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族猎狸传说

✍ dations ◷ 2025-07-13 06:17:30 #达悟族神话,狩猎

达悟族猎狸传说,是台湾达悟族的一则狩猎传说,描述过去族人如何跟魔鬼(anito)协调并猎捕狐狸的方法,蕴含禁止贪心、保护生态的观念,但其实其中的“狐狸”是指“果子狸(白鼻心)”(Pangahpen),是因为之前的汉人教师到当地教课时翻译出现误差而造成的。

达悟族人认为魔鬼会把白鼻心当作猪那样饲养,并且在它们的身上留下记号,例如耳朵上的Apzenga记号、或是尾巴断了一截,猎人要尽可能避免猎捕那些白鼻心,或是跟魔鬼打好交道。

过去在渔人部落里有一个擅长猎果子狸的猎人,他利用茄苳树的熟果作为诱饵设下的陷阱,一个晚上最多可以猎到五、六只,虽然他在猎捕魔鬼的家畜,但魔鬼跟他很熟了,有时候不仅不会阻止他、还会挤进他躲藏的工寮里,而猎人也会也对他们很客气,每次都会带他们喜欢的骨骸和给魔鬼小孩玩的贝壳放在工寮外送给他们,猎捕到的猎物他也从不独享,经常分享给族人,让他在族人里颇受敬重。

猎人有一个侄子,很喜欢吃果子狸的肉,他从叔叔那里学到猎狸的方法后,便自己上山去打猎,并且照着猎人的指示放下供品,到了晚上,魔鬼来拿供品并且向工寮里的“猎人”打招呼时,里面的侄子却因为外面那些魔鬼的发出的叫声而不敢回应,魔鬼觉得奇怪便探头进去,侄子吓得跑出工寮,不知道对方身份的魔鬼便装成死人的样子追赶他来恶作剧,直到侄子回到家里才满意地离开,而侄子则吓得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后来在猎人的指导下,他才重新虚心学习猎捕果子狸的方法,并且和魔鬼、族人之间建立好关系,成为另一个备受敬重的猎狸高手。

另有版本的故事中,猎人名叫把乌了,他不尊重魔鬼,随心所欲地猎捕著果子狸,后来魔鬼忍无可忍,趁他晚上出来打猎时变成死人追赶他,让他再也不敢晚上出来打猎(猎狸);也有版本是一对兄弟去小兰屿钓鱼,并在当地抓了一只很肥的白鼻心,但也因此受到魔鬼追杀,逃回家后魔鬼仍不死心,降下石头雨压毁他们的屋子,所幸一家人及时逃出来。

相关

  • 资源导向型经济资源导向型经济(Resource-based economy, RBE),由维纳斯计划(金星工程/The Venus Project)的建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未来学家的雅克‧法斯科发起,核心宗旨是用“科学技术和方
  • 双对数坐标图双对数坐标系是数学或其他自然科学中的用语,是二维笛卡尔坐标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使用的是对数刻度,即其两条坐标轴的刻度间长度并不与刻度成比例,而是与刻度的对数成比例。由于
  • 西北大学Quaecumque sunt vera (拉丁文:真理是永恒)西北大学(英语:Northwestern University)是美国一间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2020年度位居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第22名,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9
  • 沈丘县沈丘县在中国河南省东部、颍河中游,是周口市下辖的一个县。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朝改项城县,明朝移置沈丘县。全县辖2个街道,10个镇,10个乡:东城街道、北城街道、槐店回族镇、
  • 卡罗尔·格雷德卡罗琳·维德尼·卡罗尔·格雷德(英语:Carolyn Widney "Carol" Greider,1961年4月15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
  • 礼萨汗礼萨沙阿·巴列维即礼萨汗(波斯语:رضا شاه پهلوی‎,1878年3月16日-1944年7月26日),伊朗沙阿(国王),巴列维王朝的缔造者。礼萨·巴列维1878年生于伊朗山区的一户贫苦人家
  • 亚历山大·卡尔 (安哈尔特-贝恩堡)亚历山大·卡尔(德语:,1805年3月2日—1863年8月19日),安哈尔特-贝恩堡(英语:Anhalt-Bernburg)公爵,1834年—1863年在位。1834年,亚历山大·卡尔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森讷堡-格吕克
  • 何宝陆何宝陆(英语:Paul Hacker,1946年-),美国前外交官、作家,曾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理总领事及副总领事,亦为美国与斯洛伐克建交(英语:Slovakia–United States relations)时第一位派驻该
  • 林望杰林望杰(Jahja Ling),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基督徒,美国公民。在印尼雅加达出生,1998年到2001年间担任台湾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儿童青少年时在雅加达学习钢琴演奏艺术,后得美国奖学
  • 彭瑞麟彭瑞麟(1904年11月4日-1984年2月3日)是台湾第一位摄影学士,台湾日治时期新竹州出身。日本写真学士会员、日本风景协会正会员。1923年,台北师范学校毕业,随石川钦一郎学习水彩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