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孢子

✍ dations ◷ 2025-07-22 11:22:02 #担孢子
担孢子(英语:Basidiospore)是担子菌门(包括伞菌、木耳、锈菌、黑粉菌等)的真菌所产生的有性孢子(英语:Teleomorph, anamorph and holomorph)。一般来说担孢子是由特化的结构担子经由减数分裂产生,具有单套(n)的细胞核。担子位于担子菌子实体的子实层中(伞菌的子实层位于蕈褶),由一或多个细胞组成,减数分裂进行时,担子末端会膨大产生四个小梗(英语:Sterigma),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四个细胞核则会分别移入各个小梗的末端,以生成担孢子。担孢子的形状可能呈球形、椭球形、卵形或圆柱形,表面可能光滑或充满突起,有些物种担孢子在与小梗连接处形成脐状构造(hilar appendage(英语:Hilum (biology))),有些物种则无。孢子印是判断菇类孢子颜色的主要方法,其颜色多半是担孢子的细胞壁造成的,但有极少数特例如Clavaria helicoides孢子印的黄色是其担孢子细胞质的颜色。担子减数分裂后虽产生四个细胞核,但其担孢子的数量可能为1至5(多数为3或4),5个担孢子的特例中第五个细胞核是减数分裂后,由其中一个细胞核在担子中再次分裂产生。一般伞菌目的担子菌一个子实体的蕈褶可产生上百万个担孢子,而某些种类甚至能达到数十亿个,极端的例子如巨大马勃(英语:Calvatia gigantea)的一个子实体曾被记录到释放多达五兆个担孢子。担孢子通常在雨季时释放,而在一天之中,夜晚、黄昏前空气中的担孢子浓度最高。担子菌的担孢子大多是主动释放,因此多属于弹射孢子(英语:ballistospores)。而担孢子弹射的机制与表面张力有关,担孢子形成后,在其与担子相连的基部小梗附近,因担子分泌糖类与甘露醇吸引空气中的水分凝集而形成布勒氏水珠(Buller's drop),同时孢子的近轴面(较靠近小梗的一面)也会产生进轴面水珠(adaxial drop),两水珠渐膨大后会合而为一,表面张力造成布勒氏水珠往孢子流动的过程带动孢子从小梗释出。当担孢子掉落到适合的生长环境时,便会萌发形成菌丝,开始有丝分裂以产生新的细胞核,随后也会有隔板(英语:septa)形成以将菌丝分割为数个细胞,这些菌丝从担孢子向四周生长成菌丝体。部分异担子菌亚纲(该分类现在已不使用)物种的担孢子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形成次级孢子(secondary spore),即担孢子不萌发成菌丝体,而是萌发长出一个形似担子、末端或分支末端长有一个小梗的构造(少数情况可以长出两个),担孢子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则移动进入小梗的末端,形成次级孢子,随后次级孢子与原本的担孢子小梗间会产生一个隔板将两者分离,担孢子残余的空壳会被分解掉,而次级孢子进行有丝分裂以形成菌丝与菌丝体。依不同担子菌产生次级孢子的过程细节差异,有些学者将这些次级孢子称为微分生孢子、弹射孢子(英语:ballistospore)、出芽孢子(英语:blastospore)等。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双孢蘑菇担孢子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双孢蘑菇担孢子近照小粘柄丝膜菌(英语:Cortinarius delibutus)的担孢子粘盖包脚菇(英语:Volvopluteus gloiocephalus)的担孢子

相关

  • 皮肤皮肤,包住脊椎动物的软层,是组织之一,在人体是最大的器官。皮肤挡住外来侵入,亦保住水分。有保暖、阻隔、感觉之用。皮肤的作用因物种而异,有保暖、保护色、吸引异性等作用。各物
  • 细菌形态分类细菌可以按照由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形态和聚集方式分类。细菌的结构简单,几乎所有细菌按照上述标准都可以被归入球菌、杆菌与螺旋菌或弧菌之列。其中,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细
  • 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为一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所造成的高血糖症状中的代谢疾病,会因为长期的代谢失调,影响改变许多器官结构的和其
  • 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其多发于头部、颈部、臀部、阴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较易复发,性质顽固。
  • 关节僵硬关节僵硬(英语:joint stiffness)可能是关节活动时产生疼痛的症状、或运动时活动范围变小的症状或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的医学征象(或简称“体征”)。
  • 海佛烈克极限海佛烈克极限、海夫力克极限(英语:Hayflick limit),又称海佛烈克现象(Hayflick phenomenon),指的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群体,在细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数限制。经验证据(英语:Empir
  • 氧气氧气(英语:Oxygen, Dioxygen,分子式:O2)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算大约占21%,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不可燃,可助
  • 超嗜热生物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C下,24个小时内,细
  • 蓝婴症青紫婴儿(blue baby),或称为发绀婴儿、蓝婴,是指婴儿因先天性心脏缺损或后天性缺氧,血含氧量较正常人低,造成发绀现象。因患儿身体呈蓝紫色而得名。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Templat
  • 植物相植物相(拉丁文:Flora,源自罗马神话里的花之女神)又译植物群或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植物种群。Flora另一个意思是植物志,是对一个植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植物相的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