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

✍ dations ◷ 2025-11-16 22:10:21 #季风气候
季风(又称季候风)是周期性的风,随着季节变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传统定义,非全球性季风定义)。主要发生在季风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非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岛及东南非亦有小范围的季风现象,但未能形成大范围且稳定的季风气候带。阿拉伯人很早已发现了季风,并称之为"موسم"(Mausim),意思为季节。古时代阿拉伯商人利用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从事航海活动,当时人们对盛行此地的季风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17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商人在这一地区航海活动的增加,人们对季风的观察更为细致,从而加深了对季风的认识。17世纪后期爱德蒙·哈雷首先提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风成因理论。随着季风风向的转变,云雨等天气现象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季风与农业生产密切有关,从而引起广泛关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高空资料的积累,对季风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季风是海陆分布、行星环流及地形三者的综合影响。海水的比热容量远比陆地为高,所以陆地在冬季时的降温以及夏季时的升温比海洋快和明显,造成温度上的差异。当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便会降低,因而向上升;反之亦然。这使得在夏季时陆地的气压会比海洋低,海洋的冷湿空气向陆地移动,冬季时则相反,所以季风区在夏季和冬季的风向会相反。在赤道附近,以北半球为例,冬半年盛行东北信风,夏半年赤道低压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偏,使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右偏作用下偏转成西南方向的赤道西风。信风和赤道西风方向大致相反,从而形成季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原因是该地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该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气候。除此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南亚季风区范围包括北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包含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西岸。在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亚热带高压吹出之东南信风,在跨越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转为西南风(赤道西风)、加上索马里的地形影响,成为强烈的西南气流吹向印度次大陆。加上青藏高原受热而在高空形成青藏高气压,加强该区的高空辐散,使南亚季风区的夏季季风强而稳定,并有大量对流活动产生。因为地面吹着强劲的西风季风,但高空却受青藏高气压的东风急流影响,以致地面和高空风向不一致,或说垂直风切变强烈,以致南亚季风区热带气旋活动较少。东亚季风区范围包括南海及太平洋西北沿岸地区,包含中南半岛东岸、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菲律宾群岛、日本等地。在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大洋洲散热明显,成了一个冷源,气压比海洋高,季风气流自东南向西北吹,进入北半球受科氏力(科里奥利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混合越过中南半岛的南亚季风后在中国内陆的内陆热低压影响下转而吹向中国内地,形成东南亚和南海夏季的西南季风。东面的太平洋因升温比亚欧大陆慢,湿润的空气向亚洲的低压移动,在东亚东部形成东南季风。这股气流位于西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脊西侧,并会和越赤气流发展出季风槽。大部分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都是在季风槽中发展出来的。东亚季风跨越的纬度极广,南至近赤道的槟城,北达副极地气候的庙街 (俄罗斯)、马加丹,均为季风可到达的范围。在冬季,西伯利亚平原以及蒙古高原成为一个强大的冷源,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上升,形成由东亚吹向太平洋和南半球的冬季季风。

相关

  • 病历病历即医疗记录的集合,是民众至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所有医事相关记录。病历资料来源基本上是由医务人员,如医师、护理师、医技、麻配师、复健师、营养师等,在问诊、体格检查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也被称为系膜毛细管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 是一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
  •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平均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每秒通过1库仑的电荷量称为1安培。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安培计是专
  • 菊头蝠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属哺乳纲翼手目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这一科下的蝙蝠被称为菊头蝠。菊头蝠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的菊头蝠冬季会进行冬眠。菊头蝠科
  • 性高潮控制性高潮控制(英语:Orgasm control、edging、peaking、surfing)是一种性技巧,即维持长时间的性刺激但不达到性高潮。男性进行性高潮控制时,被刺激者将长时间地直接接受性刺激。在此
  • 氧化反应氧化又被称为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是还原剂(被氧化物)与氧化剂(被还原物)之间的氧化数升降。还原剂可借由获得氧,失去氢离子,或者失去电子的过程,使得氧化数上升。 而氧化剂可通过
  • 查拉几玫瑰金樱子(学名:Rosa laevigata)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中药拉丁名Fructus Rosae Laevigatae,可供观赏。攀援状灌木,株高最高可达5米,枝条常弯曲,散生着扁而且弯的钩刺。叶互生,革质,为奇数
  • 菲舍尔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德语:Ernst Otto Fischer,1918年11月10日-2007年7月23日),德国化学家。因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杰弗里·威尔金森一起获得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
  • 转译医学转译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又称转化医学)是指将基础医学的研究,能够直接和临床治疗上连结的一个新的思维。最早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
  • 赘生(Neoplasia)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