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中爪鱿

✍ dations ◷ 2025-07-27 01:16:23 #哈氏中爪鱿

哈氏中爪鱿[3][注 1](学名:,英语:colossal squid)又名大王酸浆鱿、南极大王鱿、巨枪鱿鱼,另有将属名 音译梅思乌贼[4][5],是十腕总目管鱿目下的一种,也是中爪鱿属下唯一已知的成员。

由于生物样本太少,目前只能从其天敌抹香鲸胃里所发现的尸体估计其最大尺寸,大约落在6-18米(18-59英尺)长,重量可能高达750千克(1,650磅),但根据未成年个体来推算,成体体重应已超过大王乌贼,而使其成为最重的已知无脊椎动物,不过大王酸浆鱿的体长仍不及大王乌贼,这使它和大王乌贼一起并列为地球上最大型的软体动物。

属名 源自于古希腊语“(middle,中等)(claw,nail,爪,甲)(squid,乌贼)”的组合而成的词,意思就是指有着中型勾爪的乌贼。1925 年由盖伊·科伯恩·罗布森正式命名,且以最早发现者 James Erik Hamilton (海洋生物学家[6])名字作为种加词[7]。

大王酸浆鱿比巨乌贼还要重,身长约6-14米以上。2003年在南极海捕到幼鱼,2007年再次捕获到未成熟个体,此个体外膜有2.5米长,体重重达450千克,而成熟个体的触手被认为有可能长达8米。大王酸浆鱿的眼睛与嘴喙的大小均凌驾大王乌贼之上,触手上没有吸盘而是大小约5厘米的钩爪,以此来捕捉猎物或自卫。

大王酸浆鱿与大王乌贼的主要差异,在触手的勾爪上。大王乌贼的触手没有勾爪,而是周边附有硬质锯齿的吸盘。大王酸浆鱿的胴体具有巨大的游泳鳍,但在胴体与触手的长度比例上则不如大王乌贼。同样长度的大王酸浆鱿与大王乌贼相比,大王乌贼的触手长度会超过大王酸浆鱿。两者的共同点在体色都是红褐色。

该物种最早是在1925年在抹香鲸胃里发现的奇怪触手为起点,当时证明是两条带钩子的鱿鱼触手,但部分人认为这可能是巨乌贼的触手[7]。

1970年代,在南极的捕鱼船在捕获到的鱼类身上找到奇怪的钩爪痕迹,不过科学家无法判断这是哪一种动物的“锯齿”。

1981年,位于南极海岸的俄罗斯拖网渔船捕获一条总长4米(13英尺)的鱿鱼标本,后根据调查判定属于M. hamiltoni属的未成年雌性鱿鱼,这也是第一条较为完整的大王酸浆鱿标本[8]。

2003年,南极海域附近再次找到未成年的巨型鱿鱼样本,总长度为6-8米(23英尺),身体长度为2.5米(8.2英尺)[9]。经过研究认为该鱿鱼体重可达500千克(1,100磅),但也可能高达750千克(1,650磅)。

新西兰官员2007年2月22日宣布,一艘新西兰籍渔船在南极捕获了一只大王酸浆鱿,为人类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体样本,这只巨鱿全长4.2米(包括触手),重达495千克,是一只雌巨鱿,2008年4月30日,一群科学家解冻这只已经冰冻一年多的巨鱿并在不破坏形体的情形下以内视镜进行研究,这只巨鱿随后被制成标本保存在惠灵顿的一个博物馆里。

2025年3月9日,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在南大西洋南乔治亚与南桑威奇群岛附近海域,利用遥控潜水器在约600米深的海底首次拍摄到一只约30厘米长的南极中爪鱿幼体[10]。这是人类首次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到该物种的活体影像。此次拍摄到的幼体呈现半透明状态,具有该物种特有的钩状触腕,并随着成长会逐渐转为深红或紫色[11][12]。

由于该物种为上个世纪才发现,所以对其习性一直都是未解之谜。部分人认为大王酸浆鱿和其他鱿鱼一样,会用两条长触手捕捉猎物再送入触手中心的嘴部,并用鸟喙状的锯齿将其嚼碎再吃掉。其食物包括深海巨型鱼类、头足类以及鲨鱼等。其中包括智利鲈鱼以及深海鳕鱼等。其触手上的钩子可以进行360度旋转,能在猎物身上留下又深又圆的伤口。

Remeslo,Yakushev和Laptikhovsky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南极牙鱼是其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拖网渔船上带入的8,000条牙鱼中,71条有明显受大王酸浆鱿攻击的迹象。在南极洲的普兹兹湾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只雌性鱿鱼的胃中有鱿鱼的尸体残留,这表明该物种内有食用同类的可能。

大王酸浆鱿被认为拥有非常慢的代谢率,一只500千克(1,100磅)重的成鱿每天只需要约30g(1.1盎司)的猎物。其能量需求的估计意味着它是移动缓慢的伏击捕食者,主要依靠巨大的眼睛来侦测猎物,而非主动积极猎捕。

大王酸浆鱿几乎没有天敌,其对人类而言只有研究价值,而不具食用价值。幼体大王酸浆鱿的天敌是以小型生物为食的深海鱼类,如��鱼、喙鲸(如南部宽吻鲸)、抹香鲸、海豹、巴塔哥尼亚牙鱼和信天翁等;但成年个体的天敌仅有南极睡鲨和抹香鲸,且根据研究判断,仅有抹香鲸能准确猎杀成年的大王酸浆鱿。从抹香鲸身上的条状疤痕来估算,最大的大王酸浆鱿体长约2.5米。[13]

许多抹香鲸的背上都有疤痕,据信是由大王酸浆鱿的钩子所造成。大王酸浆鱿是南极抹香鲸的主要猎物,在它们胃里发现的鱿鱼喙中,有14%是属于大王酸浆鱿,这表明大王酸浆鱿占这些鲸鱼消耗的生物量的77%。

与箭鱼和其他大型远洋鱼类不同,大王酸浆鱿(以及大王乌贼)的眼睛直径几乎是深海同类的2-3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王酸浆鱿能够看到大型捕食者移动时破坏浮游生物的生物发光。大王酸浆鱿的眼睛在黑暗中会散发光芒。

由于活体捕获量太少,大王酸浆鱿的生活习性至今仍然难以被确认。此外已捕获到的大多都是未成年的雌性个体,而雄性个体至今仍未被发现,以至于科学家很难去推算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雌雄大小。部分人相信南极洲海域内高浓度的氧气,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可能让鱿鱼的体型变得巨大。尽管从抹香鲸或者南极睡鲨的胃里能找到鱿鱼的喙,最大的可达到49毫米,体长估计达到了8米(24)。[14]另外让科学家费解的还是其掠食者,除了抹香鲸外,虽然从抹香鲸和南极睡鲨体内都可以发现大量的鱿鱼嘴,但是其长度大多集中在13米以内,因此有科学家判断成年种可能要比以往推算的大的多,但存在争议。另外南极睡鲨虽然捕食大鱿鱼,但很少发现其外皮有鱿鱼留下的爪痕以及伤疤,因此推算该种只能捕捉其亚成体或者死体,而不会捕猎健康的成体。[15]

大王酸浆乌贼分布在南美洲、南非及新西兰海域一带。大多在南极海域周围,2,000米的深海栖息。

相关

  • 五角大厦五角大楼(英语:The Pentagon)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南方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由于其特殊的职能,所以有时“五角大楼”一词不仅仅代表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国
  • 汪敬煦汪敬煦(1918年5月30日-2011年9月17日),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生于北京,籍贯浙江杭州,陆军官校14期工兵科、美国陆军工兵学校5期、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2期、三军大学战争学院59年
  • 彭泽县彭泽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素有“赣北大门”之称。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彭泽县位于江西省最北部,九江市东北角上,北濒长江,县境东邻安徽东至县,南抵鄱阳、
  • 月季月季(学名:),又名月月红(江苏浙江)、月月花、长春花(吉林长春)、庚申蔷薇,为蔷薇科蔷薇属的一种,原产于中国中部的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现遍布世界各地。蔷薇属栽培物种名称登录,是由国
  • 哈利勒·穆特鲁哈里尔·穆特鲁(Halil Mutlu,1973年7月14日-),原名哈里尔·阿里耶夫(Halil Aliev),出身于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举重运动员,三度奥运会金牌得主。穆特鲁的经历非常类似于他的偶像,另一位著
  • 格鲁布斯检验法格拉布斯检验法(Grubbs's test),有时也被称为最大归一化残差检验,是一种在统计学中用于分析异常值(英语:Outlier)的方法,因发明者弗兰克·E·格拉布斯(英语:Frank E. Grubbs)而得名。格
  • 白丝瀑布 (静冈县)白丝瀑布(日语:白糸の滝/しらいとのたき)是位于日本静冈县富士宫市上井出的一处瀑布。和其附近的音止瀑布并为当地著名的观光景点,被选入日本瀑布百选,也是日本的名胜和天然纪念物
  • 台山岛台山岛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是离福建省陆地最远的岛屿。该岛位于东海,周围有数个珊瑚礁。被评为为“福建十大美丽海岛”。截至2013年,总人口有485人,90%的岛民以捕鱼为生。最近的火车站是福鼎站或太姥山站。定期轮渡从沙埕港出发,不定期轮渡从秦屿港出发。
  • 慈云祥慈云祥(1926年11月-2022年12月23日),男,安徽桐城人,中国分析化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秦冉秦冉(?-?),字开,《孔子家语·弟子解》没有秦冉。春秋时期蔡国人。孔子弟子。秦冉事迹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