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族猎狸传说

✍ dations ◷ 2025-08-28 15:02:41 #达悟族神话,狩猎

达悟族猎狸传说,是台湾达悟族的一则狩猎传说,描述过去族人如何跟魔鬼(anito)协调并猎捕狐狸的方法,蕴含禁止贪心、保护生态的观念,但其实其中的“狐狸”是指“果子狸(白鼻心)”(Pangahpen),是因为之前的汉人教师到当地教课时翻译出现误差而造成的。

达悟族人认为魔鬼会把白鼻心当作猪那样饲养,并且在它们的身上留下记号,例如耳朵上的Apzenga记号、或是尾巴断了一截,猎人要尽可能避免猎捕那些白鼻心,或是跟魔鬼打好交道。

过去在渔人部落里有一个擅长猎果子狸的猎人,他利用茄苳树的熟果作为诱饵设下的陷阱,一个晚上最多可以猎到五、六只,虽然他在猎捕魔鬼的家畜,但魔鬼跟他很熟了,有时候不仅不会阻止他、还会挤进他躲藏的工寮里,而猎人也会也对他们很客气,每次都会带他们喜欢的骨骸和给魔鬼小孩玩的贝壳放在工寮外送给他们,猎捕到的猎物他也从不独享,经常分享给族人,让他在族人里颇受敬重。

猎人有一个侄子,很喜欢吃果子狸的肉,他从叔叔那里学到猎狸的方法后,便自己上山去打猎,并且照着猎人的指示放下供品,到了晚上,魔鬼来拿供品并且向工寮里的“猎人”打招呼时,里面的侄子却因为外面那些魔鬼的发出的叫声而不敢回应,魔鬼觉得奇怪便探头进去,侄子吓得跑出工寮,不知道对方身份的魔鬼便装成死人的样子追赶他来恶作剧,直到侄子回到家里才满意地离开,而侄子则吓得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后来在猎人的指导下,他才重新虚心学习猎捕果子狸的方法,并且和魔鬼、族人之间建立好关系,成为另一个备受敬重的猎狸高手。

另有版本的故事中,猎人名叫把乌了,他不尊重魔鬼,随心所欲地猎捕著果子狸,后来魔鬼忍无可忍,趁他晚上出来打猎时变成死人追赶他,让他再也不敢晚上出来打猎(猎狸);也有版本是一对兄弟去小兰屿钓鱼,并在当地抓了一只很肥的白鼻心,但也因此受到魔鬼追杀,逃回家后魔鬼仍不死心,降下石头雨压毁他们的屋子,所幸一家人及时逃出来。

相关

  • 加斯帕尔·博安加斯帕尔·博安(法语:Gaspard Bauhin,Caspar Bauhin;拉丁化:Casparus Bauhinus,1560年-1624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科学家之一。出生于巴塞尔,其父母是法国人,后来,他在巴塞尔大学担任希腊
  • 莉比·伦顿莉斯贝丝·“莉比”·特里克特(英语:Lisbeth "Libby" Trickett,1985年1月28日-),生于昆士兰州汤斯维尔,娘家姓为伦顿(Lenton),2007年结婚后改为夫姓。澳大利亚女子游泳运动员。莉比是
  • 神奈川县神奈川县(日语:神奈川県/かながわけん Kanagawa ken */?)是日本的一级行政区之一,位于关东地方西南端,东京都以南,西接山梨县和静冈县、东滨东京湾、南滨相模湾。境内拥有古都镰
  • 口索动物亚门半索动物门(学名:Hemichordata)是由一类像虫一般,生存于海底的后口动物所组成的门,通常被认为是棘皮动物的旁系群,可追溯至寒武纪早期或晚期,且包括一类已在石炭纪时灭绝的重要化石
  • 杰斐逊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英语: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是一座总统纪念馆,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兼主笔、大陆会议成员、独立后的
  • 艾力·贺佛尔艾力·贺佛尔(Eric Hoffer, 1902年7月25日-1983年5月21日),美国作家,题材以政治现象、社会心理学为主。1983年,他获颁总统自由勋章。他的第一本著作《狂热份子》(1951年)被视为经典,
  • 伊恩·威尔穆特伊恩·威尔穆特爵士(英语:Sir Ian Wilmut,1944年7月7日-),英国胚胎学家、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再生医学中心主席。他是1996年从成年体细胞克隆第一只哺乳动物的研究小组的领导者。1999
  • By(e) My Melody《By(e) My Melody》(日语:バイマイメロディー),日本男歌手平井坚的第24张单曲。2006年6月14日发行。Sony Music的作品介绍
  • 袴田岩案袴田岩案为一桩1966年发生于日本静冈县清水市的强盗杀人放火案,被广泛质疑是一宗冤案。曾当职业拳击手的袴田岩(1936年3月10日-)被指控为犯案人,1968年9月11日一审判处死刑。然而
  • 沈国元沈国元,字仲飞。秀水人。明代诸生,好搜集史料。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陷安徽巢县,沈国元被斫不死,遂改名常,字存仲。著有《两朝从信录》、《皇明从信录》、《流寇陷巢记》、《甲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