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教(てんもきょう)是台湾日治时代的神道系新宗教之一。扶桑教之一派,1925年由中治稔郎创立。
天母教的教义视天照大御神和海神妈祖(天上圣母)为同一神的不同表现,融合台湾民间宗教。教名“天母”指(天照・妈祖)女神。主张“母爱是人类最强之物”,母爱是神的“最大灵德”也代表仁爱,因此,神以女性之姿显现。
教团的中心是位在台北士林街三角埔的天母神社(现中山北路七段191巷22号),御神体是湄州妈祖像。
布教的同时,也在本部所在地三角埔(之后的天母)采掘温泉、经营旅馆、巴士,并且计划以教会为中心开发高级住宅地等开发事业。
天母教在终战之后,教祖中治稔郎归国后事实上消灭。资产全部被中国国民党接收,转用为党政高官的住宅等。之后,因为良好的居住环境成为美军关系者、大使馆等外国人的聚居地,最后发展成为天母教当初构想的高级住宅地。
明治11年(1878年)1月13日,教祖中治生于兵库县。明治28年(1895年),成为兵库县朝来郡和田山(现朝来市)竹田寻常高等小学校寻常科准训导。明治35年(1902年)左右渡台。明治39年(1906年),开始在台湾总督府民政部通信局勤务。大正10年(1921年),成为台南邮便局庶务课长。台北邮便局异动后,大正14年(1925年),依愿退职。对扶桑教倾倒,和宗教思想家中西牛郎相识,为发展扶桑教的教义创设天母教。天母教的营运受到台湾电力前社长高木友枝、台北第一高额纳税的绵布商重田荣治等人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