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甲烷
✍ dations ◷ 2025-04-06 01:01:26 #产甲烷
产甲烷作用,又称甲烷生成,指合成甲烷是微生物代谢的重要的和广泛的形式。可以生成甲烷的微生物称作产甲烷菌(英语:Methanogen)。这些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域,这是在系统发生学上与真核生物和细菌都不同的一组独特的微生物,尽管它们是和厌氧细菌有靠近的关联。在很多环境中,这是生物质降解的最终步骤。产甲烷作用是微生物的一种厌氧呼吸形式。产甲烷菌不能呼吸氧气,而且氧气对产甲烷菌具有致命的毒性。电子传递最终受体不是氧气,而是含碳小分子化合物,最常见的是二氧化碳或者乙酸:CO2 + 4 H2 => CH4 + 2H2OCH3COOH => CH4 + CO2产甲烷作用也可以利用其它含碳小分子有机物,如甲酸、甲醇、二甲硫醚和甲硫醇等。产甲烷菌不能在有氧气处生存,因此它们只能在完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被发现。常见的这样的环境在有机物被迅速降解的地方,比如湿地土壤、动物消化道和水底沉积物等。产甲烷作用也可发生在氧气和腐烂有机物都不存在的地方,如地面下深处、深海热水口和油库等。产甲烷作用是有机物降解过程的最后一步,在降解途径中,电子受体,如氧气、三价铁、硫酸根、硝酸根和四价锰都被耗尽,而氢气和二氧化碳积累起来。由发酵产生的较轻的有机物也形成积累。而在程度较高的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所有电子受体,除二氧化碳之外全都被耗尽。而二氧化碳是大多数分解代谢过程的产物。只有产甲烷和发酵作用能够在只有含碳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发生。发酵作用只造成大分子量有机物的分解,产生小分子量有机物。而甲烷产生可以去除这些中间产物,如氢气、小分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如果没有产甲烷作用,大量碳元素将会以发酵产物的形式在缺氧环境中积累。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厌氧生物(包括产甲烷菌)将纤维素消化成可以被动物吸收的物质。如果缺乏了瘤胃中的微生物,必须给牲畜喂特殊的食物才能够存活。平均每一头母牛每天排放约250升甲烷。产甲烷作用对人类也有用处。通过产甲烷作用,有机废物可以转化成有用的甲烷(“沼气”)。产甲烷作用同样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发生。尽管产甲烷作用也许对人类消化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反刍动物如牛和羊的营养却是必要的。
相关
-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虽然一开始被认定为土壤菌,但淡水中的种类可能比陆地上的更丰富,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
- 糖类糖类(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广布于自然界。糖类的另一个名称为“碳水化合物”,其由来
- 紫色色杆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及无芽孢的球杆菌。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水中及土壤植物可以找到。它们会生产出紫色杆菌素。它们可以在营养琼
- 卵菌见内文卵菌门(学名:Oomycota)或卵菌纲(学名:Oomycetes),俗称水霉 (water mold),是一种与真菌很相似的真核微生物,不具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需将养分在体外分解后,再进行吸收。但根据亲
- 模式株模式种(type species (species typica))是生物分类学上的一个名词,是用来代表一个属或属以下分类群的物种,又称典型种。模式种可以指示出该生物分类单元下的生物学特征,它既是一
- 格拉纳达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
- 铊中毒铊中毒(Thallium poisoning)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铅、汞等金属元素,与砷相当,其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2mg/kg体重,对儿童为8.8~15mg/k
- 二氧化硅无色无定形固体(玻璃体)2.533 g/cm3(β-石英,600 ℃时)2.265 g/cm3(鳞石英)2.334 g/cm3(方石英)2.196 g/cm3(玻璃体)867 ℃(β-石英转化为鳞石英)1470 ℃(鳞石英转化为方石英)1722 ℃(方石英
- 鲟鱼鲟科是鲟形目下的一个科,其下有4属、27种鱼类,其中4种可能已经灭绝。鲟鱼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体长最大的超过9米。其化石记录可追溯到2.45至2.08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 热辐射热辐射(英语:heat radiation)是物体用电磁辐射把热能向外散发的热传方式,是热的三种主要传递方式之一,以热辐射传递热时不需要介质。任何物体温度只要高于0K就会释放热辐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