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魔盒事件,亦可称张拾迈事件,指的是由《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一篇“钓鱼文”引起的类似索卡事件的风波,该事件总体类似于索卡尔事件,在2011年7月29日文中虚构的“张拾迈”教授及观点被平面媒体《第一财经日报》引用而达到顶峰。
文章最初在2010年中由未名空间网友在未名空间贴出,文章标题为《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文章虚构了“张拾迈”教授(名字灵感来源于黄万里,同时用10迈的低速对应于高铁),同时模仿了媒体报道黄万里反对三峡工程的语气,称
2006年春节前,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西安交大附属二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高铁,一定不要建……高铁,一定不要建……”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上高铁,至少一定要用有碴道床。”便与世长辞。
文章同时还虚构了不存在的“夏尔谢夫力”和“斯蒂芬金效应”(名字均来源于未名空间的知名Id),并以调侃的语气称
“2004年,张拾迈不顾家人的关心劝阻,以无比的责任感,拿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作路费,自费去印度考察铁路,直到患上严重的肠胃疾患,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吊着输液瓶被抬回国。”
文章贴出后,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有些传播过程中,“夏尔谢夫力”被替换成了真实存在的“科里奥利力”。同时,也有不少人模仿此文写出了各种各样的《XX-开启XX的魔盒》,如:
在723杭深线动车事故后,部分记者在赶稿时没有仔细核对,直接从网络上进行拼凑消息,结果导致《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7月29日A5版的《高铁:自主创新之谜》一文中,直接引用了“张拾迈教授”及其观点,被网民批为“不认真”。,随后第一财经在收到提醒后,直接在其官网上,将文章最后一段“高铁还有多少隐患”删除,并在微博上发布道歉声明,称“引用的张拾迈教授观点属网络杜撰”,但并没有说清楚张拾迈教授是否也是杜撰,因而被一些网民批评为“道歉没诚意”。但由于多个门户网站系采用机器人在第一时间抓取媒体信息并发布,因此其他网站仍能看到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