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

✍ dations ◷ 2025-08-29 13:08:07 #无为而治
道家系列条目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心养性。道家中的“无为”一般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则),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无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规范),即人类活动应与天道般自然无为。提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两层意思,一即提倡人应顺应自然界,随缘而动,不要随意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二即社会人际关系方面,提倡应统治者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社会的各种制度与规范以保持民间民风单纯朴实。因此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儒家所讲的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为儒家的“德治”主张,其是汉代道家结合了老庄中的“出世思想”和儒家“经世致用”结合起来的政治理念,该思想强调的是社会的和谐与自然、与民休养生息而不扰民、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与道家的“道”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实不相同。道家要求人们学习大自然的纯朴和谐,让一切事物都回复到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让事物显示其本来的面目,人与自然不应视为一种对立、紧张的关系,人的文化创造不应无视自然之理,而是应当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人类应该通过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故为“道法自然”。到了现代,由于其思想与关心地球环境的环保主义相通而得到认同。另一方面,现代物质的膨胀,使得现代人自我丧失,从而陷入迷茫与痛苦,道家的“返璞归真”、重视清净与个人修养思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可参阅: 诸子百家

相关

  • 阿奇霉素11–14 h (single dose) 68 h (multiple dosing)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əˌzɪθroʊˈmaɪsᵻn/ )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又翻译作阿红霉
  • 嗜碱性粒细胞嗜鹼性球或嗜鹼性粒細胞(英语:Basophil 或 Basophilic granulocyte)是一种最少见的粒细胞,约占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0.5%至1%,得名自其可以被碱性的染料染上色的特性,是许多免疫反应
  • 贾拉拉巴德贾拉拉巴德可以指:
  • LDL低密度脂蛋白(英语:low-density lipoprotein,缩写为LDL)指一类及范围的脂蛋白粒子,有着约18-25纳米直径的大小,负责在血液内运载脂肪酸分子至全身供细胞使用。它是由肝脏所产生的
  • 诚信诚信是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诚”是诚实,“信”是有责任心、信用。相反的,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或真小人。有关诚信,在古今各地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
  • 积极治疗积极治疗(英文:Curative care)指的是所罹患的疾病因仍有痊愈(英语:Cure)机会,故而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采取的积极治疗策略。积极治疗与预防性治疗(预防性医疗)及和缓医疗不同。预防性
  • 丝氨酸丝氨酸(英语:serine)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富含于鸡蛋、鱼、大豆,人体亦可从甘氨酸中合成丝氨酸。丝氨酸在医药上有着广泛用途。丝氨酸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免疫
  • 上腹壁动脉在人体解剖学中,上腹壁动脉(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指的是由内胸动脉(英语:internal thoracic artery)延伸入腹腔的动脉,并会与下腹壁动脉于肚脐形成动脉吻合(英语:anastomoses)
  • 龙葵素茄碱(Solanine),又称龙葵碱、龙葵素、茄苷,是茄科(茄科)物种中被发现的一种糖苷生物碱毒素,例如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的物种
  • 米夏埃尔·哈内克迈克尔·哈内克(德语:Michael Haneke,1942年3月23日-),奥地利电影导演,生于德国慕尼黑。迈克尔·哈内克的作品可分为奥地利时期跟法国时期,以社会议题而闻名于世。他的法国时期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