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鲸鱼
✍ dations ◷ 2025-07-19 04:21:17 #鲸鱼
鲸是海洋哺乳动物鲸下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称。鲸下目又分为须鲸小目(Mystacoceti)和齿鲸小目(Odontoceti)。在日常语言中,常将鲸和海豚(以及淡水豚)分开,但在动物学中它们同属于一个系群。海豚科属于齿鲸小目,该小目中有抹香鲸及虎鲸等;而以鲸须替代牙齿,利用鲸须过滤水中浮游生物进食的须鲸小目,有座头鲸及现存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等。鲸的尺寸可以由只有1.7米长50公斤的毛伊海豚,到长34米重达190吨的蓝鲸,后者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一些种类表现出性别差异,雌性体型比雄性体型更大。鲸拥有流线型的身体和鳍状的一对前肢。虽然不像海豹一样敏捷,鲸鱼也能以20节的速度巡游。须鲸用喉咙咙上的皱褶来扩展它们的嘴,以便吞咽大口的海水。露脊鲸摄取的海水占它百分之四十的体重。齿鲸则有尖锥状的牙齿,用于捕捉乌贼和鱼类。须鲸在海洋中拥有发达的“嗅觉”,而齿鲸拥有敏锐的听觉。鲸的嗅觉之发达,可以同时活跃于水上和水下的环境,以至于有的鲸甚至在盲了以后仍能生存。数世纪以来,鲸经常被作为桌上佳肴或是工业产品的原料。然而,到了20世纪中叶,鲸的数量已经因为捕鲸工业的盛行而锐减,成为了濒临绝种的生物。所幸现阶段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在八零年代签下全球禁捕令,停止捕鲸工业的持续发展(日本于 2019 年重新开启商业捕鲸活动)。所有的鲸下目生物都是陆生动物中偶蹄目的后裔,而鲸下目与偶蹄目在生物分类上又属于鲸与河马所属的鲸偶蹄目。鲸也是从陆生哺乳动物经过水生的适应过程而回到海洋的,此过程大约发生在距今5200万-8300万年的始新世。鲸,海豚和江豚,同属偶蹄目,和它们两趾的有蹄动物血缘最近的近亲是河马,大约在4000万年前分化,古生物学家相信首先由巴基鲸进化成走鲸等水陆两栖生活的古鲸类,再进化成龙王鲸等完全在水中生活的鲸类。在3400万年前就分化成齿鲸和须鲸两个小目。须鲸口内无齿,上颌长有帘幕般的角质鲸须,滤食磷虾、头足类等。体积庞大,体长至少 6 米。须鲸有两个鼻孔,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须鲸种类较少,现存约 15 种,分为 4 科:露脊鲸科、新须鲸科(或 小露脊鲸科)、须鲸科、灰鲸科,其中蓝鲸体积庞大;露脊鲸行动缓慢、头大体胖;座头鲸体短臂长,常在近岸活动;小须鲸体小吻尖。齿鲸口内无须,但有牙齿,多呈圆锥状,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鼻孔只有一个。体型差异较大,从 1 米长的侏海豚到 18 米长的抹香鲸不等,通常雄性大于雌性。齿鲸种类较多,现存约 75 种,分为 9 科:抹香鲸科、小抹香鲸科(侏儒抹香鲸科)、恒河豚科(淡水豚科)、喙鲸科(剑吻鲸科)、亚河豚科、拉河豚科、海豚科、鼠海豚科、一角鲸科,另有 1 个单型的白
相关
-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阴离子(Anion,带负电)和阳离子(Cation,带正电)组成,以本质上是库仑力的离子键相结合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通常熔点和沸点较高,熔融时或电离产生其组成离子的水溶液中
- 少年爱古希腊少年爱是古希腊时代被当时社会所公开承认的一种社会关系,通常是由一名成年男性和一名青少年组建而成。 这种关系存在于古希腊古风时代和古典希腊时代。 一些学者找到这
- 原油石油(英语、拉丁语:petroleum,拉丁语词源希腊语:petra(岩石)+拉丁语:oleum(油)),也称原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
- CGa有机镓化学是研究含碳-镓键化合物的化学分支。由于镓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分布分散,故没有同族的硼和铝研究的广泛而深入。在有机镓化合物中,镓主要以+3氧化态的形式出现,低价态
- 日本威士忌日本威士忌是一种在日本生产制造的威士忌。日本威士忌师承自苏格兰威士忌,口味较苏格兰轻柔,贴近东方人口味。日本酿造威士忌历史距今短短不足100年。日本人首次接触威士忌,要
- 丘陵丘陵或丘陵地是高度在平原和山地之间,并由众多小丘连绵而成的地形。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
- 东海东海,亦称东中国海、中国东海,是指长江出海口以南、欧亚大陆以东的大片海域,为太平洋西部的陆缘海之一。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以
- 唐崇惕唐崇惕(1929年11月26日-),女,福建福州人,中国寄生虫学家。1954年从福建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毕业,现任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研究与人类关
- 三溴化磷三溴化磷为淡黄色发烟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具腐蚀性。可溶于丙酮、二硫化碳、氯仿、四氯化碳。目前用于化学分析和有机合成,或作为催化剂。三溴化磷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
- 硫酸二乙酯硫酸二乙酯是硫酸与两分子乙醇形成的硫酸酯。为无色油状液体,有薄荷香。不溶于水,溶于乙醚和乙醇。遇水缓慢分解,热水中剧烈分解为硫酸单乙酯。有毒。可能致癌。用作乙基化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