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性文化

✍ dations ◷ 2025-09-08 04:20:32 #日本性文化

日本性文化是指在日本国形成的关于性的文化。

日本文化强烈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对在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前对性不排斥,早期《圣经》认为性和罪同时存在,日本性文化却没有这些束缚。

根据《古事记》记载,日本创世神话认为日本列岛和其岛上的人都是天神交合的产物。一般有两个版本的传说。其一:天神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是兄妹俩,兄妹俩树立天之玉柱,建立起八寻殿。一天,哥哥问妹妹,“你的身体长成了吗?”,妹妹回答:“我的身体已经完全长成,只有一处没法合在一起。”哥哥随后说:“我的身体已经完全长成,只有一处多余。我把我的多余处塞进你的没合处,生成国土,怎么样?”妹妹答应了,于是两人结合生成了日本列岛。其二:天照大神和他的妹妹用神矛和神盾搅动东海产生日本列岛,两人在日本列岛繁衍了大和民族。大和民族从不避讳自己是天神乱伦或者先祖乱伦的后裔,体现了早期大和民族对于性文化的崇拜和宽容。

中古时期,大和族对生殖器的崇拜制成了各种艺术品,伫立在大街上或者作为保护神。在早期日本,结婚前,女子不会刻意保护贞操,而贞操和名誉也没有任何直接性的关系。与此同时,男子也不重视妻子是否是处女。《源氏物语》是日本一部作品,也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

然而,进入镰仓时代,幕府令武家严守上下尊卑的文化开始于上层社会普及,而这时代父系制及父权制已成为主流,有男尊女卑观念,于是上层社会开始重视女性的贞操,到了江户时代受到理学影响,再加强对女性贞操的要求,不但要求女性婚后守贞操,夫死后不改嫁,还要求女性婚前为处女。据江户幕府制定《御定书百个条》,武士可以将秘密通奸的妻子及其奸夫处死。男性的性则没有限制,于是各种专接待贵族男子的高级妓院盛行,更把寻花问柳视为身份象征。同时贵族阶层也盛行男性的同性性行为,更发展成一种上层社会当中上下阶级关系相关的制度众道。而町人及庶民男女则仍然保持比较为开放的性观念。当时文学家井原西鹤创作了《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等反映各阶层性文化的文学名著。

近代日本性文化的发展出现不同的路线,受到理学贞操观及西方基督教的传入,明治维新后女子比前代更重视贞操,男子的性观念则无明显的改变。军部认为性需求的满足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日本皇军的地方就有慰安所和慰安妇,也即军立妓院与领薪军妓。早期为日本国内自愿的日本女人,后期由于人员不够,就在被占领国征召慰安妇。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随着世界各地对性的观念日渐开放,日本性产业也盛行起来。日本的成人视频业极为发达,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电影、电视、书籍和漫画无处不在,并且形成了AV女优明星。吉泽明步、松岛枫、饭岛爱、苍井空和小泽玛利亚等闻名世界。日本的成人用品店也是鳞次栉比,从性爱用具到性爱装束,从性爱食品到性爱影碟,各种性文化产品俱全。现代性观念和性文化的开放也给日本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了令政府头疼的问题,例如援助交际等等。

日本除了没有中国的缠足文化外,也没有宦官文化。大正时期著名历史学者桑原隲藏有一篇《中国的宦官(日语:支那の宦官)》写道:“独我国自隋唐以来广泛采用中国的制度文物,但惟有宦官制度不拿来,这不能不说实在是好事。英国的斯坦特曾发表论文《中国的宦官》,一语道破:东洋各国如此普通的宦官制度在西洋却不太流行,这完全托基督教的福。然而,我国丝毫不指望宗教的力量,竟然不沾染此一蛮风,岂不更足以自负。我们就此也必须十分感谢我国当时先觉者的思考辨别。”人类学家石田英一郎则指出:“去势本来是一种畜牧技术,被文明国家应用到宫廷生活中来。从文化史或文化圈来看,大陆文化要素未传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属于畜牧性文化系统。”然而最早发明人体阉割技术与宦官系统的地区是古埃及,而非游牧民为主的地区。宦官文化更多发源于东方专制主义(Oriental Despotism),封建制(Feudalism)盛行的地区如西欧和日本便少有宦官,乃是社会结构使然。

性文化代表人物:紫式部、井原西鹤、渡边淳一。浮世绘画家铃木春信。

相关

  • Halal清真(阿拉伯语:حلال‎;拉丁字母转写:ḥalāl 或 halal 或 hala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在非穆斯林国家,“清真”指的是符合伊斯兰教规条可食用的食物,与符合犹太教教规的
  • 月岩月岩,即月球上的岩石。其来源有三:阿波罗计划中的月球标本由多种不同的工具采集,包括锤、耙、铲、钳以及钻探采集。大多数被采集前的标本都有照片记录标本的原貌。标本采集后被
  • 西晋西晋(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乃于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晋武帝凭借父祖余荫和世族支持而得位。国号为“晋
  • 莱恩让-马里·莱恩(法语:Jean-Marie Lehn,1939年9月30日-),法国化学家,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超分子化学 ,尤其是穴醚的合成。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齐格弗里德·科拉考尔齐格弗里德·科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89年2月8日-1966年11月26日),德国作家,记者,社会学家,文化评论家和电影理论家,他生于法兰克福,卒于美国纽约。
  • 多神教一多神论或多神教(来自希腊语:πολυθεϊσμός,英语:polytheism),相对于一神论或一神教而言,指崇拜或信仰许多(复数)神的信仰体系或者宗教教条。典型代表为印度教、古希腊宗教
  • 排卵期排卵(英语:Ovulation)是女性卵巢内的卵泡破裂,释放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这个卵母细胞会离开卵巢,由输卵管进入子宫,是女性月经周期的一部分。在排卵后的黄体期,卵子准备好可以和精子
  • 许嘉谊许嘉谊(1908年3月18日-1953年7月2日),也译作许歌谊、许歌而等,俄语名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许嘉谊(Алексей Иванович Хега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初期的
  • 髓细胞髓细胞(myeloid,髓样)是指涉骨髓或脊髓的“粒细胞前体细胞”、或者骨髓或脊髓类似病症之形容词。例如,髓细胞白血病是起自骨髓的造血组织中异常的生长的一种白血病。 在造血(Haem
  • 词法音位学词法音位学(英语:morphophonology 或 morphonology)是语言学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词法学与语音学或音位学的联系。主要关注语素(即最小的意义单位)在组合成词时发生的音变。词法音位