1998年当选荷兰下议院议员。虽然他很快就以站在右翼立场批评荷兰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得到一些知名度,不过他在国会的首个四年任期内较为平静。

2002年他被委任为自由民主人民党的外交事务发言人,此后他对于伊斯兰激进主义及其对荷兰穆斯林社群的影响更加放胆直言。

2004年,他因为反对自由民主人民党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于是退党。

维尔德斯在2006年创立自由党,该党于2006年国会选举取得下议院9席,2010年,自由党更增至24席,其后自由党支持自由民主人民党与基督教民主党组建中间偏右联合政府。2012年,他不再支持联合政府,其后提前举行的大选,自由党的议席减至15席,但维持第三大党的地位,自由党成为最大反对党。

维尔德斯是右翼自由主义者,他以撒切尔夫人作为榜样,亦支持经济自由主义,与自由民主人民党相同。

维尔德斯最为人熟悉的是他对伊斯兰教的批评。他的观点可以用他的话“我不憎恶穆斯林,我憎恶伊斯兰教”来总结。虽然他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只占穆斯林总数的5至15%少数,但他说“所谓的‘温和伊斯兰教’并不存在”,及“《古兰经》也说只信一部分《古兰经》的穆斯林其实是叛教者”。他提议穆斯林应该“撕去半部《古兰经》,如果他们想留在荷兰”,因为它含有“可怕的东西”及穆罕默德“在这些日子会被当作恐怖分子追捕”。

2007年8月8日,维尔德斯在一封公开信中称《古兰经》是一本“法西斯书籍”,主张荷兰应该把《古兰经》比照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样禁制。2009年9月,他在公开演说中提倡对戴头巾者每年征收1000欧元税款。

维尔德斯认为荷兰应该停止输入穆斯林移民,而已在荷兰定居者则给予金钱补偿使他们离境。对于荷兰的穆斯林人口日增,他曾经说:

他在国会的一次演说中指出:

这类言论还可在他的官网中看见。

维尔德斯以支持同性恋权益作为对伊斯兰教的反制。他认为伊斯兰教徒反对女性的性自由与反对同性恋权益的保守立场,与犹太教及基督教相对,也是维尔德斯对伊斯兰教的批判理由。在他制作的批评伊斯兰教短片《Fitna》中,也呈现了伊斯兰教徒认为同性恋者“有罪”、“应将同性恋者从高楼扔下摔死”等内容,还展示了被认为在伊朗两个同性恋男孩被绞刑处死的画面。

维尔德斯年轻时曾在以色列的基布兹生活了两年,他在25年内去过该国40次。这使他产生强烈支持以色列的观点。

维尔德斯说他曾经去过不少中东国家,但是只有到达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才每次都有那种特别的情同手足的感觉。

一个荷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曾报道美国有许多以色列的支持者在财政上援助维尔德斯的自由党,及公开赞同维尔德斯反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恐怖主义的言论。维尔德斯在节目中说“我们全都是以色列”。他又说以色列是西方对抗伊斯兰教威胁的“第一道防线”。他也反对两国方案,认为巴勒斯坦应并入约旦。

维尔德斯于2008年发布了一出他制作的批评伊斯兰教短片《Fitna》,把恐怖主义与《古兰经》联系起来,在国内外引起争议,包括穆斯林的广泛抗议。

虽然该片惹起了法律疑虑,维尔德斯说他事前已咨询过一些律师,认为该片不会招致检控。阿盖达在该片发布后号召杀死维尔德斯。

在2009年春天,维尔德斯展开“面对圣战世界之旅”,到世界各地向官员及具影响力团体播放《Fitna》,首站是罗马。维尔德斯于2月26日应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琼·凯尔的邀请,于美国国会大厦内播放该片,约有40人出席。有美国人抗议播放该片,但不少人认同在批评维尔德斯的见解时仍支持他的言论自由权利。

维尔德斯早年在天主教中成长,其后离开教会,此后成为不可知论者,但他认为犹太教-基督教传统应继续作为西方文化的价值,以及作为基督教文化的价值观。

2004年11月10日,两个怀疑恐怖分子在海牙被捕,他们被指计划杀害维尔德斯及另一国会议员阿亚安·希尔西·阿里。事后维尔德斯一直受到警方24小时保护至今。亦因为此原故,他和妻子每星期只能见面一次。

2007年9月,一个荷兰女子因为向维尔德斯发出超过100个恐吓电邮而被判入狱一年。

维尔德斯是荷兰遭受最多人身安全威胁的政治人物。

英国上议院议员马尔科姆·皮尔逊(Malcolm Pearson)及卡罗琳·考克斯邀请维尔德斯出席2009年2月12日于威斯敏斯特宫举行的《Fitna》放映活动。在放映前两日,英国政府禁止维尔德斯入境,称他是“不受欢迎人物”。

维尔德斯没有理会禁制令,于2月12日从伦敦希斯路机场入境,迅即被扣留及遣返荷兰。他称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是“欧洲最大的懦夫”,表明他一定会再来。马尔科姆·皮尔逊不赞成维尔德斯挑战英国政府的举动,他与考克斯指英国政府的禁制令是为了讨好伊斯兰教好战者。

维尔德斯向英国的庇护及入境审裁处上诉。2009年10月,审裁处推翻禁制令。维尔德斯称该判决是“言论自由的重大胜利”,表示他计划在短期内访问英国。不过,英国内政部仍认同禁止他入境的决定。

2009年10月16日,维尔德斯抵达英国。伦敦有穆斯林示威抗议他,不过他在记者会上称他的到访是“一次胜利”。他又发表对伊斯兰教的意见:“我质疑伊斯兰意识形态、伊斯兰文化,因为我觉得当我们的社会愈来愈伊斯兰,我们的自由就愈少。”他在开始记者会时引用了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庄》的前言:“如果自由意味着任何东西,那就是向他人说出他们不愿意听到的说话的权利。”邀请他来英国的马尔科姆·皮尔逊说他的抵达是“言论自由战胜那些试图在这个国家内压制它的人,特别是在世界各地及英国境内行进中的伊斯兰主义分子、暴力圣战分子的庆祝”。

2010年1月,皮尔逊及卡罗琳·考克斯再次邀请维尔德斯来英国上议院放映《Fitna》。维尔德斯接受邀请,于3月5日出席上议院的放映活动。维尔德斯在发言时引用了温斯顿·丘吉尔在其1899年著作《The River War(英语:The River War)》内批评伊斯兰教的文句(“Mohammedanism is a militant and proselytizing faith. No stronger retrograde force exists in the World. It has already spread throughout Central Africa, raising fearless warriors at every step (…) the civilization of modern Europe might fall, as fell 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Rome.” (伊斯兰教是个军事和变节的宗教。世上没有比它更落后的势力了。它已经传播到了非洲中部,并在各地培养出了无畏的武装分子。(…) 现代欧洲文明也许会衰落,正如古罗马一样。))。

2010年7月,维尔德斯宣布成立一个名为“国际自由同盟”(International Freedom Alliance)的网络,由“反对伊斯兰以捍卫自由”的团体及个人组成。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性同盟去停止伊斯兰国家的国民移民到西方国家,及全面禁止实施伊斯兰教法。

维尔德斯计划在2010年内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及德国建立“国际自由同盟”的分部。他在荷兰国会向记者说:“‘制止伊斯兰,捍卫自由’的讯息,不仅对荷兰重要,对于整个自由西方世界也同样重要。”

2015年5月,维尔德斯应邀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第一届穆罕默德艺术竞赛展”致辞。维尔德斯离开会场后,两名枪手来到会场外面向保安员开枪,随即遭在场警察击毙。

2015年10月,维尔德斯在澳大利亚的支持者成立新政党“澳大利亚自由联盟”(Australian Liberty Alliance),维尔德斯本人到珀斯出席该党的记者会并发言,呼吁阻止澳大利亚被伊斯兰化。

维尔德斯在2009年以被指煽动种族仇恨的罪名被告上荷兰法院。审讯于2010年1月开始。2011年6月23日,荷兰法官宣判维尔德斯无罪。法官认为他的反伊斯兰教评论可能令许多人感到不安,但是这些评论都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

维尔德斯后来又被起诉煽动被指针对荷兰摩洛哥裔居民的歧视和仇恨,审讯于2016年3月18日开始。2016年12月9日,法院裁定他罪名成立,但没有颁下任何惩罚。

相关

  • 纺锤丝纺锤丝(英语:spindle fiber),指真核细胞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构成纺锤体的丝状微管结构。
  • 地中海联盟地中海联盟(法语:Union pour la Méditerranée,但通称为Union méditerranéenne)是由法国总统萨尔科齐主导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该组织由欧盟成员国和地中海沿岸的非欧盟成员
  • 茴香醛茴香醛,是一种芳香醛,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溶于苯,不溶于水。能随水蒸汽挥发。
  • 调性调性(Tonality)是调的主音和调式类别的总称,例如,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其调性即是“C大调”,以a为主音的小调式,其调性就是“a小调”等。以此类推,一般音乐中主要有24个调性。
  • 影武者《影武者》又名《影子武士》,是一部1980年上映、由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执导的日本电影,“影武者”谓日本战国时代中样貌形象与大名相似的替身。该片男主角一开始由《盲剑客
  • 尼古拉·古列维奇·托尔马乔夫尼古拉·古列维奇·托尔马乔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Гурьевич Толмачёв 1895年11月12日-1919年5月26日)俄罗斯布尔什维克,曾参与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俄国内战,
  • 巴多罗买巴多罗买或译巴托罗缪(天主教译为巴尔多禄茂),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巴多罗买一名(希腊文“Βαρθολομαίος”,转写为“Bartholomaios”)源于亚兰文,意即“多罗买之子”。
  • 安东尼奥·奈格里安东尼奥·奈格里(英语:Antonio Negri, 1933年8月1日-),是一位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以著作《帝国》和对斯宾诺莎的研究而出名。1933年8月1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多
  • 伊西多·斯特劳斯伊西多·斯特劳斯(英语:Isidor Straus,1845年2月6日 - 1912年4月15日)是一名德裔美籍犹太人、美国商人、政治家,他与弟弟内森·斯特劳斯(英语:Nathan Straus)合伙经营梅西百货公司。
  • 张平凯张平凯(1910年12月26日-1990年11月22日)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张平凯生于平江县龙门镇枫树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秘密农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