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完整统治全台湾

✍ dations ◷ 2025-04-04 21:47:39 #从未完整统治全台湾
土牛界线又称土牛、土牛沟或土牛红线,是由台湾清治时期普遍设置的界线。清朝政府采原汉隔离政策,承认原住民自治土地权,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台湾原住民生活领域,时称“番地”。该界线主要功能即在在于区分汉人与原住民的生活区域,避免双方的冲突;或是汉人与原住民相结反清,而事实上,土牛红线也代表清朝与原住民政权的分界线。也称为土牛、番界,在日治时期又写做蕃界。(附近有土牛国小)清初康熙以降,闽南与客家移民逐渐迁徙至台湾,并与平埔族或其他台湾原住民在开垦等事务上产生摩擦,尤与生番(高山族)冲突最烈,时有汉人侵犯土地,高山族出草抵御的情况。为解决此冲突,清政府决定以番制番的政策治理,承认番民自治地权,自清康熙61年(1722年)起,采汉番隔离政策,官府于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来规范汉人生活区域,严禁汉人超越其区域;此碑界建物为“原汉界碑”(如:台北市石牌)。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番地”。18世纪初左右之清乾隆时期,由于闽南开发已饱和,大量闽南人移民蜂涌来台,与高山族逐渐除原有碑界外,衙门则另加以“挖沟推土”方式,构成原汉界线。土堆俗称“土牛”,加上深沟,故称为“土牛沟”。除此,又因地图上,常以红线延伸其土牛沟所设置区域,因此又称为“土牛红线”,简称“土牛线”。在台湾,也有多处地方直接以土牛作为地名,代表早期位于土牛界沿线。长期以来,土牛界线作为分界,以西为台湾汉人及入籍清朝的平埔族、以东则为高山族。土牛界线随着汉人的拓垦资及清廷的开放,曾多次调整。《大清律例》中虽明文规定“凡民人偷越定界 私入台湾番境者 杖一百”,但仍无法制止汉人越界开垦。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后,部分土牛界线制度改为隘勇制度,仍基本上沿袭旧有武力压制台湾原住民的基本政策。 “蕃界”在日治时期主要是用来指涉关于蕃地的事务,而蕃界一词本身应该是单纯用来指称原住民的生活和活动领域。今台湾桃园市杨梅区或台中市石冈区等地仍可见土牛界线遗迹。另外,许多地名且与土牛界线有关,如:新北市土城区、台中市石冈区土牛里、竹北市隘口 里。

相关

  • 日本环境省环境省(日语:環境省/かんきょうしょう,英语: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是日本中央省厅之一。负责地球环境保全、防止公害、废弃物对策、自然环境的保护及整备环境。以下是各部
  • 腓尼基人腓尼基(腓尼基语:
  • 鹿蹄草鹿蹄草(学名:Pyrola calliantha)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下的一个种。
  • 形成层形成层是一个植物组织层,提供未分化细胞给植物生长。有几种不同种类的形成层被发现在植物的茎和根中:
  • 礼炮号这是一个礼炮号太空站舱外活动远征队列表。礼炮号由礼炮六号开始才有舱外活动,直至礼炮七号。
  • 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英语:Gloucestershire,读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
  • 凯山·丰威汉凯山·丰威汉(老挝语:ໄກສອນ ພົມວິຫານ,罗马化:Kaysone Phomvihane,1920年12月13日-1992年11月21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和老挝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
  • 明斯克犹太区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显祖宣皇帝塔克世(满语:ᡨᠠᡴᠰᡳ,转写:Taksi,1543年-1583年),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书中又译为塔失、他矢,努尔哈赤的父亲。万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赴古埒城试图劝降叛明的
  • 机会致病菌机会性感染又名伺机性感染(英语:opportunistic infection)是指由机会性病原体引发的感染。这些病原体寄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宿主时不致病,但会在宿主出现免疫缺陷时入侵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