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表

✍ dations ◷ 2025-08-21 11:30:21 #组合数学

在数学中,杨表(英语:Young tableau),又称杨氏矩阵,是组合表示理论和舒伯特演算领域的常用工具。在对称群和一般线性群性质的研究中,杨表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方式来描述的它们的群表示。杨表由剑桥大学数学家阿尔弗雷德·杨(英语:Alfred Young) 在 1900 年提出。接着于 1903 年被弗罗贝尼乌斯应用于对称群的研究中。他们的理论由许多数学家进一步发展,包括珀西·麦克马洪(英语:Percy MacMahon)、W·V·D·贺智(英语:W. V. D. Hodge)、G. de B. Robinson、吉安-卡洛·罗塔、Alain Lascoux、Marcel-Paul Schützenberger 和理查德·P·史丹利(英语:Richard P. Stanley) 等。

注意:本条目使用英式画法来展示杨图及杨表。

杨图由有限多个相邻的方格排列而成,其中,各横行的左边对齐,长度由下而上递增。有时会用其他的符号代替方块,特别的。当使用圆点代替,该图被称作费瑞尔图。若将杨图的各行的方格数列出,则形成总方格数 的一个整数分拆 λ。因此,此图可以被视为是 λ 的形状,因为它和 λ 携带了相同的资讯。杨图之间的包含关系定义出整数分拆上的一个偏序关系,此关系拥有格的结构,称作杨氏方格(英语:Young lattice)。若将杨图的各列的方格数列出,会形成整数分拆 λ 的“共轭分拆”,或称“转置分拆”,它所对应到的杨图可由原本的杨图沿主对角线作镜射对称而得。

给定一个杨图,各方格的位置由两个座标决定,分别是行数与列数,列的顺序是由左往右数,行的顺序则是按照所包含的方格数由多的往少的方向数,此处牵涉到杨图的两种常见画法。第一种画法常用于法语世界,将各行由大到小一层一层往上叠,称为,第二种画法常用于英语世界,将方格数较少的行排在方格数较多的行的下方,称为。例如,在伊恩·G·麦唐诺(英语:Ian G. Macdonald)著作《对称函数与赫尔多项式》建议习惯法式画法的读者将书放在镜子中上下颠倒来看。英式画法的思维与矩阵雷同,而法式画法则比较接近笛卡尔坐标系,不过,法式画法中对于方格的位置习惯先写纵坐标。例如,右图表示的,是 10 的整数分拆 (5, 4, 1) 对应的杨图,而它的共轭分拆 (3, 2, 2, 2, 1) 则代表着各列的方格数。

在许多理论及应用中,勾长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给定一个整数分拆 λ,以及 λ 中的一个方格 □,其“臂长” aλ(□) 定义成 □ 正右方的方格数,“腿长” lλ(□) 正上方的方格数 (腿长的名称来源自英式画法) ,“勾长” hλ(□) 定义为 aλ(s)+lλ(s)+1。

一个杨表是将杨图中的各个方格填入一些元素,一般会填入全序集合的元素。原本,填入的元素应该要写作 x1, x2, x3 ...,但为了方便起见,都直接填入正整数。杨表最初应用于对称群的表示理论时,允许在杨图的 n 的方格中任意填入 1 到 n 中相异的正整数。不过现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标准”的杨表,也就是上述的条件再加上各行与各列中的方格中的数字皆为严格递增的。由 n 个方格的相异杨表数个数形成对和数(英语:Involution number)

在其他的应用中,杨图被允许填入相同的数字。若其填法满足同一列中的数字严格递增,且同一行中的数字单调递增,则该杨表被称为是“半标准的”,或有时特别称为列严格的以避免定义上的歧异。将杨表中个数字出现的次数记录下来,可得一序列,该序列被视为杨表的“权重”。因此,标准杨表的权重必然是 (1,1,...,1),因为在标准杨表中,1 到 n 的正整数恰好各出现一次。

半标准杨表有许多变体,例如行严格杨表要求同一行中的数字严格递增,且同一列中的数字单调递增,也就是列严格杨表的共轭。此外,在平面分拆(英语:plane partition)的理论中,往往习惯考虑将上述的定义中的递增改为递减。其他变体例如带状杨表,其定义为在先将一些方块打包成群,然后要求各群的方块必须填入相同数字。

给定两个杨图 λ=(λ1, λ2 ...)、μ=(μ1, μ2 ...),满足 λ 包含 μ,即 μi≤λi 对所有 i。定义“斜杨图” λ/μ 为 λ 中的所有方格扣掉 μ 中的所有方格,也就是 λ 差集 μ,在斜杨图的各方格中填入元素则形成“斜杨表”。同理,若满足同一列中的数字严格递增,且同一行中的数字单调递增,则该斜杨表被称作半标准的;若半标准的斜杨表满足各方格不重复的填入数字 1 到 n,其中 n 是斜杨表所含的方格数,则该斜杨表被称作标准的。注意到不同的 λ 和 μ 可以给出相同的 λ/μ,而且大部分斜杨表的性质都只依赖于差集完的方格,但是仍然有作用在斜杨表运算依赖于 λ 和 μ 的选取。因此,λ/μ 必须被视为包含两个资讯:λ 和 μ,纵使两个斜杨表有相同形状的方格排列,方格中填入的元素也相同,他们仍然可能是不同的。当 μ 是空分拆 (0 的唯一一种分拆) 时,斜杨表 λ/μ 就变成杨表 λ。

一个标准的斜杨表 λ/μ 可以被视为一个整数分拆的序列,起始于 μ,每次增加一个方格,最后一个是 λ,更精确一点来说,该序列第 i 个分拆是 μ 联集所有的方格满足它里面的数字 ≤i。若 λ/μ 只是半标准的,仍可被视为是一个整数分拆的序列,但每次增加的方格数可能多于一个,根据半标准杨表的定义,在同一列中每次至多增加一个方格,而这个形状被称作“水平条”。该序列完全决定了 λ/μ 与各方格填入的数字,所以也有作者以此来当作(半)标准杨表的定义,例如伊恩·G·麦唐诺(英语:Ian G. Macdonald)。此定义包含了 λ、μ 和所有方格中的资讯。

杨表经常应用于在组合学、表示理论和代数几何中,各种不同的计算杨表个数的方法给出舒尔函数(英语:Schur function)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恒等式。此外,许多关于杨表的组合算法已经被发现了,例如 Schützenberger 提出的 jeu de taquin(英语:jeu de taquin) 以及 RSK 对应(英语:Robinson–Schensted–Knuth correspondence)。Lascoux 和 Schützenberger 研究一个定义在半标准杨表上面的乘积,该乘积满足结合律,并且给出一个称为 le monoïde plaxique (法语) 的结构。

给定一个杨表 ,一共有n个方格。那么把1到n这n个数字填到这个杨表中,使得每行从左到右都是递增的,每列从下到上也是递增的。用 dim 表示这样的方法个数,如图,这个这种填写数字中的一种。我们有下面的勾长公式。

对于杨表中的一个方格v,其勾长 hook(v)等于同行右边的方格数加上同列上面的方格数,再加上1(也就是他自己)。

用 dim表示这样的方法个数,勾长公式就是方法个数等于n!除以所有方格的勾长的乘积。

对于分拆10 = 5 + 4 + 1 的应的杨表. 因此有

种方法。

相关

  • ES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也称为Biernacki反应,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红细胞沉降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血液学测试,是炎症反应的非特
  • 音素在语言学中,语音(英语:phone)可以被认为是用来表示语言的声音符号(即语言的物质外壳),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在语音学与音韵学好中,语音一词
  • 太阳病太阳病,中医病名,为六经辨证之一。伤寒学派认为,足太阳膀胱经属表,为六经藩篱,外邪侵犯人体,首先都由太阳侵入。脉浮是阳脉,也就是手指轻轻的碰,就可以感觉到脉,就称之为浮脉。头项强
  • 开普勒62e开普勒62e(Kepler-62e)是一颗环绕天琴座恒星开普勒62的太阳系外行星,是距离母恒星第二远的行星,由 NASA 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该行星是以侦测行星通过恒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
  • 哥穆尔卡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波兰语:Władysław Gomułka;1905年2月6日-1982年9月1日),波兰政治家,1945年至1948年任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统一工人党前身)总书记。后因被指责有反苏倾向而被
  • 二氟化硫二氟化硫是一种硫的卤化物,化学式为SF2。它可由二氯化硫与氟化钾或氟化汞在低压在反应制得:二氟化硫分子中键角为98°,键长为159pm。这种化合物十分不稳定,会二聚成为FSSF3。它
  • 黄鲫鱼黄鲫鱼是日本栃木县宇都宫市的乡土玩具(日语:郷土玩具)。宇都宫市流传一则传说,称“以前天花肆虐的时候,人们在市中心的田川(日语:田川 (利根川水系))钓到黄色的鲫鱼,病人吃下后就痊
  • 第二次拉特朗公会议第二次拉特朗公会议是天主教教会承认的第十次大公会议,于公元1139年4月由教宗意诺增爵二世召开。由1000人参加,主要议题是减少教宗和诺理二世于1130年死后教宗选举选举出教宗
  • 美国反禁药组织美国反禁药组织(United States Anti-Doping Agency)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美国国家反兴奋剂组织(NADO)。该组织拥有美国奥运会、残障奥运会、泛美运动会等美国运动组织
  • 余文仪余文仪(1705年-1782年),字叔子,号宝冈,浙江诸暨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乾隆二年(1737年)登丁巳恩科进士,任刑部主事。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福建福宁府知府,改漳州府知府。乾隆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