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多

✍ dations ◷ 2025-11-10 00:56:53 #秽多
秽多(日语:穢多/えた〔ゑた〕)乃是日本中世纪时代两种部落民之一,受到日本佛教与神道中“污秽”观念影响,对于“较污秽的工作”、“较污秽的人(罪人)维生的行业”的称呼。秽多的起源不明,有人推测是逃亡的农民,后来变成从事皮革加工的“部民”;亦有人认为是对于非人身份的俗称,源自古代被征服的奴隶。虽然秽多的起源有各式各样的说法,但是跟非人的差别为世袭制,子女必须继承父母的职业。秽多乃成形于平安时代、确立于江户时代,虽然该称呼废止于明治时代,但现代日本人对此蔑称带有“士农工商之外的最下层身份”的歧视。关西大学讲师上杉聪(日语:上杉聰)认为,镰仓时代奈良和京都对于秽多便出现歧视,室町时代的历史文献更出现“不要跟卑贱者结婚,一旦弄脏血液的话就无法干净,秽多的子女永远还是秽多”等歧视性字句。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历史学者朝尾直弘(日语:朝尾直弘)则认为,“士和农工商之间存有极大的身份差异,大体上农工商三者同列,也可视为平民百姓的统称。至于更下级则有称为‘秽多、非人’的阶层,因此士、农工商、‘秽多、非人’三种阶层间存在明显巨大的分隔线”。不过,也有人认为幕府为了政治的考量划分“士农工商秽多非人”等阶级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日本史学者田中圭一(日语:田中圭一 (日本史学者))提出:“本来士农工商就是职业的划分,用此事来区隔身份是愚蠢的”。日本文献上首见“秽多”一词乃永仁4年(1296年)的《天狗草纸绘卷》,编纂于承平5年(935年)的第一部类书《和名类聚抄》将“屠儿”训读成“惠止利(えとり)”,解释则是“屠宰牛马之肉作为鹰鸡之饵”。建治元年(1275年)稻荷山的经尊法桥献给北条实时的语源辞书《名语记》也记载着:“住在河滩边、食用牛马的人为秽多(ゑた)”、“秽多乃饵取也,屠儿等同秽多”。同时期的另一本类书《日语:塵袋,转写:塵袋》则记录:“根本上饵取乃以肉块作为喂食鹰之饵”;正保元年(1644年)以降的江户幕府公文则开始出现这个词。由这些文献记录可知,秽多本为饲育鹰之主鹰司取饵之职业,后来转换成对屠夫的总称。受到佛教戒杀生和神道忌血污的思想所及,对于杀生这种多污秽的工作遂以“秽多”称之。时至今日,有人以片假名“エッタ”称呼,某些地方甚至出现“エッタボシ”(即读成“秽多法师”)的歧视称呼。2011年1月5日奈良县御所市所设立的水平社博物馆展出“日韩合并”的展览期间,发生了抗议者以“エッタ”称呼,结果闹进法庭之事件。秽多的职业从日本中世纪以来逐渐成形,直到江户幕府时期甫确立其制度。仁德天皇时便以鹰捕捉其他鸟类,大宝元年制定的《大宝令》设置主鹰司,为了喂食鹰鸟,开始出现屠宰饵料之人。到了奈良时代秽多的原形亦曾见诸史料,此时代初期编纂的《播磨国风土记》〈饰磨郡大野里〉记载“惠多”一词。镰仓时代的《天狗草纸绘卷》出现“秽多”一词,描绘着着四条河滩上的秽多小孩抓住天狗化身之鸢,将之扭断颈部杀害后处理其尸肉的画面;身旁另一个小孩试图以网捕捉另一只鸢。平安时代中期《延喜式》虽然规定须供上猪、鹿之肉给天皇,可是受到佛教禁杀生的思想影响,蔑视屠夫的风气也逐渐散播。这些人群居于京都鸭川河滩沙洲的小屋,从事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贱业。因为沙洲靠近下鸭神社,为了避免遭受秽气波及,《延喜式》特别规定该神社南面附近禁止滥僧、屠夫居住。“滥僧”即非人法师,本为平民但因无法忍受国司的苛政,出家脱离原籍。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三善清行(日语:三善清行)曾以《意见十二个条(日语:意見十二箇条)》上书给醍醐天皇云:“今天下之民三分之二乃秃首者(意指滥僧)”,可见当时滥僧和屠夫仍有所区隔。这些人也有从事打扫街道的工作,被称作净人(きよめ)。《壒囊钞》记载:居住在河滩者称作秽多,也被称作坂者、散所者,其中以清水坂(位于今京都市东山区)比较出名。清水坂的坂者受到祇园感受院所属的犬神人(日语:犬神人)(清扫神社内污秽或动物尸体的下级神官)召唤,在延喜寺僧兵出兵之际担任先锋。派驻到各部落警戒时接受居民给予的报酬,坂者的头目也被称作长吏法师。各长吏法师圈绳定界,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宽元年间曾发生清水坂和奈良坂的长吏相互争执的情事。成书于明应9年(1500年)的《七十一番职人歌合(日语:七十一番職人歌合)》,其中第三十六番即描绘正在鞣皮的秽多,其形象为打赤膊、束发、赤脚。直至战国时代,皮革成为铠甲与马具的主要原料,从事皮革加工相关人员被纳入军需产业而受到保护。甚至曾有东日本的大名为了增加领地内的军事需求,特地自西日本延请秽多过来定居的例子。江户时代确立锁国政策,禁止东南亚输入皮革制品,造成皮革来源不足。为此,杀牛宰马的工作受到严格的控制,各农村配置秽多以便获得皮革来源。这些秽多多半居住在农村外不适合农业耕作的河川两侧,后来逐渐被称呼为“かわた”(汉字写成皮田、皮多、川田、革多、革田、河田等)。例如《庆长播磨国图》记载“かわた”的地区多达48处,《摄津国图》中也出现7处记载成“皮田”、“皮多”、“川田村”、“河原村”、“カワラ村”的地方;宽永21年(1644年)《河内国更池村文书》第一卷〈河州丹北郡之内更池村家数人数万改帐〉改用“河田”表示秽多。演变到后来,处理击毙牛马(禁止屠杀)、兽皮加工、皮革制品的制造贩售、祭礼的清扫工作、表演物品(包含艺人)的管理、草履雪駄、灯芯、筬(需要高度技术的纺织机零件)、竹精细加工等物品的制造贩售……等,这些职业变成了由秽多寡占的家业。此外关东地方的浅草弹左卫门(日语:弾左衛門)乃由非人管理,故虽然皆称秽多,却东、西有别。17世纪后半以降,各幕藩领主遂定调以“かわた”称呼秽多,各地的公文书类则记成皮多、皮田等。甚至像广岛藩到幕末为止,皆以“革田”作为指称秽多的公家用语。到了明治4年8月28日(1871年10月12日)颁布解放令(日语:解放令),废止秽多、非人之身份和称呼,同时此二者也丧失死牛马取得权与前段所述长期寡占之职业,于是陷入经济困顿。加上解放令一并废除地租改正、徴兵令、学制、村请制度(日语:村請制度)等,引发民众强烈反弹,终致发展成解放令反对一揆(日语:解放令反対一揆),各地有许多秽多、非人遭受袭击。印度种姓制度中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人)和日本的秽多一样,也是处理皮革、尸体的低下阶层。他们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绝对禁止与其他种姓接触,甚至常发生贱民因接触其他种姓而遭到虐待、杀害的事情。在韩国,李氏朝鲜时代开始确立“八般私贱”中白丁为最卑下者。不过1910年日韩合并,大日本帝国废除身份制度、导入户籍制度;加上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受到大规模的人口移动以及户籍资料遗失等影响,许多人原本的身份阶级不明。现在韩国的不平等阶级待遇已渐渐消失,但仍有人在吵架争论时以“白丁”羞辱对方。

相关

  • 野火山火,又称野火、林火、森林大火、森林火灾,是一种通常发生在林野间难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为疏忽、故意纵火、火山爆发和火山碎屑云,热浪、
  • 受体受体(receptors),又称受器、接收器,是一个生物化学上的概念,指一类能传导细胞外信号,并在细胞内产生特定效应的分子。产生的效应可能仅在短时间内持续,比如改变细胞的代谢或者细胞
  • 茶温县茶温县(越南语:Huyện Trà Ô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
  • Mars Society董事:干部:火星学会是一个提倡人类探险以及定居在火星的非营利组织,由罗勃·祖宾(英语:Robert Zubrin)博士等人于1998年创立。此学会的目的在于教育大众,媒体以及政府,人类在未来
  • 疱疹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 Herpes simplex virus 2 (HSV-2)单纯疱疹病毒(英语: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
  • 衣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五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衣部归于六划部首。衣部只以左、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U-17足球杯赛金砖国家U-17足球杯赛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参与的赛事。本项赛事每年举办一届,举办国为该年度金砖国家会议召开所在国家。首届赛事于2016年在印度创办,年龄限定
  • 伊朗饮食伊朗饮食, 也叫波斯饮食,包括伊朗的食物、烹饪方法及饮食传统。伊朗位于丝绸之路上,受高加索、希腊、土耳其、库尔德、累凡特、中亚细亚、俄罗斯等文化的影响。并受伊斯兰教的
  • span class=nowrapCuSeOsub3/sub/span亚硒酸铜是一种浅蓝绿色粉末,难溶于水。亚硒酸铜可以通过氧化铜、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和亚硒酸的反应制备,如:也可由亚硒酸钠和硫酸铜作用,沉淀得到:其无水物可以通过二氧化硒和
  • 孙延龄孙延龄(?-1677年),汉军正红旗人,定南王孔有德部将孙龙之子。孙龙在与南明李定国的作战中阵亡,孙延龄袭二等男兼一等云骑尉,后与孔有德之女、孝庄文皇后养女孔四贞婚配,清廷以此授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