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倍体细胞
✍ dations ◷ 2024-11-05 18:37:11 #多倍体细胞
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只有一组最基本的称为“单套”或“单倍体”(haploid),两组备份称为“双套”或“二倍体”(diploid)。多倍体的细胞则有更多套的染色体。其中有些常见生物就是多倍体(polyploid),譬如金鱼、鲑鱼、蚂蟥、扁形虫、有尾目和蕨类植物。多套的动物通常都是低等动物,或能行孤雌生殖的居多。这种多倍体,又分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y)和同源多倍体(Polyploid或Autopolyploidy,或“单源多倍体”),特别是前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种。在双套生物中,有一个过程,将双倍体的细胞分裂成单倍体,使配子结合后的合子为双倍体,称为减数分裂。有些生物以倍性来作决定性别:雌性为双倍体,雄性为单倍体。在人类,只有精子和卵子是单倍体,其他细胞都是双倍体。如果一个人类胚胎部分染色体为多倍体,多数不能正常发育,但如果是性染色体是多倍体(XXX或XYY)、三套第21对染色体(唐氏综合症)、三套第18对染色体(爱德华氏症)、三套第13对染色体(帕陀氏症),则有机会长大成人。细胞是根据存在的集合数目(倍性水平)被描述:单倍体(1组),二倍体(2组),三倍体(3组),四倍体(4组),五倍体(5组),六倍体 (6组),七倍体(heptaploid或septaploid,7组)等。通用术语多倍体通常用于描述具有三组或更多组染色体(三倍体或更高倍数)的细胞。日常农产品经过杂交,有很多超过双套的例子:这些农产品中有不少异源多倍体。小黑麦是六倍体,其中有四套染色体来自小麦,两套来自裸麦。
相关
- 格林-巴利综合征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缩写为GBS),又称基连巴瑞症候群、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古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因免疫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系统,而导致的
- 鸟苷鸟苷(Guanosine)是核苷的一种,是由鸟嘌呤与核糖(呋喃核糖)环组成,两者之间由β-N9-配糖键相连。鸟苷经过磷酸化之后可变成鸟苷单磷酸(GMP)、环鸟苷单磷酸(cGMP)、鸟苷双磷酸(GDP)或鸟苷
- 癌症疫苗癌症疫苗(英语:cancer vaccine)可以用来治疗或预防癌症,那些用来治疗已存在的癌症又被称作治疗性癌症疫苗。有些或很多疫苗是“自体”的,也就是说,它是从病人自己的身体中萃取的,所
- 铝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Aluminium-ion battery)是一类可充电电池,放电时,铝离子从阴极移动到阳极;充电时,铝离子又回到阴极。铝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功能相似,但由于组成和结构不同,电能输出水
- 苏维汇人苏维汇人(拉丁语:Suebi或Suevi,其族名可能来自于原始日耳曼语*swēbaz)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蛮族入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苏维汇人最早出现于史册中是在尤利
- 巴陶氏症候群巴陶氏症候群(Patau syndrome),又称13-三体症候群,染色体三倍体症之一,少见,患者多在出生后一年内死亡。13-三体症候群早在1657年便由丹麦医学家托马斯·巴托林发现,但其染色体性质
- 石房蛤毒素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是一种极强的神经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T)。石房蛤毒素首次分离于帘蛤科的石房蛤体内,并由此得名。石房蛤毒素实际上是一些藻类和蓝细
- 不齐线数字不齐线数字(也称小写数字、古风体数字和中世纪数字)是阿拉伯数字的一种款式,设计配合小写字母,营造视觉上的和谐。现在阿拉伯数字通常是齐线数字(也称为大写数字、现代体数字和标
- 颚脊椎动物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植物固醇植物固醇(英语:Phytosterol,亦称为植物甾醇)是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固醇。在临床试验中,植物固醇显示出可以阻断人体肠道中的胆固醇吸收位点,因此可以帮助减少人体中的胆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