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彻斯特

✍ dations ◷ 2025-09-07 15:01:04 #温彻斯特
坐标:51°03′48″N 1°18′31″W / 51.0632°N 1.3085°W / 51.0632; -1.3085温切斯特(英语:Winchester)是英国南部的一座的城市,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汉普郡,在南唐斯国家公园的西端,伊钦河沿岸,温切斯特是威塞克斯王国和英格兰王国的古都,现为汉普郡的郡治,也是温切斯特市的核心部分。2001年人口41,420。温切斯特的历史悠久,早在铁器时代这里即为人类聚落。罗马帝国在当地建立城市,称作万塔比尔格鲁姆(Venta Belgarum)。其主要地标是哥特式的温切斯特大教堂,该教堂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之一。温切斯特大学和著名的温切斯特公学都位于此地。宜人的环境、丰富的古迹和发达的教育使得此地成为汉普郡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温切斯特人有时会被称作“Wintonian”。温切斯特城自史前时期便有人居住,至今附近仍保存有三座铁器时代的山丘堡垒、皮特凉亭和凯瑟琳山等相当有历史价值的历史名胜。在铁器时代末期,越来越多的人们聚居于此,但有关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却非常模糊。自一个高卢人部落在大约公元前100年左右时征服了英国南部开始。罗马征服不列颠之后,这座城市成为当地古典社会生活模式的典型区域,在此的居民被称为比利其人。在那时,这座城市被称为“万塔比尔格鲁姆(Venta Belgarum)” 意思是“市场”或者“集会的地方”。尽管在早期的罗马统治中,温切斯特的重要性不如西尔切斯特和奇切斯特一般,在第二世纪的后半中叶中,这两座城市的光芒逐渐为温切斯特所掩盖。3世纪初,温切斯特的周围建起了保护作用的石墙。 这一期间,这座城市坐拥方圆144英亩的土地(约合58公顷) 这使得它成为了罗马不列颠城镇中占地面积的佼佼者。如同许多罗马城镇一般,尽管在城墙之外温切斯特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聚居地,然而这些聚居地在4世纪末便开始消失了。410年,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结束。但万塔比尔格鲁姆的城市行政和生活一直延续到450年以后。在内尼厄斯的《不列颠人的历史》一书中,万塔位列28个不列颠城市之中'。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期间,城市仍然存在,在古英语中被称为Wintan-ceastre648年,威塞克斯国王King Cenwalh建起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后俗称“旧敏斯特”(Old Minster)。660年代,西萨克逊主教由Dorchester-on-Thames迁来,教堂也升格为主教座堂。9世纪后期,阿尔弗雷德大王重建城市,奠定了今日的格局。城市最早的铸币厂也出现在此时10世纪早期,两座新的基督教场所建成,分别是阿尔弗列德的遗孀建立的Nunnaminster修道院和新敏斯特(New Minster)。主教Æthelwold领导了10世纪后期的修道院改革,并兴建灌溉系统Lockburn,至今尚存。尽管历史学家认为,昂格鲁萨克逊世代的宫廷并无定所,温切斯特仍常被描述为韦赛克斯王国的首都。城市在1141年的一系列火灾之后逐渐衰落。然而,主教威克姆的威廉促成了城市的复兴。他扩建大教堂,并建立温切斯特公学。中世纪时,温切斯特还是羊毛贸易中心。和英国其他地区类似,温切斯特的气候属海洋性。每四年,温切斯特要举行三次当地选举,每次改选三分之一的议员。温切斯特现为保守党执政。在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为Steve Brine。温切斯特大教堂,即天主教主教座堂始建于1079年,至今仍然是欧洲最长的大教堂。教堂集合了11至16世纪建筑的精华,也是数位温切斯特主教和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长眠之所。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也埋葬在教堂内。大教堂的主保圣人是9世纪温切斯特主教圣斯威辛(Saint Swithun),教堂也因此成为一座朝圣地。此外,大教堂还曾经是前往坎特伯雷的朝圣路线的起始点。在大教堂外的草地上,标示着旧敏斯特的轮廓。而新敏斯特曾经与大教堂并立。沃夫西城堡(Wolvesey Castle)曾是诺曼主教的居所,约于1110年建于更古老的萨克逊建筑之上。Henry de Blois during the Anarchy of his brother King Stephen统治期间将城堡扩建。16世纪,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和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在大教堂举行婚礼之前曾在此小憩。建筑现已沦为废墟,归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所有。始建于12世纪的温切斯特城堡大堂也是温切斯特的著名景点。今天大堂的面貌是1222至1235年间重建的。大堂最为知名之处是墙上悬挂的“亚瑟王的圆桌”。尽管该圆桌实际是13世纪的产物,远远晚于亚瑟王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温切斯特城市博物馆坐落于大敏斯特街和广场一隅,主要展示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批在伦敦以外专门建设的博物馆之一2014年城市博物馆转让给汉普郡文化信托基金会(Hampshire Cultural Trust)所有。西门博物馆(Westgate Museum)在中世纪城墙的西门楼内,展示多种武器。其他重要历史建筑包括:2005-2012年间,温切斯特市议会组织艺术家将大敏斯特街路边的24个系缆桩按照不同风格彩绘,成为别具一格的城市风景。(51°03′43″N 1°18′55″W / 51.062°N 1.31525°W / 51.062; -1.31525 (The Square))高速公路M3和国道A34均从温切斯特附近通过。A3090和A272两条国道经过市区。温切斯特曾经是主要堵车点,现在也经常在高峰期受到交通堵塞的困扰。

相关

  • 元数据元数据(英语:metadata),又称诠释数据、中介数据、中继数据、后设数据等,为描述其他数据信息的数据。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元数据,分别是记叙性元数据、结构性元数据和管理性元数据。主
  • 伊丽莎白·诺伊费尔德伊丽莎白·方达儿·诺伊费尔德(英语:Elizabeth Fondal Neufeld,1928年9月27日-),美国遗传学家,其研究集中在人体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原因而著名,并因此获得沃尔夫奖、拉斯克临床医学研
  • 辟雍辟雍又作璧雍、辟雝,是西周时的大学。辟雍是西周时期的圆形建筑物,四面环水为雍。贵族子弟都在辟雍学习礼仪、音乐、舞蹈、骑马等。《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
  •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结构 / ECOD组蛋白脱乙酰酶类(英语:Histone deacetylases,EC 3.5.1.98,简称为HDAC)是能将组蛋白赖氨酸上ε-N-乙酰基(O=C-CH3)水解掉的一类酶,这使得DNA缠绕组蛋白更加紧密。这点非
  • 任露泉任露泉(1944年1月-),中国仿生科学与工程学家。吉林大学教授。生于江苏铜山,原籍江苏铜山。196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81年在吉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
  • 黄麹霉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麹菌、黄麹霉、黄曲霉与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它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在储存的榖类中会造成储存的问题。它也是一种人类的病
  • 象耳海绵象耳海绵(学名Agelas clathrodes)是一种栖息在水深10米以下暗礁的海绵。其基部约有1.5-10厘米厚,呈红橙色。
  • 太白山坐标:38°13′29″N 128°11′7″E / 38.22472°N 128.18528°E / 38.22472; 128.18528太白山脉(谚:태백산맥)为韩国和朝鲜两国之主要山脉,纵贯朝鲜半岛东部,为半岛之主体骨干,东侧
  • Myzostomida吸口虫纲(学名:Myzostomida)是环节动物门下的一个纲,生活于海洋。物种数量较少,其身体扁平,呈圆形状,腹部有数对刚毛,因此有学者将之列为多毛纲下的一个目。从外表看不出吸口虫有分
  • 曲鼻龙曲鼻龙属(学名:Sinusonasus)又译窦鼻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属于伤齿龙科,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义县组,地质年代为下白垩纪。模式种是巨齿曲鼻龙(S. magnodens,又译大牙窦鼻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