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炁
✍ dations ◷ 2025-07-19 00:21:55 #炁
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将气的概念抽象化,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有着像气体般的流动特性。人类与一切生物具备的生命能量或动力,以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护线,聚于体里保护着脏腑,而流散发于肤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导致疾病发生。氣本作气,隶变时气取代气,而原本气字之意义由饩表达。最早是云气的意思,是象形字,有呼吸、气息的意思,也有米饭的意思。后引申出天气、气候、节气、气味乃至于风气、流行等意思。至宋代之后,道教思想家为了区别先天的气与后天的气,采用古字“炁”来代表先天的气,代表无极,氣则被当成是后天的气,为太极。这两个字的意义又被分开。但是除了道教文献之外,通常都以氣来概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气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藏于血中,可运行于血脉之外,可聚集于穴位之中,在内维系脏腑功能,在外濡养皮肉筋骨,可用于修复组织器官,抵御外邪。用于濡养功能的气称荣气,用于防御功能的气称卫气。分布于经络之中的气称经络之气,分布于脏腑的称脏气或腑气,如分布于心的气称心气,分布于胃的气为胃气。聚集于胸部的称宗气,聚集于小腹丹田部位的称元气,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气称正气,致使生命活动运动不正常的气称邪气,维系身体功能供应能量的气称谷气,脏腑正常功能产生与生发之气称真气。气的外在生命活动表现称为神,有气者为得神,无气者无神,少气者少神,气足者神全。气在穴位中运行与停留,穴位又称气穴,穴中之气由经络所生发,经络之气由脏腑所生发。脏腑之气始源于脾胃中的食物与肺系呼吸之气。针灸通过调节穴位之气来调节经络或脏腑之气,药物多通过调节脏腑之气来调节脏腑经络。气可转化为精,藏于五藏之中,或藏于骨髓之中,以供不时之需。精可化为气,气可化为神。道家敛神以集气,敛气以藏精,用于延缓衰老。气的运行受天气变化,七情六欲,饮食房事等的影响,从而生病。中医治病在于调气。气又分阴阳,运行于脏器及其相应经络之中的气称阴气;运行于腑中及其相应经络之中的气称阳气。气味,味道:在中药学中,指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的特殊气味。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庄子将之定义为“气”所包含的矛盾对立要素,“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气从未被直接观测到,也与科学所使用的能量概念无关。1959年,秦伯未提出“气的物质说”。1962年,罗石标提出“气的功能说”。同年,(1962年),危北海提出‘气的两义说’。另外,还有李德新的“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黄坤仪等的“人体气场说”、李梢等的“气与熵流说”。血液循环共振理论认为在血液循环的俱共振的现象,血管有其特定的共振频率,器官及穴道同样有其特定的共振频率。器官或穴道与动脉因为耦合振动进而产生分频现象。人体器官系统都有各自的频率,把相同谐波共振的器官归为同一类,则自然得到内脏与经络关系。五脏及其经络归属低频,故属阴;六腑及其经络,归属高频,故属阳。“气”由共振之理论看来,就是心脏所打出来压力能量的表现,当某器官系统气不足,则压力亦为不足,器官中微小动脉括约打开时,血液就无力量再射入微血管中进而营养组织,所以此器官系统就会因气不足而缺血,自然就缺乏营养,缺氧及抵抗力等,进而造成代谢之废物累积,累久而之,人体百病皆可由此而来。道教内丹研修者邓善阳对“气”的记述:另可参阅: 诸子百家
相关
- 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肺内血管及淋巴
- 先天性横膈疝气先天性横膈疝气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通常具可致命,因患有这种疾病会限制肺部生长。这种疝气一般是发生在原本用于通过消化道的动口左侧。有时候会在靠近胸骨的地方发现。这
- 神经外科手术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神经外科,也常称作脑外科,是外科的一个
- 酸性酸(有时用“HA”表示)的传统定义是当溶解在水中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大于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化合物。换句话说,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水的pH值(25℃时为水的pH值是7)。酸一般呈酸味,
- 夏尔·戴高乐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 塞门扎格雷格·莱昂纳德·塞门扎(英语:Gregg Leonard Semenza,1956年7月1日-),美国医学家,知名于对生命系统如何利用、调节氧气的研究。他的团队发现HIF-1(缺氧诱导因子-1)所调控的基因能够
- 科林·皮奇福克科林·皮奇福克(Colin Pitchfork,1961年-,出生于英国马基特德雷顿什罗普郡)是第一位因DNA指纹分析证据而遭逮捕定罪的嫌疑犯。皮区福克分别于1983年11月21日以及1986年7月31日,强
- 寄宿寄宿是指以住宿的目的在某地待处,现代的宾馆、酒店都有寄宿之意。而把儿童、老人或其他被照顾者安置于院舍,亦是寄宿的一种。目前在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都有寄宿现象,设有宿舍
- 陈翰馥陈翰馥(1937年2月10日-),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杭州,控制论与系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子。陈翰馥自上海复兴中学毕业后前往苏联留学,最初就读于列宁格勒水运工
-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1型强直性肌肉失养症(Myotonic dystrophy)也称为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是一种影响肌肉功能的慢性遗传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逐渐恶化的肌肉损失(英语:Muscle atrophy)和虚弱,肌肉经常收缩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