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压力锅
✍ dations ◷ 2025-04-04 06:23:09 #压力锅
压力锅(又名快锅、高压锅、压力煲等)是一种厨房的锅具。压力锅利用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提升这一物理现象,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以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在高海拔地区,利用压力锅可避免水沸点降低而不易煮熟食物的问题。其优点在于省时及节能,缺点在于不正确操作或有瑕疵时,有可能会爆炸造成伤害。亦有人称使用压力锅所烹调出来的食物的味道会逊于传统小火慢炖。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主要研究蒸汽,他在1679年发明了高压蒸锅(steam digester)。它气密性良好,通过增大气压来提高水的沸点,达到缩短烹饪时间的目的。1681年,他把他的发明带到了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这个发明却被当作一个实验器材。不过,英国人还是给了他加入学会的资格。1864年,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乔治·葛布罗德(Georg Gutbrod)开始用马口铁制作压力锅。1919年,西班牙为萨拉戈萨的何塞·阿历克斯·马丁内兹(José Alix Martínez)颁发了压力锅的专利。马丁内兹把它命名为olla exprés(直译为快速锅),它在专业产权官方公报上的专利号为71143。1938年,阿尔弗雷德·维舍勒(Alfred Vischler)在纽约展示了他发明的“密封性可调快速锅”(Flex-Seal Speed Cooker),这是第一个家用压力锅。美国和欧洲的厂家都为它展开了竞争。在1939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当时被称为“国家压力锅公司”的国家快速工业公司(National Presto Industries)展示了它自主生产的压力锅。
相关
- 声速声速,又称“音速”(每秒340 米,每小时1224千米),顾名思义即是声音的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振动波传递的距离。声速(波传递的速度)与传递介质的材质状况(密度、温度、压力…)有绝对关系
- 单倍群O-M175单倍群O-M175(英语:Haplogroup O-M175)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与东南亚,源于单倍群NO。单倍群O首次出现于距今约3万年前,出现地为东南亚或东亚,是单倍群NO-M214
- 五苓散五苓散,一方出自《伤寒论》,是祛湿剂中利水渗湿的方剂。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外散表邪的功效。可用来主治:伤寒太阳蓄水证以及水湿内停之水肿。见有症状: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
- 药事管理学药事管理学(英语: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是药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和教育集中于应用社会、行为、管理和法律科学,去研究药学实践中完成专业服务的
- 腺瘤腺瘤(英语:Adenoma,/ˌædᵻˈnoʊmə/)是腺源性或腺状上皮组织产生的良性肿瘤。包括肾上腺、脑下垂体、甲状腺、前列腺等器官在内,许多腺器官都可能形成腺瘤。
- 菜籽固醇菜籽固醇(英语:Brassicasterol,简称BR, 又称为5,22-二烯-24S-甲基-3β-胆固醇、5,22-二烯-麦角甾-3β-醇、菜籽甾醇)是一种由一些单细胞藻类(浮游植物)以及某些陆生植物(如油菜)合成
- 红外通讯技术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红外通讯技术不需要实体连线,简单易用且实现成本较低,因而广泛应用于小型移动设备互换数据和电器设备的控制中,例如笔
- 古植物学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上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以及演化关系,是植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古植物学通过对植物化石的收集、研究和解释,得出植物的进化过程,同时
- 尼尔斯·艾崔奇尼尔斯·艾崔奇(Niles Eldredge,1943年8月25日-)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曾经在1972年与史蒂芬·古尔德一同发表疾变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理论。
- 苏丹红一号苏丹红一号(Sudan I,分子式:C16H12N2O)也称为苏丹一号,是一种工业用油溶性偶氮染料,也被工业应用中称为溶剂黄 14或油溶黄R。苏丹一号的化学名为1-苯基偶氮-2-萘酚,在不同的生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