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脑轴线

✍ dations ◷ 2025-02-23 13:22:18 #肠-脑轴线
肠-脑轴线(gut-brain axis)是大脑和肠消化道两个器官间的沟通桥梁,而其中肠道中的菌群也对此路径贡献匪浅,三者相互影响并调控全身各种生理作用,从脑部早期发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经疾病的皆与此连结轴线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脑轴线(gut-brain axis)这个词已延伸来描述肠道菌种与肠道表皮细胞交互作用中的角色,有时也会用菌-肠-脑轴线(microbiome-gut-brain axis)具体指出菌种在其中的角色。以较广的定义来看,肠-脑轴线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中枢内分泌系统及中枢免疫系统,其中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及肠神经系统,以及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英语:microbiota)在动物体的肠胃表面最主要被自主神经系统所连结支配,但在肠胃道中的菌相的刺激下,也会促使肠道表皮细胞分泌生理调控讯息,而此生理调控讯息除了会诱导产生局部免疫反应外,更会经由和其连结的自主神经系统,将生理讯息传送至大脑中枢,进而影响到中枢内分泌系统及中枢免疫系统。。研究者对此领域开始关注的原因是因为2004年的一篇研究,发现肠道中没有菌种的小鼠,其HPA轴对压力的反应比一般肠道中有菌种的小鼠要夸张许多。因此目前在实验室或是人体临床的研究,主要针对肠道菌种在肠-脑轴线中的角色进行分析,以及分析肠道菌相刺激肠-脑轴线产生的神经传导物质,如血清素 (serotonin)、多巴胺 (Dopamine)、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γ-氨基丁酸 (GABA) 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或是研究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大脑经由肠-脑轴线对肠道菌种的生长调节变化。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菌-肠-脑轴线是一个双向的生理调控管道,和我们的发育及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在过去近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已清楚地注意到肠道菌相对人体重要性,且在临床上证实,在破坏菌-肠-脑轴线的平衡时,会诱导自体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攻击,导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这是一种脱髓鞘性神经病变,患者脑或脊髓中的神经细胞表面的绝缘物质受到破坏,造成神经系统的讯息传递受损,导致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症状,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心智能力、甚至精神状态的损伤。另外,在分析自闭症 (Autism) 儿童的肠道菌相中,也发现其粪便中的菌相与健康儿童有着明显差异。Professor Sarkis Mazmanian 的研究团队进一步的将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喂食小鼠,发现在喂食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的小鼠中,不仅会改变小鼠肠道菌相,更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自闭症行为。然而菌-肠-脑轴线不仅仅是对儿童发育有着显著关联性,其对老年人的精神疾病也有明显影响。临床上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病人的肠道菌相也与健康人明显不同。2019年 Professor Ted Dawson and Han Seok Ko 发现 Gut to the Brain Models 的帕金森氏症造症原因。证实在小鼠肠道中的病源型 α -Synuclein 蛋白可经由迷走神经的传递,进而运送到运动神经元,过多的病源型 α -Synuclein 蛋白的累积造成路易体 (Lewy bodies) 形成及细胞氧化压力和发炎,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的坏死,进而造成病人颤抖、肢体僵硬、运动功能减退。

相关

  • 分权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此学说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而其后被英国与法国的哲学家进一步发展。
  • 格雷伊猎犬格雷伊猎犬(Greyhound),又称“灵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英语: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是指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任何类型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有挤压般的疼痛,常放射至左臂或下颌角点(gonion),并伴有
  • 苏丹二号苏丹二号(Sudan II,C18H16N2O)是一种脂肪偶氮染色剂,常用于冻结切片的甘油三酯的染色。正常状况下是红色粉状物。工业上常用于油、蜡等非极性物质的染色。铁及含铁血黄素(英语:Hem
  • 南半球南半球(英语: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区有亚洲印度尼西亚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绝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极洲全部。在南半
  • 非认知主义非认知主义(英语:Non-cognitivism)是一种后设伦理理论,认为伦理句子不表达事实,因此不能是真或假。非认知主义与认知主义相反,而认为道德知识是不可能存在。
  • 乙酰化乙酰化(英语:Acetylation;IUPAC命名:ethanoylation)又称乙酰基化或乙酰化作用,是指将一个乙酰官能基加入到一个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反应。反之将乙酰基移除的反应称为脱乙酰作用或
  • 表皮表皮(英语:Cuticle)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它是覆盖在生物体表面的非矿物,它坚硬而柔韧,能对生物体提供保护。各种类型的表皮是非同源的,它们的来源、结构、功能和化学组成各不相同。在
  • 克林顿·戴维孙克林顿·戴维森(英语:Clinton Davisson,1881年10月22日-1958年2月1日),美国物理学家,曾在贝尔实验室长期工作。他与雷斯特·革末,在戴维森-革末实验里,共同合作发现电子衍射现象。因
  • 马来群岛《马来群岛》(The Malay Archipelago)是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所著的一本游记,其记录了他在1854年至1862年期间对马来群岛南部的科学考察,包括马来西亚、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