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族猎狸传说

✍ dations ◷ 2025-05-20 09:46:08 #达悟族神话,狩猎

达悟族猎狸传说,是台湾达悟族的一则狩猎传说,描述过去族人如何跟魔鬼(anito)协调并猎捕狐狸的方法,蕴含禁止贪心、保护生态的观念,但其实其中的“狐狸”是指“果子狸(白鼻心)”(Pangahpen),是因为之前的汉人教师到当地教课时翻译出现误差而造成的。

达悟族人认为魔鬼会把白鼻心当作猪那样饲养,并且在它们的身上留下记号,例如耳朵上的Apzenga记号、或是尾巴断了一截,猎人要尽可能避免猎捕那些白鼻心,或是跟魔鬼打好交道。

过去在渔人部落里有一个擅长猎果子狸的猎人,他利用茄苳树的熟果作为诱饵设下的陷阱,一个晚上最多可以猎到五、六只,虽然他在猎捕魔鬼的家畜,但魔鬼跟他很熟了,有时候不仅不会阻止他、还会挤进他躲藏的工寮里,而猎人也会也对他们很客气,每次都会带他们喜欢的骨骸和给魔鬼小孩玩的贝壳放在工寮外送给他们,猎捕到的猎物他也从不独享,经常分享给族人,让他在族人里颇受敬重。

猎人有一个侄子,很喜欢吃果子狸的肉,他从叔叔那里学到猎狸的方法后,便自己上山去打猎,并且照着猎人的指示放下供品,到了晚上,魔鬼来拿供品并且向工寮里的“猎人”打招呼时,里面的侄子却因为外面那些魔鬼的发出的叫声而不敢回应,魔鬼觉得奇怪便探头进去,侄子吓得跑出工寮,不知道对方身份的魔鬼便装成死人的样子追赶他来恶作剧,直到侄子回到家里才满意地离开,而侄子则吓得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后来在猎人的指导下,他才重新虚心学习猎捕果子狸的方法,并且和魔鬼、族人之间建立好关系,成为另一个备受敬重的猎狸高手。

另有版本的故事中,猎人名叫把乌了,他不尊重魔鬼,随心所欲地猎捕著果子狸,后来魔鬼忍无可忍,趁他晚上出来打猎时变成死人追赶他,让他再也不敢晚上出来打猎(猎狸);也有版本是一对兄弟去小兰屿钓鱼,并在当地抓了一只很肥的白鼻心,但也因此受到魔鬼追杀,逃回家后魔鬼仍不死心,降下石头雨压毁他们的屋子,所幸一家人及时逃出来。

相关

  • 伊马替尼伊马替尼(INN:Imatinib;商品名Glivec,原称STI571,是诺华公司研发时的编号)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销售,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肠道基质肿瘤等癌症的第一代/旧一代靶向药物,格列卫(中文
  • 林权泽林权泽(韩语:임권택,1936年5月2日-),韩国电影导演,拥有“韩国电影教父”之称。电影风格带有强烈视觉感以及丰富的感性智慧,被认为是最了解及最善于表现韩国文化神韵的导演,生涯执导作
  • 台江县台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清水江中游,面积107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6300。政府驻台拱街道。台江县在历史上属于生苗区,至今
  • ErwiseErwise是一款已停止开发的网页浏览器,是早期图形用户界面的网页浏览器先驱之一。Erwise是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芬兰学生Kim Nyberg、Teemu Rantanen、Kati Suominen和Kari Syd
  • 2013年定西地震2013年定西地震,是发生于2013年7月22日上午7时45分的地震,震中位于中国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距离岷县15千米,距离漳县45千米,距离兰州190千米。中国地震局测定此次地震的
  • 阿巴拉阿巴拉,是生活在西非萨赫勒地区的阿拉伯族群,以放牧单峰骆驼为生计基础。阿巴拉一词主要用来区别于另一阿拉伯牧牛族群加巴拉, 根据Braukämp(1993)的说法,一些阿巴拉人在从萨赫
  • 杜心五杜心五(1869年-1953年),名慎魁,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被万籁声称为自然门的第二代宗师,也是清末时的革命党员,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镖。杜心五出生于
  • 一水柠檬酸一水柠檬酸,分子式C6H8O7·H20,是无色结晶或白色晶状粉末,分子量:210.14,密度1.54。熔点135-152℃。闪点173.9℃。水溶性1630 g/L (20℃)。 在食品、饮料行业,作为酸味剂、调味剂
  • 圣马力诺里拉圣马力诺里拉(意大利语:lira sanmarinese)是1860年代至2002年期间圣马力诺的流通货币,和意大利里拉等值。意大利里拉的硬币和纸币和教廷的硬币在圣马力诺也有法律效力。圣马力诺
  • 巴德纳加尔巴德纳加尔(Badnagar),是印度中央邦Ujjai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095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0951人,其中男性15943人,女性15008人;0—6岁人口4466人,其中男2341人,女2125人;识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