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猜想(英语: conjecture)是一个未解决的数学猜想,最先由约瑟夫·奥斯特莱及大卫·马瑟在1985年提出。abc猜想以三个互质正整数a, b, c描述,c是a及b的和,猜想因此得名。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望月新一教授于2012年提出论文证明,经过8年同行审查后于2020年4月发表,但对于该证明的正确性仍存在极大争议。对此也衍生出一BOINC项目“ABC@Home”。
abc猜想若得证,数论中很多著名猜想可以立时得出。多利安·哥德费尔德称abc猜想为“丢番图分析中最重要的未解问题”。(Goldfeld 1996)
对正整数,的根基(radical)。例如
若正整数, , 彼此互质,且 + =,“通常”会有 < rad(),例如:
但是也有反例,例如:
如上有多于一个整数可被小的质数的高次幂整除,使rad() < ,是较特殊的情况。ABC@Home计划目的在寻找更多这样的例子。
abc猜想(一)
abc猜想也有以下等价的表述方式:
abc猜想(二)
abc猜想第三个表述方式,用到了三元组(, , )的品质(quality),定义为:
例如:
一般的互质正整数的三元组,通常有 rad() > ,因此(, , ) < 1。大于1的情况较少出现。
abc猜想(三)
abc猜想中的ε不能去掉,不然命题就不成立。考虑以下例子:
这三个正整数互质,且有趋向无限大时,,使得 < rad()对所有适合条件的三元组都成立。
如果abc猜想得证,那么有很多结果可以推导出来。其中一些结果,在abc猜想提出后,已经以其他方法得到证明,一些则仍然为猜想。
abc猜想导出有的根基的接近线性函数的上界;不过,现在已知的是指数上界。确切结果如下:
上述的上界中,1是不依赖, , 的常数,而2和3是(以可有效计算的方式)依赖于ε的常数,但不依赖于, , 。上述的上界对 > 2的三元组都成立。
2006年,荷兰的莱顿大学数学系与Kennislink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ABC@Home计划。这个计划是网格计算系统,目的在找出更多的正整数三元组, , 使得rad() < 。虽然有无限个例子或反例不能解决abc猜想,但是期望借着这个计划发现的三元组的模式,可以得出对这个猜想以至于数论的新的洞见。
下述的是上节定义的品质。
截至2014年4月 (2014-04),ABC@Home找出 2380 万个三元组,现今目标在找出c不大于263的所有三元组(a,b,c)。
1996年,艾伦·贝克(Alan Baker)提出一个较为精确的猜想,将用取代,在此是的不同质因数的数目。
2007年,吕西安·施皮罗尝试给出证明,后来被发现有错误。
2012年8月,日本京都大学数学家望月新一发表长约五百页的abc猜想的证明,以他建立的宇宙际泰赫米勒理论(inter-universal Teichmüller theory)为基础。该证明目前正由其他数学专家检查中。当Vesselin Dimitrov和Akshay Venkatesh在2012年10月发现一处错误时,望月新一在他的网站确认了此错误,并声称这个错误能够在近期修补,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2012年12月,望月新一在自己主页贴出了自己对所有四篇文章的修改稿。主要包含27条重要的修改。2012年12月-2013年2月,他又屡次对文章进行了修订,新修正了18处错误,当中很多也是打字错误。望月新一在网上公开了2013年以及2014年的检验进度报告。2018年8月,皮特·舒尔策和Jakob Stix(英语:Jakob Stix)指出,望月新一的证明论文中 Corollary 3.12 证明结尾的一行推理存在无法修复的缺陷。望月认为二者的批评存在“某种根本上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